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反应沉淀分离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24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工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体化反应沉淀分离槽,包括分离槽,所述分离槽下方的三角均设置有支腿,所述分离槽的底端设置有倒锥形底座,所述分离槽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反应桶,所述分离槽的一侧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外侧均设置有法兰盘,所述分离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分离槽在反应桶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连续进料、反应、分离的功能,物料和药剂通过进料管进入反应桶,通过桨叶的搅拌,使物料和药剂的混合,物料为扰动状态,反应桶为有底无盖的圆桶,导流桶为无底无盖的圆筒,主要作用为稳定物料,防止由于搅拌扰动物料,使混合后的物料在比重不同的作用下,在分离槽内进行分离。在分离槽内进行分离。在分离槽内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反应沉淀分离槽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环保
,具体是一体化反应沉淀分离槽。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化工、环保工程的快速增多,化学沉淀分离、混凝沉淀分离的设备逐渐成为常用设备,如有一种能够集化学、混凝反应与渣液分离于一体的反应沉淀分离设备,则可有效缩短工艺流程,简化设备配置,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沉淀反应与固液反应物分离的中试实验设备(授权公告号CN204841634U),该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外界气体进入电动泵导致的电机烧毁的问题,并且可以将分离的滤液可回流至反应罐内,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是其在化学沉淀分离、混凝沉淀分离设备多为反应设备与分离设备、需要设置两个以上的设备、需要额外铺设物料输送泵和管道等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反应沉淀分离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体化反应沉淀分离槽,包括分离槽,所述分离槽下方的三角均设置有支腿,所述分离槽的底端设置有倒锥形底座,所述分离槽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反应桶,所述分离槽的一侧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外侧均设置有法兰盘,所述分离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分离槽在反应桶的内部,所述连接杆两侧的上下均设置有搅拌扇叶,所述搅拌扇叶的一侧和连接杆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分离槽的上方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分离槽和连接杆连接,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电机和电控箱之间设置有外接线。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桶外设置竖向导流筒。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桶为一个有底无盖的圆桶,所述反应桶的下部设置有一个进料口。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离槽、反应桶和竖向导流筒均采用钢材或者玻璃钢构件。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倒锥形底座的底端设置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上设置有阀门。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离槽的内部靠近竖向导流筒上方的两端均设置有环形穿孔集液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可实现连续进料、反应、分离的功能。物料和药剂通过进料管进入反应桶,通过桨叶的搅拌,使物料和药剂的混合,物料为扰动状态,反应桶为有底无盖的圆桶,导
流桶为无底无盖的圆筒,主要作用为稳定物料,防止由于搅拌扰动物料,使混合后的物料在比重不同的作用下,在分离槽内进行分离,分离后的上清液通过集液管收集,主要是将市场上多个设备完成的工作,使用一台设备完成。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体化反应沉淀分离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体化反应沉淀分离槽的正视剖面图;
[0016]图3为一体化反应沉淀分离槽的俯视剖面图。
[0017]图中:1、分离槽;2、反应桶;3、搅拌扇叶;4、竖向导流筒;5、出液管;6、排渣口;7、电控箱;8、进料口;9、倒锥形底座;10、连接杆;11、电机;12、环形穿孔集液管;13、外接线;14、支腿;15、固定螺栓;16、法兰盘;17、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体化反应沉淀分离槽,包括分离槽1,所述分离槽1下方的三角均设置有支腿14,所述分离槽1的底端设置有倒锥形底座9,所述分离槽1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反应桶2,所述分离槽1的一侧设置有出液管5,所述出液管5外侧均设置有法兰盘16,所述分离槽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底端贯穿分离槽1在反应桶2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0两侧的上下均设置有搅拌扇叶3,所述搅拌扇叶3的一侧和连接杆1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固定螺栓15,所述分离槽1的上方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贯穿分离槽1和连接杆10连接,所述电机11的一侧设置有电控箱7,所述电机11和电控箱7之间设置有外接线13。
[0019]在图2中:所述反应桶2外设置竖向导流筒4,竖向导流筒4将反应桶2上口溢出的混合液导流到分离槽1下部。
[0020]在图2中:所述反应桶2为一个有底无盖的圆桶,所述反应桶2的下部设置有一个进料口8,便于将加药后的物料从进料口8进入反应桶2内。
[0021]在图2和3中:分离槽1、反应桶2和竖向导流筒4均采用钢材或者玻璃钢构件,避免装置受到腐蚀,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2]在图1和2中:倒锥形底座9的底端设置有排渣口6,排渣口6上设置有阀门17,便于开启阀门17,将沉淀的泥渣从排渣口6排出。
[0023]在图3中:所述分离槽1的内部靠近竖向导流筒4上方的两端均设置有环形穿孔集液管12,便于用于收集排出的上清液。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在分离槽1的内部设置有竖向导流筒4、反应桶2,反应桶2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进料口8,进料口8的一端贯穿在分离槽1的外部,便于将加药后的物料从进料口8进入反应桶2内,同时反应桶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两侧的上下均设置有搅拌扇叶3,利用电机11带动搅拌扇叶3在反应桶2内持续旋转,物料自下而上上升,完成化学、混凝反应后的混合液在反应桶2上口溢流到竖向导流筒4内,竖向导流筒4将混合液中的渣液在比重差作用下分别向上下运动,实现渣液分离,通过分离槽1、竖向导流筒4,反应桶2的设置,能够克服现有化学沉淀分离、混凝沉淀分离设备多为反应设备与分离设备、需要设置两个以上的设备、需要额外铺设物料输送泵和管道等局
限的问题,通过在竖向导流筒4上方的两端均设置环形穿孔集液管12,便于用于收集排出的上清液,清液沿分离槽1、竖向导流筒4之间环形区域上升到环形穿孔集液管12排出,泥渣向下沉入分离槽1的倒锥形底座9槽底,从排渣口6排出,从而实现了沉淀分离,更利用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提供一种化学沉淀分离、混凝沉淀分离设备,能够集化学、混凝反应与渣液分离于一体,以有效缩短工艺流程,简化设备配置,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
[0025]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反应沉淀分离槽,包括分离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槽(1)下方的三角均设置有支腿(14),所述分离槽(1)的底端设置有倒锥形底座(9),所述分离槽(1)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反应桶(2),所述分离槽(1)的一侧设置有出液管(5),所述出液管(5)外侧均设置有法兰盘(16),所述分离槽(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底端贯穿分离槽(1)在反应桶(2)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0)两侧的上下均设置有搅拌扇叶(3),所述搅拌扇叶(3)的一侧和连接杆(1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固定螺栓(15),所述分离槽(1)的上方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贯穿分离槽(1)和连接杆(10)连接,所述电机(11)的一侧设置有电控箱(7),所述电机(11)和电控箱(7)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左志杰纪衍强王忠陈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同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