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建筑的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0077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建筑的通风系统,涉及建筑通风系统领域,包括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和室内通风管系,所述进风端内设有风量控制装置,所述风量控制装置包括风板和第一驱动结构,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内部进风端的一侧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两侧设有清扫刷,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顶部设有第二驱动结构,所述清扫刷通过第二驱动结构驱动;通过在过滤网两侧设置清扫刷,并利用第二驱动结构的第二电机、第二带轮、第二皮带和丝杆驱动清扫刷,可以实现利用清扫刷在丝杆上的往复运动来对过滤网进行清理,并配合收集槽内的静电发生器可以有效吸附收集灰尘,不易发生灰尘在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内扬起的问题,可以提高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和效率。效果和效率。效果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建筑的通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通风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的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过程中,对建筑的通风设计及规划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建筑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指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去,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0003]目前的建筑通风系统主要是采用自然通风,通常会在建筑物顶部或墙体上开设通风窗口,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促使空气流动,从而实现建筑内部的通风换气;但是却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建筑通风系统的设计结构简单,一些具有滤网的通风系统其滤网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灰尘与杂质堵塞滤网的问题,直接影响通风效果和效率,且现有的通风系统缺乏对进风量的控制结构;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模块化建筑的通风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的通风系统,通过在过滤网两侧设置清扫刷,并利用第二驱动结构的第二电机、第二带轮、第二皮带和丝杆驱动清扫刷,可以实现利用清扫刷在丝杆上的往复运动来对过滤网进行清理,并配合收集槽内的静电发生器可以有效吸附收集灰尘,不易发生灰尘在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内扬起的问题,可以提高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和效率。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模块化建筑的通风系统,包括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和室内通风管系,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的出风端连通室内通风管系,所述室内通风管系设置在建筑物内部空间内,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一端为进风端,所述进风端处的室外通风交换管道顶端设有辅助进风系统,所述辅助进风系统一端连通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内部,所述进风端内设有风量控制装置,所述风量控制装置包括风板和第一驱动结构,所述进风端内部对称设有风板,所述风板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进风端内部,且通过第一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内部进风端的一侧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两侧设有清扫刷,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顶部设有第二驱动结构,所述清扫刷通过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底部设有与过滤网位置相适配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顶端与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底部连通,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内部过滤网的一侧设有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一侧的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内部设有通风机。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辅助进风系统包括立管、横管、进风斗和控制阀,所述立管设置在室外通风交换管道顶部,且设置有多组,所述横管设置在立管顶端,所述进风斗设置在横管一端,所述控制阀设置在立管上。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带轮和第一皮带,所述第
一带轮设置在转轴上,且两组所述第一带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室外通风交换管道侧壁上,且输出端与一组所述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带轮、第二皮带和丝杆,所述丝杆贯穿设置在清扫刷一端的内部,且与清扫刷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室外通风交换管道顶部,所述第二带轮设置在丝杆顶端,两组所述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一组所述丝杆一端连接。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收集槽内设有静电发生器,且收集槽与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可拆卸连接。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底部设有支撑脚。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清扫刷一侧与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内壁滑动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过滤网两侧设置清扫刷,并利用第二驱动结构的第二电机、第二带轮、第二皮带和丝杆驱动清扫刷,可以实现利用清扫刷在丝杆上的往复运动来对过滤网进行清理,并配合收集槽内的静电发生器可以有效吸附收集灰尘,不易发生灰尘在室外通风交换管道内扬起的问题,可以提高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和效率,通过设置辅助进风系统,立管、横管、进风斗和控制阀可以配合进风端,以扩大室外空气的进气量,进而提高通风速度,通过在进风端内部设置风量控制装置,利用第一电机、第一带轮和第一皮带,以及风板的配合,可以实现调节进风端进风量的控制,提高通风系统的使用灵活性,在不同的室内通风需求下通过控制进风量,可以实现资源合理化分配。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风量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清扫刷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辅助进风系统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清扫刷安装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9]其中:1、室外通风交换管道;2、室内通风管系;3、风板;4、转轴;5、过滤网;6、清扫刷;7、收集槽;8、空气加热器;9、通风机;10、立管;11、横管;12、进风斗;13、控制阀;14、第一电机;15、第一带轮;16、第二电机;17、第二带轮;18、丝杆;19、静电发生器;20、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1]根据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模块化建筑的通风系统,包括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和室内通风管系2,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的出风端连通室内通风管系2,所述室内通风管系2设置在建筑物内部空间内,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一端为进风端,所述进风端处的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顶端设有辅助进风系统,所述辅助进风系统一端连通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内部,所述进风端内设有风量控制装置,所述风量控制装置包括风板3和第一驱动结构,所述进风端内部对称设有风板3,所述风板3通过转轴4转动安装在进风端内部,且通过第一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内部进风端的一侧设有过滤网5,所述
过滤网5两侧设有清扫刷6,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顶部设有第二驱动结构,所述清扫刷6通过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底部设有与过滤网5位置相适配的收集槽7,所述收集槽7顶端与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底部连通,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内部过滤网5的一侧设有空气加热器8,所述空气加热器8一侧的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内部设有通风机9,当室内需要低风量的通风需求时,通过控制第一电机14转动一个小于45
°
的角度,从而带动风板3在转轴4上偏转一个小于45
°
的角度,实现控制进风端以小的进风量进行进风,当室内需要大风量的通风需求时,通过控制第一电机14转动90
°
,从而带动风板3在转轴4上偏转90
°
,此时风板3水平横在进风端内部,进风端的风量进量最大,并且当最大进风量无法满足室内通风需要时,可以通过打开控制阀13,利用辅助进风系统配合进风端进行共同进风。
[00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建筑的通风系统,包括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和室内通风管系(2),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的出风端连通室内通风管系(2),所述室内通风管系(2)设置在建筑物内部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一端为进风端,所述进风端处的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顶端设有辅助进风系统,所述辅助进风系统一端连通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内部,所述进风端内设有风量控制装置,所述风量控制装置包括风板(3)和第一驱动结构,所述进风端内部对称设有风板(3),所述风板(3)通过转轴(4)转动安装在进风端内部,且通过第一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内部进风端的一侧设有过滤网(5),所述过滤网(5)两侧设有清扫刷(6),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顶部设有第二驱动结构,所述清扫刷(6)通过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底部设有与过滤网(5)位置相适配的收集槽(7),所述收集槽(7)顶端与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底部连通,所述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内部过滤网(5)的一侧设有空气加热器(8),所述空气加热器(8)一侧的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内部设有通风机(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进风系统包括立管(10)、横管(11)、进风斗(12)和控制阀(13),所述立管(10)设置在室外通风交换管道(1)顶部,且设置有多组,所述横管(11)设置在立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京武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