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柱与工具柱同心同轴对接平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64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逆作法结构柱与工具柱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钢管柱与工具柱同心同轴对接平台结构,包括沿钢管柱径向或工具柱径向布置的台座,台座上方设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升降板、第一槽钢及若干第二槽钢,第一槽钢与升降板连接,第一槽钢与第二槽钢连接;第一槽钢的背侧设有滑槽,升降板与第一槽钢连接的两侧边具有滑动部件,滑槽与滑动部件匹配连接,升降板的侧面设有楔形块,台座上对应楔形块的位置设有驱动元件,驱动元件驱动连接楔形块,楔形块带动升降板沿滑槽方向滑动。钢管柱及工具柱分别吊装至升降板上后,启动驱动元件驱动升降板沿第一槽钢的垂直方向升降活动,完成钢管柱及工具柱之间同心同轴的目的,提高对接施工效率。对接施工效率。对接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柱与工具柱同心同轴对接平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逆作法结构柱与工具柱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钢管柱与工具柱同心同轴对接平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逆作法是一种超常规的钢管柱与工具柱同心同轴对接平台结构,其原理是将高层建筑地下结构自上往下逐层施工,即沿建筑物地下室四周施工连续墙或密排桩,作为地下室外墙或基坑的围护结构,同时在建筑物内部有关位置,施工楼层中间支撑桩,从而组成逆作的竖向承重体系;随之从上向下挖一层土方,一同土模浇筑一层地下室梁板结构,当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作为围护结构的内水平支撑,以满足继续往下施工的安全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地下室顶面结构的完成,也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所以也可以同时逐层向上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如此地面上、下同时进行施工,直至工程结束。
[0003]当地下结构采用逆作法施工时,基础桩首先施工,其一般采用底部灌注桩插结构柱形式,钢管结构桩为常见的形式之一。钢管柱施工时,精度一般要求达到 1/500~1/1000,甚至更高。为确保满足高精度要求,须采用全套管全回转钻机进行定位。由于全套管全回转钻机高度约3.2m,钢管结构桩顶标高一般处于地面以下位置,为满足钻机孔口定位需求,施工时一般采用工具柱连接钢管柱的方式来辅助定位,同时使用对接平台来支撑调整对接位置。
[0004]而传统对接平台一般在施工现场用槽钢和工字钢焊接而成,对接平台的支架采用水平支撑的方式,对接施工时需要使用吊车配合,反复调整衬垫才能完成对接,导致钢管柱与工具柱对接时相互之间的轴心较难保持在同一轴线上,无法自动化对接施工,对接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钢管柱与工具柱同心同轴对接平台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基坑逆作法时,钢管柱与工具柱对接时相互之间的轴心较难保持在同一轴线上,无法自动化对接施工,对接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钢管柱与工具柱同心同轴对接平台结构,包括沿钢管柱径向或工具柱径向布置的台座,所述台座上方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升降板、第一槽钢及若干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升降板连接,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二槽钢连接;
[0007]所述第一槽钢的背侧设有滑槽,所述升降板与所述第一槽钢连接的两侧边具有滑动部件,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动部件匹配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侧面设有楔形块,所述台座上对应所述楔形块的位置设有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驱动连接所述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带动所述升降板沿所述滑槽方向滑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块固定于所述升降板的前后两侧面,所述楔形块垂直于所述
升降板的前后两侧面,且朝远离所述升降板的前后两侧面方向延伸;所述楔形块的底部抵接所述驱动元件,启动所述驱动元件推动所述楔形块,进而带动所述升降板沿所述滑槽方向升降。
[0009]进一步地,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槽钢的垂直方向设置,所述滑槽内且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滑轨,所述滑动部件沿所述升降板的垂直方向布置有若干个;所述滑动部件包括滑轮,所述滑轮嵌入至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滑轨连接,通过所述驱动元件启动所述升降板时,所述滑轮沿所述滑轨方向滑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槽钢的垂直方向设置,所述滑槽内且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滑杆,所述滑动部件沿所述升降板的垂直方向布置有若干个;所述滑动部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装配于所述滑杆上,通过所述驱动元件启动所述升降板时,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杆方向滑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板与所述第一槽钢活动连接,所述驱动元件驱动所述升降板沿所述滑槽方向升降活动,通过调节所述升降板的升降来调节钢管柱与工具柱之间的轴心处于同一轴线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二槽钢呈相互垂直或平行布置,所述第一槽钢的槽口侧与所述第二槽钢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钢的下端具有嵌入段,所述嵌入段嵌入至所述台座的上部,所述台座的底部与所述嵌入段底端之间的区域形成保护层。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槽钢与所述台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槽钢的槽口朝向及所述第一槽钢的槽口朝向与所述台座的两端面朝向一致。
[001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板的上部设有支撑钢管柱或工具柱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弧度分别对应钢管柱和工具柱的外形尺寸设置,支撑定位钢管柱的升降板上弧形部的弧度,与支撑定位工具柱的升降板上弧形部的弧度相等或不相等;所述弧形部朝所述升降板的中心部方向凹陷形成。
[0016]进一步地,支撑定位钢管柱的支撑结构与支撑支撑定位工具柱的支撑机构设于不同的所述台座上;若干钢管柱支撑结构及若干工具柱支撑结构均按一定间距布置,相邻两个支撑结构之间的间隔为4

6m,间距布置的每一所述支撑结构中的所述升降板,由所述驱动元件进行同步控制或非同步控制。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钢管柱与工具柱同心同轴对接平台结构,包括沿钢管柱径向或工具柱径向布置的台座,台座上方设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升降板、第一槽钢及若干第二槽钢;通过在升降板的上端部设置弧形部来支撑和放置钢管柱或工具柱,并由驱动元件驱动升降板沿第一槽钢的垂直方向升降活动,以升降板的升降活动来实现对钢管柱及工具柱的自动化调节对接精度,使钢管柱与工具柱之间达到同心同轴状态,提高对接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设于台座上的主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过支撑结构调节钢管柱与工具柱对接状态的主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钢管柱对接精度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工具柱对接精度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调节钢管柱对接精度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工具柱对接精度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中:a

钢管柱、b

工具柱、100

台座、101

保护层、200

支撑结构、201

升降板、2011

楔形块、2012

弧形部、2013

弹性层、202

第一槽钢、2021

滑槽、2022
‑ꢀ
嵌入段、2023

滑块、2024

滑杆、2025

滑轮、2026

滑轨、203

第二槽钢、300
‑ꢀ
驱动元件、400

槽口、500

槽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管柱与工具柱同心同轴对接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钢管柱径向或工具柱径向布置的台座,所述台座上方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升降板、第一槽钢及若干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升降板连接,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二槽钢连接;所述第一槽钢的背侧设有滑槽,所述升降板与所述第一槽钢连接的两侧边具有滑动部件,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动部件匹配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侧面设有楔形块,所述台座上对应所述楔形块的位置设有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驱动连接所述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带动所述升降板沿所述滑槽方向滑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固定于所述升降板的前后两侧面,所述楔形块垂直于所述升降板的前后两侧面,且朝远离所述升降板的前后两侧面方向延伸;所述楔形块的底部抵接所述驱动元件,启动所述驱动元件推动所述楔形块,进而带动所述升降板沿所述滑槽方向升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槽钢的垂直方向设置,所述滑槽内且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滑轨,所述滑动部件沿所述升降板的垂直方向布置有若干个;所述滑动部件包括滑轮,所述滑轮嵌入至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滑轨连接,通过所述驱动元件启动所述升降板时,所述滑轮沿所述滑轨方向滑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槽钢的垂直方向设置,所述滑槽内且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滑杆,所述滑动部件沿所述升降板的垂直方向布置有若干个;所述滑动部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装配于所述滑杆上,通过所述驱动元件启动所述升降板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王刚雷斌廖启明袁伟雷有德张永善高世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