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矿山交通巷道的洒水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023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矿山交通巷道的洒水降尘装置,包括设置于交通巷道高位的硐室,所述硐室的上部设置有水箱,所述交通巷道低位的出口处设置有经出水管路与水箱相连通的洒水机构,位于交通巷道低位的出口处一侧设置有集水凹部,所述集水凹部的下侧设置有过滤水池,所述过滤水池经设置有水泵的回水管路与水箱相连接。该洒水降尘系统结构紧凑,可以重复利用水资源,降低能耗。降低能耗。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矿山交通巷道的洒水降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矿山交通巷道的洒水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矿山的交通巷道在出口处都需要设置洒水机构,以便实现降尘。但是现有用于交通巷道的洒水机构通常造价高,且易堵塞,不利于更换,容易影响矿山的正常运行。同时现有的洒水机构能耗大,尤其是水资源消耗大,无法实现重复利用。为此,需要一种应用于矿山交通巷道的洒水降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矿山交通巷道的洒水降尘装置,该洒水降尘装置结构紧凑,可以重复利用水资源,降低能耗。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应用于矿山交通巷道的洒水降尘装置,包括设置于交通巷道高位的硐室,所述硐室的上部设置有水箱,所述交通巷道低位的出口处设置有经出水管路与水箱相连通的洒水机构,位于交通巷道低位的出口处一侧设置有集水凹部,所述集水凹部的下侧设置有过滤水池,所述过滤水池经设置有水泵的回水管路与水箱相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硐室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水箱安装于支撑架的顶部,所述出水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水箱底部,出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洒水机构相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洒水机构包括安装于交通巷道出口处顶部的吊架,所述吊架的下部横向设置有与出水管路相连接的总水管,所述总水管上沿横向间隔安装有花洒。
[0007]进一步地,所述吊架的顶部经锚栓与交通巷道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路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水箱还设置有补水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交通巷道低位的出口处地面向一侧倾斜,所述集水凹部设置于倾斜地面的下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水池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池、过渡水池和清水池,所述沉淀池和过渡水池之间的隔板A高度大于过渡水池和清水池之间的隔板B高度,所述回水管路的入水端与清水池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回水管路的入水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水泵安装于回水管路靠近入水端处。
[0011]一种应用于矿山交通巷道的洒水降尘系统的操控方法,步骤如下:
[0012](1)预先通过补水管向水箱内装满水;
[0013](2)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开关开启,利用水箱与洒水机构之间压差实现洒水机构自动喷淋;
[0014](3)洒水机构喷淋的水经集水凹部通往过滤水池过滤,当设置于水箱内的液位控制器检测到水箱内的水不足时,控制系统控制水泵将过滤后水泵送到水箱;
[0015](4)每隔一定时间,控制系统控制补水管向水箱内补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应用于矿山交通巷道的洒水降尘系统结构紧凑,造价低,且不易堵塞,容易更换;同时可以重复利用水资源,降低能耗,有效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中:1

硐室2

水箱3

出水管路4

集水凹部5

水泵6

回水管路7

支撑架8

控制开关10

洒水机构11

吊架12

总水管13

花洒20

过滤水池21

沉淀池22

过渡水池23

清水池24

隔板A25

隔板B。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浅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
[0021]参考图1和图2
[0022]一种应用于矿山交通巷道的洒水降尘系统,包括设置于交通巷道高位的硐室1,所述硐室的上部设置有水箱2,所述交通巷道低位的出口处设置有经出水管路3与水箱2相连通的洒水机构10,位于交通巷道低位的出口处一侧设置有集水凹部4,所述集水凹部的下侧设置有过滤水池20,所述过滤水池经设置有水泵5的回水管路6与水箱相连接。
[0023]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水箱的高度更高,让水箱与洒水机构之间的压差更大,所述硐室内设置有支撑架7,所述水箱安装于支撑架的顶部,所述出水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水箱底部,出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洒水机构相连接。
[0024]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洒水,且便于更换维修,所述洒水机构包括安装于交通巷道出口处顶部的吊架11,所述吊架的下部横向设置有与出水管路相连接的总水管12,所述总水管上沿横向间隔安装有花洒13,从而通过花洒实现水雾喷淋。
[0025]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吊架安装的强度,所述吊架的顶部经锚栓与交通巷道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路上设置有控制开关8,以便通过控制开关实现出水管路的启闭;所述水箱还设置有补水管,以便在水箱及过滤池内的水源不足时,向水箱内补水。
[0026]本实施例中,为了让喷淋出的水都收集到一起,所述交通巷道低位的出口处地面向一侧倾斜,所述集水凹部设置于倾斜地面的下端,以便完成水资源收集。
[0027]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将喷淋的水进行净化、沉淀,避免或降低花洒出现堵塞的情况。所述过滤水池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池21、过渡水池22和清水池23,所述沉淀池和过渡水池之间的隔板A24高度大于过渡水池和清水池之间的隔板B25高度,所述回水管路的入水端与清水池相连接,从而通过沉淀池21、过渡水池22和清水池实现水的逐级沉淀过滤,以便将水中的大颗粒的杂质过滤掉,让进入水箱和花洒中的水能够更干净一点。
[0028]本实施例中,为了将回水管路吸入的水进行过滤,所述回水管路的入水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水泵安装于回水管路靠近入水端处,以便通过水泵更好地将水泵入水箱中。
[0029]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回水管路靠近水箱的端部设置水泵,一般更好地将泵入到
水箱,提高总扬程。
[0030]该装置的操控方法:预先通过补水管向水箱内装满水;开启控制开关,利用水箱与洒水机构之间压差实现洒水机构自动喷淋;洒水机构喷淋的水经集水凹部通往过滤水池过滤,水泵将过滤后水泵送到水箱;每隔一定时间,控制系统控制补水管向水箱内补水;同时定期对沉淀池及过渡水池进行清理,避免粉尘沉淀的太多造成沉淀池、过渡水池和清水池的容量降低。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矿山交通巷道的洒水降尘装置,包括设置于交通巷道高位的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硐室的上部设置有水箱,所述交通巷道低位的出口处设置有经出水管路与水箱相连通的洒水机构,位于交通巷道低位的出口处一侧设置有集水凹部,所述集水凹部的下侧设置有过滤水池,所述过滤水池经设置有水泵的回水管路与水箱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矿山交通巷道的洒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硐室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水箱安装于支撑架的顶部,所述出水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水箱底部,出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洒水机构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矿山交通巷道的洒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机构包括安装于交通巷道出口处顶部的吊架,所述吊架的下部横向设置有与出水管路相连接的总水管,所述总水管上沿横向间隔安装有花洒。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福斗张建强徐碧良黄益谭晓
申请(专利权)人:文山麻栗坡紫金钨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