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包括贴合软板、弹性按压块以及筒体,筒体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于贴合软板的顶端,且筒体内固定连接有调速电机且调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且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吊耳以及销轴与滑板的顶端铰接;通过调速电机带动第二连杆转动,然后通过第一连杆以及滑板的配合,让调节杆带动弹性按压块进行上下运动对患者进行心胸按压,所以本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随声携带;能够对心内科病患进行心脏按压急救,无需人工按压,并且可通过对调节调节电机的速度来控制弹性按压块的按压频率,适应不同情况的患者,适用范围更广。适用范围更广。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院心内科经常遇到心脏骤停的情况。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是指当心脏骤停时,使用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恢复心脏泵血功能,为身体重要脏器提供泵血,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
[0003]目前,在医疗实践中,针对心脏骤停的心脏病患者,对其采取急救措施时,需要医护人员直接对患者的心脏进行不断的按压,以恢复心跳,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不断的按压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医护人员按压几分钟之后,就会气喘吁吁,难以为继,需要几个人交替进行胸外按压,费时费力,直接影响急救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并且人工胸外按压要求操作者按压时应平稳、均匀、有规律,采用人工按压时很难掌握按压的力度和按压频率。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便于携带,结构简单且操作简单的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包括贴合软板、弹性按压块以及筒体,所述筒体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于贴合软板的顶端,且所述筒体内固定连接有调速电机且所述调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且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吊耳以及销轴与滑板的顶端铰接,所述筒体还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以及第二滑杆,且所述第一滑杆以及第二滑杆的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筒体内;所述滑板贯穿且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杆以及第二滑杆;所述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筒体以及贴合软板并通过壳体与弹性按压块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还包括活塞板以及减震弹簧,所述调节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且所述活塞板滑动连接于壳体内,且所述活塞板以及壳体的内底端之间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壳体的底端与弹性按压块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还包括电池盒以及控制开关,所述电池盒固定连接于筒体的顶端,且所述调速电机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池盒内电池电性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杆以及第二滑杆上均套设有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滑板以及固定板之间。
[0010]优选的,还包括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固定镶嵌于贴合软板内,且所述调节杆通过导
向套滑动连接于贴合软板。
[0011]优选的,所述滑板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指示针,且所述筒体对应的指示针的位置开设有透明观察窗,且所述透明观察窗上设置有刻度线。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调节调速电机、贴合软板、弹性按压块以及筒体的相互配合,通过调速电机带动第二连杆转动,然后通过第一连杆以及滑板的配合,让调节杆带动弹性按压块进行上下运动对患者进行心胸按压,所以本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随声携带;能够对心内科病患进行心脏按压急救,无需人工按压,并且可通过对调节调节电机的速度来控制弹性按压块的按压频率,适应不同情况的患者,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筒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筒体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壳体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弹性按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贴合软板;11、导向套;2、筒体;21、透明观察窗;22、控制开关;23、电池盒;3、滑板;31、调节杆;32、第一滑杆;33、第一连杆;34、缓冲弹簧;35、第二滑杆;36、调速电机;37、固定板;38、第二连杆;39、指示针;4、连接柱;5、弹性按压块;6、壳体;61、活塞板;62、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筒体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筒体2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壳体6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弹性按压块5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包括贴合软板1、弹性按压块5以及筒体2,所述筒体2通过连接柱4固定连接于贴合软板1的顶端,且所述筒体2内固定连接有调速电机36且所述调速电机3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38,且所述第二连杆38的一端与第一连杆3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3的一端通过吊耳以及销轴与滑板3的顶端铰接,所述筒体2还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32以及第二滑杆35,且所述第一滑杆32以及第二滑杆35的一端与固定板3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7固定连接于筒体2内;所述滑板3贯穿且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杆32以及第二滑杆35;所述滑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31,且所述调节杆31的一端贯穿筒体2以及贴合软板1并通过壳体6与弹性按压块5连接。
[0022]其中,贴合软板1为可弯曲材料制成,贴合软板1能够折弯,以便于满足贴合患者的胸部。
[0023]其中,调速电机36可改变其输出轴的转速,以便于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节弹
性按压块5的上下运动的速度。
[0024]所述壳体6内还包括活塞板61以及减震弹簧62,所述调节杆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61,且所述活塞板61滑动连接于壳体6内,且所述活塞板61以及壳体6的内底端之间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62,所述壳体6的底端与弹性按压块5固定连接。
[0025]其中,在弹性按压块5上下运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通过减震弹簧62能够减小在按压过程中对患者胸部的冲击力,避免对患者的肋骨造成伤害。
[0026]还包括电池盒23以及控制开关22,所述电池盒23固定连接于筒体2的顶端,且所述调速电机36通过控制开关22与电池盒23内电池电性连接。
[0027]其中,通过控制开关22可用于调节调速电机36的转速。
[0028]所述第一滑杆32以及第二滑杆35上均套设有缓冲弹簧34,且所述缓冲弹簧34位于滑板3以及固定板37之间。
[0029]其中,滑板3向上滑动时,通过对缓冲弹簧34进行压缩,减少一部分的冲击力。
[0030]还包括导向套11,所述导向套11固定镶嵌于贴合软板1内,且所述调节杆31通过导向套11滑动连接于贴合软板1。
[0031]其中,调节杆31在导向套11内滑动,让调节杆31保持稳定的直线运动。
[0032]所述滑板3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合软板(1)、弹性按压块(5)以及筒体(2),所述筒体(2)通过连接柱(4)固定连接于贴合软板(1)的顶端,且所述筒体(2)内固定连接有调速电机(36)且所述调速电机(3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38),且所述第二连杆(38)的一端与第一连杆(3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3)的一端通过吊耳以及销轴与滑板(3)的顶端铰接,所述筒体(2)还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32)以及第二滑杆(35),且所述第一滑杆(32)以及第二滑杆(35)的一端与固定板(3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7)固定连接于筒体(2)内;所述滑板(3)贯穿且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杆(32)以及第二滑杆(35);所述滑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31),且所述调节杆(31)的一端贯穿筒体(2)以及贴合软板(1)并通过壳体(6)与弹性按压块(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内还包括活塞板(61)以及减震弹簧(62),所述调节杆(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61),且所述活塞板(61)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春芬,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