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PO防水卷材,其包括卷材本体、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卷材本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多个第一连接体沿卷材本体厚度方向布置,且均与卷材本体连接,多个第二连接体沿卷材本体厚度方向布置,且均与卷材本体连接,相邻的卷材本体连接时,多个第一连接体与多个第二连接体交错布置,且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间形成填充层,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了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交错布置,并在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间隙填充层中填充胶水,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连接紧密,多层连接结构,有效缓解卷材接缝处受风化易损耗的问题。解卷材接缝处受风化易损耗的问题。解卷材接缝处受风化易损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PO防水卷材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的涉及一种TPO防水卷材。
技术介绍
[0002]防水卷材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在道路桥梁、屋顶或其它需要防水的建筑物的施工中,均需要预先铺制防水卷材。TPO防水卷材,即热塑性聚烯烃类防水卷材,是以采用先进的聚合技术将乙丙橡胶与聚丙烯结合一体的热塑性聚烯烃(TPO)合成树脂为基料,加入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制成的新型环保防水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施工性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3]卷材接缝处由于连接形式简单,易受风化而发生伸缩缝处积水、漏水的问题,实际使用中一般通过在接缝处打满防水胶的方式缓解该问题;但防水胶受风吹日晒损耗严重,同时其热变形较大,导致接缝处需要经常补胶水,费时费力。
[0004]因此亟需一种接缝连接紧密的卷材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TPO防水卷材,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卷材接缝处连接结构简单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TPO防水卷材,其包括卷材本体、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卷材本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均与卷材本体连接;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体,多个第一连接体沿卷材本体厚度方向布置,且均与卷材本体连接,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二连接体,多个第二连接体沿卷材本体厚度方向布置,且均与卷材本体连接,相邻的卷材本体连接时,多个第一连接体与多个第二连接体交错布置,且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间形成填充层,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
[0007]优选的,TPO防水卷材还包括第一配合体以及第二配合体,第一配合体设置在第一连接体靠近第二连接体的一侧并与第一连接体固定连接,第二配合体设置在第二连接体靠近第一连接体的一侧并与第二连接体固定连接,相邻的卷材本体连接时,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对应,且第一连接体靠近第二连接体的一侧形成第一配合部,第二连接体靠近第一连接体的一侧形成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沿卷材本体厚度方向配合连接,以阻止相邻的卷材本体沿宽度方向互相分离。
[0008]优选的,相邻的卷材本体连接时,部分填充层处于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
[0009]优选的,沿卷材本体厚度方向看,填充层呈方波形。
[0010]优选的,第一配合部为多个凸台,第二配合部为多个凹槽。
[0011]优选的,第一配合部以及第二配合部均匀布置。
[0012]优选的,凹槽以及凸台呈锥台形。
[0013]优选的,相邻的卷材本体连接时,第一配合部部分嵌设于第二配合部中,第一配合
部未嵌入第二配合部的部分、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互相靠近的两端面三者合围形成第一连接腔。
[0014]优选的,相邻的卷材本体连接时,卷材本体侧面与相邻的卷材本体的第一连接体侧面间形成第二连接腔,卷材本体侧面与相邻的卷材本体的第二连接体侧面间形成第三连接腔,第一连接腔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腔以及第三连接腔连通,以构成填充层。
[0015]优选的,卷材本体沿厚度方向依次包括tpo层、粘胶层、隔离膜层。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使用了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交错布置,并在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间隙填充层中填充胶水,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连接紧密,多层连接结构,有效缓解卷材接缝处受风化易损耗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TPO防水卷材连接时的结构简图;
[0018]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4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附图标记:1
‑
卷材本体、2
‑
第一连接部、3
‑
第二连接部、4
‑
填充层、5
‑
第一配合体、6
‑
第二配合体、7
‑
第一连接腔、8
‑
第二连接腔、9
‑
第三连接腔、11
‑
tpo层、12
‑
粘胶层、13
‑
隔离膜层、21
‑
第一连接体、31
‑
第二连接体、51
‑
第一配合部、61
‑
第二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PO防水卷材,其包括卷材本体1、第一连接部2、第二连接部3,其中:
[0024]请参阅图2以及图3,卷材本体1沿厚度方向依次包括tpo层11、粘胶层12、隔离膜层13。第一连接部2以及第二连接部3分别设置在卷材本体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均与卷材本体1连接。第一连接部2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体21,多个第一连接体21沿卷材本体1厚度方向布置,且均与卷材本体1连接,第二连接部3包括多个第二连接体31,多个第二连接体31沿卷材本体1厚度方向布置,且均与卷材本体1连接,第一连接体21以及第二连接体31的数量不受限制,可根据卷材本体1厚度选择,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21以及第二连接体31数量均为三个,请参阅图4,相邻的卷材本体1连接时,多个第一连接体21与多个第二连接体31交错布置,且第一连接体21与第二连接体31间形成填充层4,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体21与第二连接体31。优选的,沿卷材本体1厚度方向看,填充层4呈方波形,其目的在于使第一连接体21和第二连接体31接触面积增大,增加受力,提高使用寿命,其中一般填充有胶水,因此在卷材铺设时,需要将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连接,并在间隙处的填充层4中填充胶水,使之粘合,待固化后再进行卷材本体1与屋面的粘合。
[0025]具体来说,相邻的卷材本体1连接时,第一配合部51部分嵌设于第二配合部61中,第一配合部51未嵌入第二配合部61的部分、第一配合部51与第二配合互相靠近的两端面三
者合围形成第一连接腔7,第一连接腔7数量根据配合连接的第一配合部51和第二配合部61的对数决定,卷材本体1侧面与相邻的卷材本体1的第一连接体21侧面间形成第二连接腔8,卷材本体1侧面与相邻的卷材本体1的第二连接体31侧面间形成第三连接腔9,第二连接腔8以及第三连接腔9数量根据第一连接体21以及第二连接体31的数量决定,第一连接腔7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腔8以及第三连接腔9连通,以构成填充层4。
[0026]优选的,该TPO防水卷材还包括第一配合体5以及第二配合体6,第一配合体5设置在第一连接体21靠近第二连接体31的一侧并与第一连接体21固定连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PO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卷材本体、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卷材本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均与所述卷材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体,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体沿所述卷材本体厚度方向布置,且均与所述卷材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二连接体,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体沿所述卷材本体厚度方向布置,且均与所述卷材本体连接,相邻的所述卷材本体连接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体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体交错布置,且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间形成填充层,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PO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TPO防水卷材还包括第一配合体以及第二配合体,所述第一配合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体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配合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体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体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卷材本体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对应,且所述第一连接体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侧形成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连接体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侧形成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沿所述卷材本体厚度方向配合连接,以阻止相邻的所述卷材本体沿宽度方向互相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TPO防水卷材,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洲,彭博,蔡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永阳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