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及其燃烧器,包括:一环通道,所述一环通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底部通孔和顶部通孔;二环通道,所述二环通道环绕设置在所述一环通道的外侧,且所述二环通道的底部设有第二底部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底部通孔小于第二底部通孔,从而使一环通道处(也即中心处)的燃气气压和出气量小于二环通道处的燃气气压和出气量,实现燃气通道中心处的燃气充分燃烧;并且,一环通道中的第一底部通孔小于其顶部通孔,使其整体呈顶部大、底部小的通道结构,可确保进入一环通道中的燃气和空气能够充分混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心处燃气的燃烧效果,提高其燃烧能效,负荷高且废气排放量低。负荷高且废气排放量低。负荷高且废气排放量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及其燃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燃气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双通道中心燃气通 道结构及其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燃烧器,又称燃气灶,是一种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 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日常生活用具。目前市场上的燃烧器 包括炉头座头,燃气灶头用于集成燃气和空气并燃烧,从而产生点火加热 的烹饪效果。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燃烧器产品进 入了普通大众家庭,并得到广泛应用。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器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和不足:传统燃烧器炉 头座的中心燃气通道直喷处的燃气和中心侧部的燃气压力、气流量大小一 致,而在烹饪弧形锅具时,中心燃气通道直喷处离锅底部较近,中心侧部 则离锅底部较远,从而容易引起中心燃气通道直喷处的燃气燃烧不充分, 一方面会影响对锅具的烹饪效果,另一方面也会使中心处的火焰呈黄色, 导致燃气燃烧能效低且废气排放量高。
[0004]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专利技术一种燃烧充分、燃烧能效高且废气排放低 的燃烧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通道 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及其燃烧器,该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及其燃烧器结 构设计简单合理、燃气燃烧充分、燃气燃烧能效高以及废气排放低的特点。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其包括:
[0008]一环通道,所述一环通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底部通孔和顶部 通孔;
[0009]二环通道,所述二环通道环绕设置在所述一环通道的外侧,且所述二 环通道的底部设有第二底部通孔;
[0010]其中,所述第一底部通孔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底部通孔的大小;
[0011]并且,所述顶部通孔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底部通孔的大小,以使所述 一环通道呈底部小、顶部大的通道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部通孔为锥形孔,且所述锥形孔的顶部开口大 于其底部开口。
[0013]基于同一种设计思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以上所述的双通道中 心燃气通道结构的燃烧器,该燃烧器还包括炉头座,所述炉头座的中部设 有所述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炉头座还设有中心腔体,所述中心腔体和所述一环通 道、所述二环通道相连通,且所述中心腔体中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圆 弧形侧壁。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外环燃气通道结构,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结构包括外 环通道,所
述外环通道设置在所述炉头座的外周侧。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结构还包括外环腔体,所述外环腔体和 所述外环通道相连通,且所述外环腔体设有沿所述外环通道倾斜向上延伸 形成的第二圆弧形侧壁。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燃气分流片,所述燃气分流片设置在所述外环通道 中,且和所述外环腔体相对应设置。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和所述炉头座固定装配连接的中心引射管和外环引 射管,所述中心引射管和所述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相连通,所述外环 引射管和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结构相连通;
[0019]并且,所述外环引射管避开所述外环腔体设置,以使二者互不干涉。
[0020]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引射管、所述外环引射管和所述炉头座的连接部 设置在所述炉头座的正下方区域。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引射管和所述外环引射管的端部均设有子母槽, 所述炉头座插入所述子母槽设置,以使所述中心引射管、所述外环引射管 和所述炉头座固定装配连接在一起
[002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及其燃烧器相比于 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及其燃烧器,其中一环通道 的第一底部通孔小于二环通道的第二底部通孔,从而使一环通道处(也即 中心处)的燃气气压和出气量小于二环通道处的燃气气压和出气量,实现 燃气通道中心处的燃气充分燃烧;
[0024]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及其燃烧器,其中通过控制 第一底部通孔的直径大小,即可实现对一环通道和二环通道中的燃气气压、 出气量的比例控制,从而使该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可适配于不同弧度大小的 锅具,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0025]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及其燃烧器,其中一环通道 中的第一底部通孔小于其顶部通孔,使其整体呈顶部大、底部小的通道结 构,可确保进入一环通道中的燃气和空气能够充分混合,从而进一步提高 中心处燃气的燃烧效果,提高其燃烧能效,废气排放量低;
[0026]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及其燃烧器,其中通过设置 中心腔体和外环腔体,可使中心引射管和一环通道、二环通道之间,以及 外环引射管和外环通道之间平缓过渡,上升坡度小,从而使燃气充分混合 且燃气流通更顺畅,负荷大、能效高且废气排放量低;
[0027]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及其燃烧器,其中引射管和 炉头座的连接部设置在炉头座的正下方区域,也即设置在炉头座的直径范 围内,可有效延长引射管的长度,强化引射性能,确保流入引射管的燃气 和空气可在引射管中充分混合,强化燃气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燃烧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所示的A
‑
A剖面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炉头座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炉头座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燃烧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心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4]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35]1、炉头座;2、一环通道;21、第一底部通孔;22、顶部通孔;3、二 环通道;31、第二底部通孔;4、中心腔体;41、第一圆弧形侧壁;5、外 环通道;6、外环腔体;61、第二圆弧形侧壁;7、中心引射管;8、外环引 射管;9、连接部;10、子母槽;11、燃气分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
ꢀ“
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
ꢀ“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 的限制。
[003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 使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环通道,所述一环通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底部通孔和顶部通孔;二环通道,所述二环通道环绕设置在所述一环通道的外侧,且所述二环通道的底部设有第二底部通孔;其中,所述第一底部通孔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底部通孔的大小;并且,所述顶部通孔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底部通孔的大小,以使所述一环通道呈底部小、顶部大的通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通孔为锥形孔,且所述锥形孔的顶部开口大于其底部开口。3.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
‑
2任一项所述的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炉头座,所述炉头座的中部设有所述双通道中心燃气通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座还设有中心腔体,所述中心腔体和所述一环通道、所述二环通道相连通,且所述中心腔体中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圆弧形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环燃气通道结构,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结构包括外环通道,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李立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新众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