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取水口金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66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取水口金属结构,包括拦污栅和闸门,在小型取水口设置一个共用槽,拦污栅和闸门均分别单独放置于共用槽内,拦污栅与闸门共用一台移动式启闭设备操作;拦污栅的吊耳与闸门吊耳的内外开档尺寸相同,且放置于共用槽后的拦污栅吊耳孔中心至共用槽中心线之间距离与放置于共用槽后的闸门吊耳孔中心至共用槽中心线之间距离相等;拦污栅采用上主梁和下主梁设置于左边梁及右边梁上下两侧的矩形框架结构;拦污栅的栅片焊接固定于上主梁和下主梁的上游侧并与其上游翼缘面齐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小型取水口设置共用槽,拦污栅和闸门均能分别单独放置于共用槽内并实现其拦污、挡水的不同功能要求,在方便操作的同时并节省投资。的同时并节省投资。的同时并节省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取水口金属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
,具体为一种小型取水口金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取水口(intake)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部分。取水口是输水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力发电站及引水管线的取水源头。常建在河岸和水库岸边,一般设有闸门用于水流节制并设置拦污栅用于拦阻水流挟带的水草、漂木等杂物。拦污栅由边框、横隔板和栅条构成,支承在混凝土墩墙上,一般用钢材制造。栅条间距视污物大小、多少和运用要求而定。水电站用的栅条间距取决于水轮机型号及尺寸,以保证通过拦污栅的污物不会卡在水轮机过流部件中为准。
[0003]关于进水口闸门和拦污栅的结构,现有技术已有很多创新成果,如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1922365042.6的技术专利公开了适用于小型排洪隧洞进口的拦污结构,广州同程建筑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1822246566.9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竖向通高格栅,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1721677093.7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梯型平面滚动式拦污栅,温贝托
·
莱昂尼德斯
·
西富恩特斯
·
桑切斯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1680037139.0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用于修复蓄水坝进水口的方法等。
[0004]然而,现有技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原因在于目前在小型水利工程中,其取水口拦污栅和闸门规模通常较小,而现有技术的取水口拦污栅和闸门一般在取水口顺水流向依次分别设置与其对应的拦污栅槽和闸门槽,因取水口共需要设置两道槽(拦污栅槽和闸门槽),故会导致取水口顺水流向尺寸较长,投资相对较大,且拦污栅和闸门通常需要采用独立的启闭设备操作,这对于工程投资受限的小型水利工程,则不经济,有时会影响工程立项;此外,若采用拦污栅与闸门共槽,而传统拦污栅的栅片设置于上游侧且突出槽外较多,且侧向采用槽外式支承并设置于下游侧,闸门水封装置设置在上游侧则会与拦污栅片位置相干涉,若设置在下游侧又会与侧向支承位置相干涉,故传统技术的拦污栅结构因与闸门水封位置易发生干涉较难实现满足闸门封水情况下其自身的正常运行要求,所以,现有技术还存在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取水口金属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拦污栅结构因与闸门水封位置易发生干涉较难满足闸门封水情况下其自身的正常运行要求的缺点。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小型取水口金属结构,包括拦污栅和闸门,在小型取水口设置一个共用槽,拦污栅和闸门均分别单独放置于共用槽内,拦污栅与闸门共用一台移动式启闭设备操作;且
拦污栅平时放置于共用槽内拦污,当小型取水口需要检修时,通过移动式启闭设备将拦污栅提出共用槽后,再将闸门放置于共用槽内挡水使用;前述的拦污栅吊耳与闸门吊耳的内外开档尺寸相同,且放置于共用槽后的拦污栅吊耳孔中心至共用槽中心线之间距离与放置于共用槽后的闸门吊耳孔中心至共用槽中心线之间距离相等;前述的拦污栅采用上主梁和下主梁设置于左边梁及右边梁上下两侧的矩形框架结构;拦污栅的栅片焊接固定于上主梁和下主梁的上游侧并与其上游翼缘面齐平。
[0008]进一步的,前述的栅片由上游简支竖栅、上游L型栅、横栅及下游栅片组成;前述的横栅两端与左边梁及右边梁焊接固定,中部分段与上游简支竖栅焊接固定。
[0009]进一步的,前述的闸门采用下游止水时,拦污栅与闸门采用侧向槽内支承或上游侧向槽外支承。
[0010]进一步的,前述的闸门采用下游止水时,拦污栅的上主梁后翼缘高于门楣,下游栅片焊接于上主梁后翼缘。
[0011]进一步的,前述的闸门采用下游止水时,前述的门楣与下游栅片位置对应处设置台阶型支座;前述的台阶型支座由角钢与门楣上游斜面钢板焊接而成。
[0012]进一步的,前述的闸门采用上游止水时,拦污栅和闸门均采用侧向槽内支承。
[0013]进一步的,前述的拦污栅和闸门正常运行时均分别单独通过拉杆锁定于检修平台上。
[0014]进一步的,前述的拦污栅上游侧向槽外支承采用焊接于主梁前翼缘的角钢,且角钢的肢面朝向上游侧向槽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小型取水口设置共用槽,拦污栅和闸门均能分别单独放置于共用槽内并实现其拦污、挡水的不同功能要求,减少了取水口顺水流向的长度;
[0017](2)拦污栅吊耳和闸门吊耳的中心位置与共用槽中心线的距离均相等,且拦污栅吊耳与闸门吊耳的内外开档尺寸相同,从而使拦污栅和闸门能实现共用一台移动式启闭设备操作的要求,在拦污栅与闸门互换使用时便于将其中一个放置到检修平台空闲处,在方便操作的同时并节省投资;
[0018](3)拦污栅采用主梁设置于左右边梁上下两侧的矩形框架结构,栅片采用焊接固定于主梁上游侧并与其上游翼缘面齐平,无突出栅体结构,闸门水封设置在上下游两侧均不影响拦污栅在槽内运行,且栅片与上下主梁的腹板和翼缘均焊接牢固,增强了拦污栅的栅片抗振性;
[0019](4)闸门采用下游止水时,拦污栅和闸门采用侧向槽内支承或上游槽外支承,在满足闸门封水的同时能满足拦污栅和闸门正常运行要求,且拦污栅在高于门楣的上主梁翼缘位置处设置下游栅片可减少污物从拦污栅下游侧进入取水口,门楣与下游栅片位置对应处设置台阶型支座,在下游栅片污物较多变形时通过台阶型支座支承,可有效防止下游栅片变形过大而损坏,且因台阶上部为平面,较传统的上游为斜面的门楣,可较大程度减少污物从门楣上游滑入取水口内;
[0020](5)闸门采用上游止水时,拦污栅和闸门均采用侧向槽内支承,在满足闸门封水的同时能满足拦污栅和闸门正常运行要求;
[0021](6)拦污栅和闸门正常运行时均分别单独通过拉杆锁定于检修平台上,在检修平
台上人工手动就能实现移动式启闭设备与拉杆的穿轴,现场操作方便;
[0022](7)拦污栅上游侧向槽外支承采用焊接于主梁前翼缘的角钢,且角钢的肢面朝向上游侧向槽面,在满足限位功能的同时,较传统的悬臂定轮装置,制作简单,投资较少。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拦污栅实施方案1布置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25]图3是实施方案1拦污栅采用侧向槽内支承结构示意图(下游视图);
[0026]图4是实施方案1拦污栅采用侧向槽内支承结构示意图(底视图);
[0027]图5是实施方案1拦污栅采用侧向槽内支承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0028]图6是实施方案1拦污栅采用侧向槽内支承结构示意图(B

B视图);
[0029]图7是实施方案1拦污栅采用侧向槽内支承结构示意图(上游视图);
[0030]图8是实施方案1拦污栅采用侧向槽内支承结构示意图(顶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取水口金属结构,包括拦污栅(4)和闸门(5),其特征在于:在小型取水口(1)设置一个共用槽(2),拦污栅(4)和闸门(5)均分别单独放置于共用槽(2)内,拦污栅(4)与闸门(5)共用一台移动式启闭设备操作;拦污栅(4)平时放置于共用槽(2)内拦污,当小型取水口(1)需要检修时,通过移动式启闭设备将拦污栅(4)提出共用槽(2)后,再将闸门(5)放置于共用槽(2)内挡水使用;拦污栅(4)的吊耳(3)与闸门(5)的吊耳(3)的内外开档尺寸相同,且放置于共用槽(2)后的拦污栅(4)吊耳孔中心至共用槽(2)中心线之间距离与放置于共用槽(2)后的闸门(5)的吊耳孔中心至共用槽(2)中心线之间距离相等;所述拦污栅(4)采用上主梁(7)和下主梁(8)设置于左边梁(9)及右边梁(10)上下两侧的矩形框架结构;拦污栅(4)的栅片(11)焊接固定于上主梁(7)和下主梁(8)的上游侧并与其上游翼缘面(12)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取水口金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片(11)由上游简支竖栅(13)、上游L型栅(14)、横栅(15)及下游栅片(16)组成;所述横栅(15)两端与左边梁(9)及右边梁(10)焊接固定,中部分段与上游简支竖栅(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恩雷小平卢修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