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及介入式腱索植入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068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包括轴向相对开合的夹头组件、连接于夹头组件近端的鞘管、活动地设于夹头组件内的两个穿刺件,及活动地设于夹头组件及鞘管内的拉动件;夹头组件对应两个穿刺件设有两个穿刺通道,拉动件包括预装于夹头组件内并环绕两个穿刺通道的弯曲部;至少一根缝线对折后设置于夹头组件内,缝线的两自由端分别活动连接于两个穿刺件的远端,穿刺件带动缝线进入弯曲部且穿刺件后撤至与缝线分离后缝线被弯曲部锁紧并带动进入鞘管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的介入式腱索植入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入式腱索植入系统及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操作简单,降低了手术难度及风险,而且适宜远程介入。而且适宜远程介入。而且适宜远程介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及介入式腱索植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及介入式腱索植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二尖瓣为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单向阀门,可以保证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如图1所示,正常健康的二尖瓣1可以控制血液从左心房2流到左心室3,同时避免血液从左心室3流到左心房2。二尖瓣1包括一对瓣叶,称为前叶1a及后叶1b。前叶1a及后叶1b通过腱索4固定于左心室3的乳头肌上。正常情况下,心脏左心室3收缩时,前叶1a和后叶1b的边缘完全对合,避免血液从左心室 3流到左心房2。如图2所示,当二尖瓣1的瓣叶或其相关结构发生器质性改变或功能性改变时,如腱索4部分断裂,将导致二尖瓣1的前叶1a和后叶1b对合不良,由此,当心脏左心室3收缩时,二尖瓣1不能完全关闭,导致血液从左心室3返流至左心房2,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称为“二尖瓣返流”。
[0003]目前可以采用外科手术植入缝线作为人工腱索的方式治疗腱索病变,但是需要采用侵入性开胸技术,并实行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作为辅助支持,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成本高,而且病人创伤程度高、并发症风险高、住院时间长,恢复过程痛苦。
[0004]另一种治疗方式是通过微创方式植入缝线作为人工腱索。例如,通过经心尖的路径,在左心房侧二尖瓣瓣叶的表面上植入一根带防滑件的缝线,作为人工腱索维持心室壁对瓣叶的拉力。现有技术的经心尖人工腱索植入器械远端包含可开合的夹头,夹头内部包含刚性的穿刺组件,通过穿刺组件穿刺瓣叶后与缝线结合再后撤以带动缝线穿过瓣叶,实现人工腱索植入。然而,这种结构的腱索植入器械不能用于远程介入,分析如下:经心尖路径较短,为了保证穿刺瓣叶的可靠性,其穿刺组件为刚性材料及结构,如果改为远程介入,为了保证防滑件在左心房侧,其手术路径需要经过主动脉弓—主动脉瓣—左心室—左心房,手术路径弯曲,器械输送系统也需要有较好的柔顺性,其刚性穿刺组件难以通过复杂的血管路径,如果将其刚性穿刺组件改为柔性材料及结构,在如此弯曲的手术路径下,穿刺力损失较大,穿刺组件穿过瓣叶后穿入套筒并与套筒形成固定连接的难度较大,撤出具有一定长度的刚性套筒将缝线撤出的难度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及介入式腱索植入系统,通过微创的方式,向二尖瓣的瓣叶植入至少一组缝线作为人工腱索,然后将缝线的末端固定在心室壁、乳头肌或者心尖,以缝线代替天然腱索。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包括轴向相对开合的夹头组件、连接于所述夹头组件近端的鞘管、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内的两个穿刺件,以及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及所述鞘管内的拉动件;所述夹头组件对应所述
两个穿刺件设有穿通其远端的两个穿刺通道,所述拉动件包括预装于所述夹头组件内并环绕所述两个穿刺通道的弯曲部;至少一根缝线对折后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内,所述缝线的两自由端分别活动地连接于所述两个穿刺件的远端,所述穿刺件带动所述缝线进入所述弯曲部、且所述穿刺件后撤至与所述缝线分离后,所述缝线被弯曲部锁紧并带动进入所述鞘管中。
[000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介入式腱索植入系统,包括上述的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及导引装置,所述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活动地穿装在所述导引装置中,所述夹头组件自所述导引装置的远端伸出,所述导引装置的远端设有至少一个可调弯段或者预塑形段。
[0008]本技术提供的介入式腱索植入系统中,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的夹头组件及鞘管内设置有缝线及拉动件,通过穿刺件带动缝线进入拉动件的弯曲部,缝线被弯曲部锁紧,再通过拉动件的后撤能将缝线拉至瓣叶表面并拉出鞘管,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降低了手术难度及风险;再者,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中的鞘管为柔性结构,通过导引装置能够使鞘管相应弯曲以适应人体管腔结构,对人体损伤较小,适宜远程介入。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是二尖瓣正常状态时的示意图。
[0011]图2是二尖瓣病变状态时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腱索植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图3中的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的远端弯曲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图3中的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图5中的夹头组件与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7是图6中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0017]图8是图7中VIII部分的放大图。
[0018]图9是图6中穿刺件带动缝线的自由端穿出夹头组件的远端时的示意图。
[0019]图10是图9中去除远端夹头的挡线盖时的示意图。
[0020]图11是图10中穿刺件后撤出拉动件的弯曲部时的示意图。
[0021]图12是图11中拉动件带动缝线后撤时夹头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0022]图13是图6中的夹头组件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14是图13中的XIV部分的放大图。
[0024]图15是近端夹头、夹持驱动杆、导向杆、探针及穿刺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6是远端夹头、夹持驱动杆、导向杆、限位件及拉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7是图15中的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8及图19是图15中的近端夹头在不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0是图18中的近端夹头沿A

A线的剖视图。
[0029]图21是穿刺件、缝线及防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2及图23是图16中的远端夹头在不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4至图26分别是图22中的远端夹头的主体块、挡线盖及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7是主体块与拉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8是图27中的拉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9及图30是拉动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1至图34是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的杆体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5是图3中的控制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6是图6中的夹头组件夹持瓣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7是图36中的夹头组件夹持瓣叶且穿刺件穿出远端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8是图37中的穿刺件回撤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39至图46是本技术提供的介入式腱索植入系统的使用过程示意图;其中,图40是图39 中XL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相对开合的夹头组件、连接于所述夹头组件近端的鞘管、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内的两个穿刺件,以及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及所述鞘管内的拉动件;所述夹头组件对应所述两个穿刺件设有穿通其远端的两个穿刺通道,所述拉动件包括预装于所述夹头组件内并环绕所述两个穿刺通道的弯曲部;至少一根缝线对折后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内,所述缝线的两自由端分别活动地连接于所述两个穿刺件的远端,所述穿刺件带动所述缝线进入所述弯曲部、且所述穿刺件后撤至与所述缝线分离后,所述缝线被所述弯曲部锁紧并带动进入所述鞘管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设于所述鞘管内的穿刺推杆,所述穿刺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穿刺推杆远端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远端开设用于挂接所述缝线的挂线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与所述挂线槽接触的挂接位置与所述缝线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夹头组件的外径的1/2;所述挂线槽沿所述穿刺针的轴向的深度与所述缝线的直径之间的比例范围为1:1至3: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设于所述鞘管内的穿刺推杆,所述穿刺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穿刺推杆远端的连接杆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杆远端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沿大致径向的方向开设贯通的穿线孔,所述缝线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穿线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件带动所述缝线的自由端穿出所述夹头组件的远端,所述穿刺针完全伸出所述夹头组件,所述穿刺件后撤时,所述穿刺针与所述连接杆脱离。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及所述穿刺推杆均为柔性杆体或管体。7.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组件的远端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用于收容穿出于所述夹头组件远端的穿刺针,且用于所述穿刺针的穿刺限位。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件还包括穿设于所述鞘管内的平直部,所述拉动件的平直部的远端伸入所述夹头组件内,所述拉动件的弯曲部连接于所述拉动件的平直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件的弯曲部至少包括一活结环、U型环或者封闭环。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件的弯曲部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拉动件的平直部为柔性或刚性材料制成。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组件包括近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庭超郭荣辉谢琦宗匡经旭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