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执手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68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执手锁,包括把手、解锁识别装置、电子解锁装置、供电装置、方芯和联轴器,所述把手包括壳体和手柄,所述解锁识别装置设置在壳体/手柄的表面,所述电子解锁装置设置在壳体内腔,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壳体/手柄内腔,供电装置为解锁识别装置和电子解锁装置提供电源;所述智能执手锁与传统智能门锁相比,所述智能执手锁无需将解锁识别装置和电子解锁装置设置在面板上,大大减少面板尺寸,因此智能执手锁的面板尺寸可以与传统执手锁的面板尺寸相同,令智能执手锁安装于房间门时,无需破坏房间门原有结构,安装简单并保持房间门美观,同时实现智能解锁,满足用户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执手锁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执手锁。

技术介绍

[0002]执手锁,执手锁分为分体锁、连体锁、三杆快装锁,产品安全性比较好,常用于入户门,房间门,住宅、写字楼、酒店等均可用到。
[0003]随着生活水品的提高,有部分住户逐渐更换调了传统的门锁,改用更为先进智能门锁。
[0004]现有的智能门锁均包括一个尺寸较大的面板,智能门锁的离合电机安装于面板内腔,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结构设计,因为面板的空间大,能够塞得进一个离合电机,但是这样操作,造整个智能门锁的体积较大,智能门锁普遍安装于入户门。
[0005]用户需要房间门也使用智能门锁时,若安装现有的智能门锁,由于智能门锁的体积较大,智能门锁安装在房间门不美观,而且还需要另外开孔,破坏门体,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智能的智能执手锁,所有模块集中在把手上,智能执手锁既可以安装于房间门不破坏门体,也具备智能解锁的功能,适用于多种门锁如入户门锁、房门锁、浴室锁、断桥锁、公寓锁、办公用锁等,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智能解锁功能、体积小、安全可靠的智能执手锁。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智能执手锁,包括把手、解锁识别装置、电子解锁装置、供电装置、方芯和联轴器,所述把手包括壳体和手柄,所述解锁识别装置设置在壳体/手柄的表面,所述电子解锁装置设置在壳体内腔,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壳体/手柄内腔,供电装置为解锁识别装置和电子解锁装置提供电源;
[0009]所述联轴器包括前半联轴器和后半联轴器,所述后半联轴器以滑动方式设置在壳体内腔并跟随把手旋转,所述电子解锁装置靠近后半联轴器;
[0010]所述前半联轴器设置在壳体内腔靠近后半联轴器,所述方芯一端连接前半联轴器,方芯另一端伸出壳体外;
[0011]所述解锁识别装置识别到解锁信号,解锁识别装置传递解锁信号至电子解锁装置,电子解锁装置推动后半联轴器与前半联轴器连接,令方芯跟随把手旋转。
[0012]所述智能执手锁的把手设置有一壳体,所述解锁识别装置和电子解锁装置藏于壳体内,当解锁识别装置获取解锁信号时,解锁识别装置传递解锁信号至电子解锁装置,电子解锁装置推动后半联轴器与前半联轴器连接,此时用户带动把手旋转,方芯跟随把手旋转带动锁舌伸缩,进行上锁或解锁操作,安全可靠,而且智能执手锁和传统执手锁相比,智能执手锁具备智能解锁方式,用户无需钥匙也可以进行解锁,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0013]再有,所述智能执手锁与传统智能门锁相比,所述智能执手锁无需将解锁识别装置和电子解锁装置设置在面板上,大大减少面板尺寸,因此智能执手锁的面板尺寸可以与传统执手锁的面板尺寸相同,令智能执手锁安装于房间门时,无需破坏房间门原有结构,安装简单并保持房间门美观,同时实现智能解锁,满足用户需求。
[0014]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械解锁装置,所述机械解锁装置设置在壳体内腔靠近后半联轴器,所述机械解锁装置动作,机械解锁装置推动后半联轴器与前半联轴器连接,令方芯跟随把手旋转。
[0016]所述机械解锁装置动作,机械解锁装置推动后半联轴器与前半联轴器连接,此时用户带动把手旋转,方芯跟随把手旋转带动锁舌伸缩,进行上锁或解锁操作,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通过增设机械解锁装置,当电子解锁装置失灵或电量不足时,智能执手锁无法智能解锁时,用户也可以通过机械方式进行解锁,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智能执手锁安全性和可靠性。
[0017]进一步地,机械解锁装置包括滑片和锁胆,所述锁胆包括锁芯和偏心轴,壳体对应锁胆的位置开有锁孔,所述偏心轴和锁芯连接并跟随锁芯旋转,所述滑片开有滑槽,滑片以滑动方式设置在壳体内腔内并靠近后半联轴器,所述偏心轴伸入滑槽内,所述锁芯旋转时带动偏心轴移动,偏心轴在滑槽内滑行并推动滑片移动,令滑片推动后半联轴器与前半联轴器连接。
[0018]所述用户将钥匙插入锁胆,钥匙带动锁芯正转或反转,当锁芯正转时,偏心轴推动滑片移动,滑片推动后半联轴器与前半联轴器连接,此时用户带动把手旋转,方芯跟随把手旋转带动锁舌伸缩,进行上锁或解锁操作,安全可靠,当锁芯反转时,偏心轴推动滑片移动,滑片推动后半联轴器与前半联轴器断开,此时用户带动把手旋转,方芯不跟随把手旋转,把手处于空转状态。
[001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开有第一连接口,位于连接口上方的壳体内腔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对应第一连接口位置开有第二连接口,而且第二连接口处设置有阻挡板,所述手柄的一端部穿过第一连接口插入第二连接口内并抵靠在阻挡板上,伸入第二连接口的手柄的一端部与连接板焊接在一起。
[0020]所述手柄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内,直至手柄的一端部抵靠在阻挡板上,所述阻挡板限制手柄的插入深度,方便工人将壳体和手柄组装成把手,伸入第二连接口的手柄的一端部与连接板焊接在一起,由于焊接点位于壳体内腔,降低焊接难度,无需再打磨抛光,既省时又保证产品外观的一致性,成本低且质量好,而且焊接痕迹不暴露在把手外部,令整个把手更美观。
[0021]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解锁装置包括滑块、弹簧和电机,所述滑块以滑动方式设置在壳体内,滑块和后半联轴器连接,所述滑块开有弹簧移动腔,所述电机的转轴伸入弹簧移动腔内,所述转轴外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弹簧置于弹簧移动腔内并套置在转轴上,凸起插入弹簧的间隙内,弹簧构成后半联轴器的复位机构;
[0022]所述电机正转时,弹簧的弹簧丝跟随凸起正转,弹簧往凸起的前方移动并推动滑块往前方移动,后半联轴器跟随滑块往前方移动与前半联轴器连接;
[0023]所述电机反转时,弹簧的弹簧丝跟随凸起反转,弹簧往凸起的后方移动并推动滑
块往后方移动,后半联轴器跟随滑块往后方移动与前半联轴器断开。
[0024]所述电机正转时,弹簧移动至转轴的凸起前方推动后半联轴器与前半联轴器连接,电机反转时,弹簧移动至转轴的凸起后方推动后半联轴器与前半联轴器断开,通过电机的正转或反转即可控制把手处于控制方芯动作状态或处于空转状态,当把手处于控制方芯动作状态时,用户带动把手旋转,即可实现上锁或解锁操作,当把手处于空转状态时,用户带动把手旋转,无法进行上锁或解锁操作,原理简单,安全可靠。
[0025]再有,机械解锁装置的滑片推动后半联轴器与前半联轴器连接时,弹簧被压缩,此时把手处于控制方芯动作状态,用户带动把手旋转,即可实现上锁或解锁操作,当机械解锁装置的滑片远离后半联轴器时,弹簧复位推动后半联轴器远离前半联轴器断开,此时把手处于空转状态。
[0026]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和后半联轴器错位,滑块和后半联轴器一体成型。由于滑块和后半联轴器错位,电子解锁装置推动滑块移动即可控制后半联轴器移动,滑块和后半联轴器错位区域形成机械解锁装置的滑片推动区域,便于机械解锁装置推动后半联轴器移动,电子解锁装置和机械解锁装置互不干扰,提高智能执手锁的可靠性。
[0027]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执手锁,包括把手、解锁识别装置、电子解锁装置、供电装置、方芯和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壳体和手柄,所述解锁识别装置设置在壳体/手柄的表面,所述电子解锁装置设置在壳体内腔,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壳体/手柄内腔,供电装置为解锁识别装置和电子解锁装置提供电源;所述联轴器包括前半联轴器和后半联轴器,所述后半联轴器以滑动方式设置在壳体内腔并跟随把手旋转,所述电子解锁装置靠近后半联轴器;所述前半联轴器设置在壳体内腔靠近后半联轴器,所述方芯一端连接前半联轴器,方芯另一端伸出壳体外;所述解锁识别装置识别到解锁信号,解锁识别装置传递解锁信号至电子解锁装置,电子解锁装置推动后半联轴器与前半联轴器连接,令方芯跟随把手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执手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械解锁装置,所述机械解锁装置设置在壳体内腔靠近后半联轴器,所述机械解锁装置动作,机械解锁装置推动后半联轴器与前半联轴器连接,令方芯跟随把手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执手锁,其特征在于:机械解锁装置包括滑片和锁胆,所述锁胆包括锁芯和偏心轴,壳体对应锁胆的位置开有锁孔,所述偏心轴和锁芯连接并跟随锁芯旋转,所述滑片开有滑槽,滑片以滑动方式设置在壳体内腔内并靠近后半联轴器,所述偏心轴伸入滑槽内,所述锁芯旋转时带动偏心轴移动,偏心轴在滑槽内滑行并推动滑片移动,令滑片推动后半联轴器与前半联轴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执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有第一连接口,位于连接口上方的壳体内腔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对应第一连接口位置开有第二连接口,而且第二连接口处设置有阻挡板,所述手柄的一端部穿过第一连接口插入第二连接口内并抵靠在阻挡板上,伸入第二连接口的手柄的一端部与连接板焊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执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解锁装置包括滑块、弹簧和电机,所述滑块以滑动方式设置在壳体内,滑块和后半联轴器连接,所述滑块开有弹簧移动腔,所述电机的转轴伸入弹簧移动腔内,所述转轴外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弹簧置于弹簧移动腔内并套置在转轴上,凸起插入弹簧的间隙内,弹簧构成后半联轴器的复位机构;所述电机正转时,弹簧的弹簧丝跟随凸起正转,弹簧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期发杨顺天张玉龙欧伟源邓邦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必达保安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