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阴极射线管(10)发光显示屏(22)的过程中对干荧光粉粒子进行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适量的聚合物偶合剂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以形成混合料;表面处理该荧光粉粒子,即将它们加到该混合料中以便在其上形成偶合剂涂层;然后对经表面处理过的荧光粉粒子进行干燥。用得出的干荧光粉粒子制造显示屏。该偶合剂在电子照相法制造显示屏的过程中起控制荧光粉粒子摩擦电荷特性的作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电子照相术制造阴极射线管(CRT)的显示屏幕,特别是涉及一种用聚合物对干荧光粉粒子进行表面处理或涂敷干荧光粉粒子以控制荧光粉粒子的摩擦生电特性的方法。一般荫罩式CRT包括一抽了真空的外壳,外壳内有一个包含一系列按轮转次序排列放射出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象素的显示屏幕;产生三束会聚到屏幕的电子束的装置;和一选色构件或荫罩,该构件包括一精确配置在屏幕和电子束发生装置之间的多孔薄金属板。多孔金属板荫罩着屏幕,发射出的电子束各部分,由于其会聚角度不同,因而可以有选择地激励着具希望发射的颜色的荧光屏象素。各荧光屏象素周围环绕有吸光材料的点阵。在先有技术的一种在CRT显示面板上形成一系列荧光屏象素的方法中,面板的内表面系涂以由光敏粘结剂和适宜发射出三种放射颜色中的一种颜色的光的荧光粉粒子组成的浆液。然后将浆液加以干燥使其形成涂层,再从光源将光场通过荫罩上的小孔投射到干燥的涂层上,从而使荫罩起一个照相原版的作用。接着对经曝光的涂层进行显影,使其形成发射出第一颜色的荧光屏象素。形成发射出第二和第三颜色的荧光屏象素时,采用同一个荫罩重复上述过程,但每次曝光时,重新安置光源的位置。光源的各位置大致处在其中一个电子束激励着相应的发出颜色的荧光屏象素的会聚角。有关这个叫做湿法刻工艺更全面的说明可参看1953年1月20日授权给H.B.Law的美国专利2,625,734。上述湿法工艺的缺点在于满足不了下一代文娱器材在清晰度方面的更高要求,甚至满足不了各种监视设备、工作站和要求彩色字母数字文本的各种用途在清晰度方面的更高要求。此外,湿法光刻工艺(包括点阵处理),其主处理工序达182个之多,管道工程庞大,需用净水,要求对荧光废料进行处理和回收且对荧光材料进行曝光和干燥所需的耗电量很大。1969年10月28日授权给H.G.Lange的美国专利3,475,169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法荫蔽彩色阴极射线管的工艺。该工艺是将CRT面板的内表面涂以可挥发的导电材料,再覆以一层可挥发的光电导材料。然后将该光电导层均匀充电,通过荫罩进行局部曝光,以形成电荷潜象,再用高分子量载体液体进行显影。载体液体处于悬浮状态,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能放射出既定颜色的荧光粉粒子,这些粒子有选择地淀积在光电导层经适当充电的各部位,由此形成潜象。对三种放出颜色的荧光粉(即屏幕的绿、蓝和红色部位)个个重复充电、曝光和淀积的工序。1984年5月15日授权给H.G.Olieslagers等人的美国专利4,448,866介绍了对电子照相荫蔽法的一种改进。在该专利中,据说通过在各淀积工序之后将淀积出来的荧光粉粒子图形各毗邻部分之间的光电导层的各部分均匀曝光,可以提高荧光粉粒子的粘结能力,从而减少残留下来的任何电荷或使该电荷放电,并可以使光电导体在其后的淀积工序再充电得更均匀。鉴于后两个专利公开了主要系湿法的电子照相法,因此,上述有关美国专利2,625,734的湿法光刻工艺的许多缺点也存在于电子照相法。P.Datta等人于1988年12月21日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287,356和287,357分别介绍了一种经改进的CRT屏幕组件制造工艺,该工艺采用摩擦生电的干粉屏幕结构材料和其上有偶合剂的表面处理载体粒料来控制所加电荷的极性和大小。本申请人们确定,只要CRT显示屏可用电子照相法用未经处理的荧光粉粒子制造,荧光粉粒子的表面处理就可以增加荧光粉粒子上的摩擦产生的电荷,从而可以提高附到各载体粒料上的荧光粉粒子量。这样可以提高干法电子照相工艺的效率,并使用表面处理过的荧光粉制造的荧光屏的重量增加1至8倍。本专利技术在制造CRT的发光显示屏过程中用以控制荧光粉粒子的摩擦电荷特性的干荧光粉粒子表面处理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适量的聚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以制成混合料;对荧光粉粒子进行表面处理,即往混合料中加荧光粉粒子,以便在其上形成聚合物涂层;然后将表面经过处理的荧光粉粒子进行干燥。用所得出的表面经处理的干荧光粉粒子制造荧光屏。该聚合物在用电子照相法制造荧光屏的过程中对荧光粉粒子的摩擦电荷的特性起控制作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按本专利技术制造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的平面图,一部分画成轴向剖面;图2是图1所示阴极射线管屏幕组件的剖面;图3a至3e示出了制造图1所示的阴极射线管的各种步骤。从图1可以看到CRT10有一玻壳11,玻壳11包括一矩形面板12和一由矩形玻锥15连接着的管颈14。玻锥15有一内导电涂层(图中未示出)它接触阳极按钮16,并延伸至管颈14中。面板12包括一显示面板或衬底18和一周边凸缘或侧壁20,侧壁20由玻璃料21密封到玻锥15。面板18内表面上装有三色荧光屏22屏幕22,如图2所示,最好是包括有多个荧光象素的条形屏,该多个荧光屏象素分别包含有按轮转的次序按三色条组或三色组排列且沿通常系垂直于产生电子束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延伸的发红光、发绿光和发蓝光的荧光条R、G和R。在本实施例的正常显示位置,各荧光条沿垂直方向延伸。各荧光条最好由吸光的点阵材料23分隔开,这是本
所周知的。不然,屏幕也可以是点式屏。屏幕22上覆盖有薄导电层24,该导电层最好是铝质的,它使加到屏幕上的电位均匀,且对从各荧光屏象素通过面板18发射出来的光起反射作用。屏幕22和覆盖在上面的铝层24构成了荧光屏组件。再参看图1。多孔彩色选择电极或荫罩25按一般的方式以预定的间距以可拆卸方式装配到屏幕组件上。电子枪26(在图1中用虚线示意表示)装在管颈14内部中心,其作用是产生三电子束28,并将该电子束沿会聚路径通过荫罩25中的各小孔传送到屏幕22上。电子枪26可以例如包括1986年10月28日授权给Morrell等人的美国专利4,620,133中所示的那种双电位式电子枪或任何其它合适的电子枪。管10是准备与外偏转磁轭配用的,例如象配置在玻锥至管颈的会合区处的磁轭30。处于受激励状态时,磁轭30使三个电子束28受磁场的作用,该磁场促使电子束在屏幕22的整个矩形光栅范围内水平和垂直扫描。图1中大致在磁轭30的中心处以P-P线示出了初始偏转平面(处于0偏转情况)。为简明起见,图中没有示出电子束偏转路径在偏转区内的实际弯曲部分。屏幕22是用图3a至3e所示的新型电子照相法制造的,上述美国专利申请287,356中即介绍了这种方法。开始时,用碱溶液清洗板面12,用水冲洗,用经缓冲的氢氟酸刻蚀,再用水冲洗,这是本
所周知的。然后将显示面板18的内表面覆以导电材料层32,该层即形成覆盖在其上的光电导层34的电极。导电层32上涂有光电导层34,该层包含可挥发的有机聚合物材料、适当的光电导颜料和溶剂。美国专利申请287,356中介绍了形成导电层32的配方和方法。覆盖着导电层32的光电导层34是在黑暗的环境中用一般的正电晕放电器36(在图3b中示意表示出来)进行充电的,该放电器横贯光电导层34移动,并在+200至+700伏的范围(最好是在+200至+400伏的范围)内充电。将荫罩插入面板12中,再将充有正电荷的光电导体用来自配置在一般三合一曝光室(图3c中用透镜40表示)中的氙闪光灯38的光通过荫罩进行曝光。每次曝光之后,将灯移到另一个位置,以重复来自电子枪的电子束的入射角。为对光电导体上以后准备淀积发光荧光料而构成屏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造阴极射线管显示屏过程中用以对干荧光粉粒子进行表面理以控制所述荧光粉粒子的摩擦电荷特性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适量选自由下列物质组成的料群的聚合物偶合剂溶解在适当溶剂中以形成涂料混合料:明胶、聚酰胺、聚(乙基 恶唑啉),聚丁基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酯异丁酯、聚乙基吡啶、聚乙烯醇、聚(三氟甲基丙烯酸乙酯)和硝化纤维;b)对所述荧光粉粒子进行表面处理,即将所述粒子加到所述混合料中以便在其上形成所述偶合剂涂层;和c)干燥所述表面经处理过的荧 光粉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US 1988-12-21 287,3581.制造阴极射线管显示屏过程中用以对干荧光粉粒子进行表面理以控制所述荧光粉粒子的摩擦电荷特性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适量选自由下列物质组成的料群的聚合物偶合剂溶解在适当溶剂中以形成涂料混合料明胶、聚酰胺、聚(乙基恶唑啉),聚丁基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聚乙基吡啶、聚乙烯醇、聚(三氟甲基丙烯酸乙酯)和硝化纤维;b)对所述荧光粉粒子进行表面处理,即将所述粒子加到所述混合料中以便在其上形成所述偶合剂涂层;和c)干燥所述表面经处理过的荧光粉粒子。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量的所述偶合剂在0.5至5.0重量百分数的范围内。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量的所述偶合剂在1.0至2.0重量百分数的范围内。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系溶解在异丙醇中,所述聚(乙基恶唑啉)系溶解在甲醇中,所述聚丁基甲基丙烯酸甲酯溶解在四氢呋喃中,所述聚异丁基丙烯酸甲酯溶解在四氢呋喃中,所述聚乙烯基吡啶溶解在氯仿中,所述聚乙烯醇溶解在10溶积百分数的异丙醇水溶液中,所述聚(三氟乙基丙烯酸甲酯)溶解在氟里昂中,所述硝化纤维则溶解在甲醇中。5.制造阴极射线管显示屏过程中用以对干荧光粉粒子进行表面处理以控制所述荧光粉粒子的摩擦电荷特性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a)制备所述荧光粉粒子的水悬浮液;b)制备1至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帕比特拉达塔,罗纳德诺曼弗里尔,罗伯特保罗汤普森,
申请(专利权)人:RCA汤姆森许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