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昌盛专利>正文

一种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171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将外部晾干的新鲜茶叶片加入炒锅中,直至叶片不会成堆粘附在一起,将还未散热量的茶叶用手揉搓,将茶叶初步定型,直至揉搓茶叶内部温度逐渐降至室温;再将初步成型的茶叶再次加入炒锅内复炒,并再次将茶叶揉搓成卷曲形,揉搓时利用风扇风力将茶叶的热量快速挥发,快速降温将茶叶迅速卷曲成型;手动卷曲成型的半成品茶叶加入烘干成型机中,在保证手动卷曲形状的前提下对茶叶低温烘干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该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达到了在快速冷却降温过程中,卷曲的茶叶沿着搓揉成型方向快速缩卷,提高茶叶卷曲心内部的紧实度。提高茶叶卷曲心内部的紧实度。提高茶叶卷曲心内部的紧实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为一种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
[0003]卷曲型是我国茶叶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名茶、优质茶及大宗茶中均有此类型产品,其产量约占到全国总产量的25%。卷曲型加工工艺已成为茶叶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我国三个主要茶类绿茶、乌龙茶、红茶加工中均有采用,目前多使用双锅曲毫炒干机、珠茶炒干机等设备,让在制品经长时间炒制而实现茶叶形状的卷曲。
[0004]目前传统的卷曲型茶叶加工方法卷曲成型率低,并且不能卷曲的茶叶片快速卷实,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将已经卷曲的茶叶恢复,传统加工方法的产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解决了目前传统的卷曲型茶叶加工方法卷曲成型率低,并且不能卷曲的茶叶片快速卷实,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将已经卷曲的茶叶恢复,传统加工方法的产量低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0009]步骤一:将外部晾干的新鲜茶叶片加入炒锅中,直至叶片不会成堆粘附在一起,此时茶叶的含水量在30%

35%,将还未散热量的茶叶用手揉搓,将茶叶初步定型,直至揉搓茶叶内部温度逐渐降至室温;
[0010]步骤二:再将初步成型的茶叶再次加入炒锅内复炒,将茶叶的含水量炒至20%

25%,并再次将茶叶揉搓成卷曲形,揉搓时利用风扇风力将茶叶的热量快速挥发,快速降温将茶叶迅速卷曲成型,此时茶叶卷曲成紧实状态;
[0011]步骤三:手动卷曲成型的半成品茶叶加入烘干成型机中,在保证手动卷曲形状的前提下对茶叶低温烘干处理,直至茶叶的含水量达到6%

7%;
[0012]步骤四:烘干后的茶叶放在通风环境下散热,散热后的茶叶快速封装收藏。在快速冷却降温过程中,卷曲的茶叶沿着搓揉成型方向快速缩卷,提高茶叶卷曲心内部的紧实度。
[0013]步骤三中所述的烘干成型机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烘干收纳槽,所述烘干收纳槽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位于烘干收纳槽内部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成型机构,所述调节成型机构远离驱动器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成型揉捻机构,所述烘干收纳槽的正面设置有通风防护罩。
[0014]优选的,所述调节成型机构包括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的一端与驱动器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连杆的端头固定连接有限位摆杆,所述驱动连杆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连杆,所述活动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充气外框。
[0015]优选的,所述充气外框内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限制内槽,所述限位摆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辅助卡轴,所述辅助卡轴的外部与限制内槽内部转动连接。避免成型揉捻机构与茶叶接触机械力过大造成损伤,实现机械力的缓冲,保护茶叶烘干时安全性。
[0016]优选的,所述限制内槽的内部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阻尼凸块,所述充气外框的外部且靠近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弹性伸缩板,所述活动连杆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传导通孔,所述传导通孔的底部与充气外框内部连通。将周围茶叶吹动,加快茶叶的除湿干燥效率,针对成团茶叶进行区别工作。
[0017]优选的,所述成型揉捻机构包括接触弧板,所述接触弧板的底部与烘干收纳槽内部对应设置,所述接触弧板外部的底端表面均匀设置有卷曲成型槽。模拟手动卷曲,将部分展开的茶叶再次卷曲。
[0018]优选的,所述接触弧板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供气板,所述接触弧板外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铲料锥板。
[0019]优选的,所述接触弧板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轨道,所述接触弧板的正面转动连接有压料板,所述压料板的顶部与限位轨道内部滑动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压料板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内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条,所述接触弧板内部的底端均匀固定连接有搅拌杆件,所述搅拌杆件与导料槽的内部对应设置。实现对茶叶的定量搅拌,提高机械力搅拌的集中,避免少量茶叶搅拌时机械力对茶叶造成损伤。
[0021]优选的,所述搅拌杆件包括弹料杆,所述弹料杆的顶部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弹料杆外部的表面均匀设置有配合内槽,所述配合内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弹性翻板。增加搅拌面积,同时提高搅拌均匀性。
[0022](三)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4](1)、该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旋转过程中,茶叶成团粘附在一起时,成型揉捻机构与茶叶之间的接触压力增大,接触挤压力将活动连杆向内挤压弹性伸缩板,从而弹性伸缩板形变压缩充气外框内部的空气,被压缩的空气超过传导通孔从供气板喷出,将周围茶叶吹动,加快茶叶的除湿干燥效率,针对成团茶叶进行区别工作。
[0025](2)、该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旋转过程中阻尼凸块与辅助卡轴之间的阻力支撑活动连杆的摆动,避免成型揉捻机构与茶叶接触机械力过大造成损伤,实现机械力的缓冲,保护茶叶烘干时安全性。
[0026](3)、该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旋转带动铲料锥板将烘干收纳槽内部的茶叶冲底部抄起,仿照人工炒制烘干,保证茶叶加工的口感,当茶叶展平贴附在烘干收纳槽表面时,卷曲成型槽与贴附的茶叶接触滚动,展开的茶叶在卷曲成型槽的内部翻转卷曲,模拟手动卷曲,将部分展开的茶叶再次卷曲。
[0027](4)、该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铲进接触弧板内部的茶叶向下挤压压料板,将压料板向内部翻转,此时搅拌杆件逐渐穿过导料槽,茶叶穿过压料板并在搅拌杆件
的阻挡下下搅拌,实现对茶叶的定量搅拌,提高机械力搅拌的集中,避免少量茶叶搅拌时机械力对茶叶造成损伤。
[0028](5)、该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压料板翻转穿过搅拌杆件时,驱动齿条与传动齿轮接触啮合传动,从而带动弹料杆转动,旋转的离心力将弹性翻板展开,增加搅拌面积,同时提高搅拌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流程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烘干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调节成型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成型揉捻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成型揉捻机构的背面剖视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搅拌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支撑底板、2烘干收纳槽、3驱动器、4调节成型机构、41驱动连杆、42限位摆杆、43活动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步骤一:将外部晾干的新鲜茶叶片加入炒锅中,直至叶片不会成堆粘附在一起,此时茶叶的含水量在30%

35%,将还未散热量的茶叶用手揉搓,将茶叶初步定型,直至揉搓茶叶内部温度逐渐降至室温;步骤二:再将初步成型的茶叶再次加入炒锅内复炒,将茶叶的含水量炒至20%

25%,并再次将茶叶揉搓成卷曲形,揉搓时利用风扇风力将茶叶的热量快速挥发,快速降温将茶叶迅速卷曲成型,此时茶叶卷曲成紧实状态;步骤三:手动卷曲成型的半成品茶叶加入烘干成型机中,在保证手动卷曲形状的前提下对茶叶低温烘干处理,直至茶叶的含水量达到6%

7%;步骤四:烘干后的茶叶放在通风环境下散热,散热后的茶叶快速封装收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烘干成型机包括支撑底板(1),所述支撑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烘干收纳槽(2),所述烘干收纳槽(2)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驱动器(3),所述驱动器(3)位于烘干收纳槽(2)内部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成型机构(4),所述调节成型机构(4)远离驱动器(3)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成型揉捻机构(5),所述烘干收纳槽(2)的正面设置有通风防护罩(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成型机构(4)包括驱动连杆(41),所述驱动连杆(41)的一端与驱动器(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连杆(41)的端头固定连接有限位摆杆(42),所述驱动连杆(41)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连杆(43),所述活动连杆(4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充气外框(4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外框(44)内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限制内槽(45),所述限位摆杆(4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辅助卡轴(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昌盛
申请(专利权)人:唐昌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