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应平专利>正文

一种等离子手术刀及其等离子手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900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离子手术刀及其等离子手术系统,其中等离子手术刀为多层同心结构,包括外电极,绝缘层,内电极,反射层,和光栅光纤,等离子刀多层为同心的杆状结构,光栅光纤上刻蚀有用于温度感应的光栅,光栅光纤外壁包覆有管型内电极,光栅光纤和内电极间设有低折射率的反射层,内电极外壁设有外电极,内电极与外电极间设有绝缘层,光纤光栅轴心至内电极端面的距离小于5mm,内电极端部延伸出绝缘层长度为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手术刀及其等离子手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手术刀及其等离子等离子手术系统领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手术刀及其等离子手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离子手术刀及其等离子等离子手术系统普遍不够实用,大部分等离子手术刀缺乏温度测量与阻抗测量,等离子手术过程中患区温度过高可能对病人造成额外伤害,医用高温等离子体的中心温度可达150
°
,低温等离子体也可达到最高70
°
,等离子微创手术必须严格控制升温区域的范围;不论哪种等离子刀,人体组织都需要参与到射频电流回路中,因而人体或局部区域的阻抗也会影响射频电流的大小,人体组织阻抗会影响等离子电流大小,这对于手术操作的影响是较为严重的。一方面,等离子放电电量的大小需要与手术部位的人体组织阻抗相匹配,电流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预期效果的达到,同时还有可能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一方面,等离子手术过程不仅只是最后的一刀放电,等离子刀进入人体后要想精准的到达手术区域,需要经过多次的导航和定位过程,一旦定位错误其后果将非常严重,一种直观有效的等离子刀的定位方法,是通过施加小电流对病人进行轻微的刺激,当刺激到人体的运动神经时,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组织会发生运动反射,当刺激到感觉神经时,神经纤维的电变化会被传入大脑被人体所感觉到,这个定位过程不能对人体组织产生任何损伤,因而所发出的电流量不能过大,此时人体组织的阻抗就必须要考虑进去,对等离子放电回路实施实时阻抗测量,是等离子微创手术设备的一项重要功能。
[0003]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微创手术追求在病人体表的开口越小越好,因此微创等离子刀往往需要越细越好,其直径一般不超过1mm,手术中的温度峰值发生在刀尖处,同时为了确定温度的扩散范围,在离开刀尖点数毫米处也需要进行温度测量,温度测量与阻抗测量缺失,这导致等离子手术刀使用范围受限,容易造成手术伤害,给患者和医生造成很多困扰,因此该方面的技术前景广阔,还有深入挖掘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手术刀及其等离子手术系统,旨在解决目前市场上现有其他设备存在没有温度测量与阻抗测量,容易造成额外伤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等离子手术刀,等离子手术刀是多层同心结构,包括外电极 1,绝缘层2,内电极3,反射层4,和光栅光纤5,等离子刀多层为同心的杆状结构,光栅光纤5直径范围为0.1

0.15mm,光栅光纤5 上刻蚀有用于温度感应的光栅,光栅光纤5外壁包覆有管型内电极3,内电极3壁厚范围0.25

0.5mm,光栅光纤5和内电极3间设有低折射率的反射层4,内电极3外壁设有外电极1,外电极1壁厚小于1mm,内电极3与外电极1间设有绝缘层2,光纤光栅5轴心至内电极3端面的距离小于5mm,内电极3端部延伸出绝缘层2长度为2

5mm,绝缘层2端部延伸
出外电极1长度为2

5mm;内电极3的端部设有防止损伤人体组织的球型头。
[0007]作为优选方案,光栅光纤5包括多个光栅,每根光栅长度小于 3mm,光栅的轴心至内电极3端面的距离小于5mm,相邻两个测温光栅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间距为4

8mm。
[0008]作为优选方案,光栅光纤5包括2

5根测温光纤6,其中第一根测温光纤6测温光栅的轴心至内电极3端面的距离小于5mm,其余每根测温光纤6的测温光栅轴心至第一根测温光纤6的测温光栅轴心距离为4

8mm。
[0009]进一步地,光栅光纤温度传感器是当前新兴的一种微细测温技术,该传感器的主体是一根单芯光纤,在光纤的某个位置通过激光技术刻蚀有一段光栅,当光线通过光栅时,波长与光栅缝距相匹配的光在衍射作用下会发生反射,且当光栅位置处温度发生变化时,光热效应会使得反射光的中心频率发生偏移,利用这个现象,在光栅光纤5的一端照入复合频率的光源,并测量反射光的中心频率,即可对应得到光栅位置的温度,在现在精密测量技术的支持下,在光纤上还可以同时刻蚀多个光栅,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的反射波长在同一根光纤上同时获得多点温度,光栅光纤温度传感器尺寸小,单光纤直径仅为0.125mm,加上外部的反射层4,直径也不超过0.25mm,同时既没有金属材料又无需用电,具有极好的抗腐蚀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再加上可以在单光纤上进行多点温度测量,这些特性都是传统的热电偶所不具备的,非常适合于在等离子微创手术中使用。
[0010]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等离子手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主控模块,射频发生模块,低频交流发生模块,光栅光纤调解模块,阻抗测量电路,切换开关,控制和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 1至4任一项的等离子手术刀,电源模块采用AMS1117芯片稳定输出 5V电压,电源端接入200

250V交流电,经过变压器T1降压,整流桥D1,电容C3,C4,交流改变为直流接入AMS1117芯片,稳定输出 5V驱动电压。
[0011]作为优选方案,射频发生模块用于产生低温等离子体所需的 50KHz

500KHz射频电源,低频交流发生模块用于产生神经电刺激所需的0.1

100Hz低频交流电源,切换开关可在这两种电信号之间选则一种送往等离子刀,控制面板可以调节供电参数,阻抗测量电路同时对供电电压电流等信息进行实时测量,实时计算和显示等离子放电回路的组织阻抗,光栅光纤调解模块则用于驱动光栅光纤温度传感器,手术区温度信息也同时在面板上进行实时显示,各个模块协同工作。
[0012]作为优选方案,主控模块的主芯片STM32F103C8T6 U1的1管脚, 24管脚,36管脚,48管脚连接在一起接5V电压,5管脚,6管脚接时钟电路,8管脚,23管脚,35管脚,47管脚连接在一起接地,9 管脚接5V电压,10管脚接LCD的Ln1管脚,11管脚接LCD的Ln2管脚,12管脚接LCD的Ln3管脚,13管脚接LCD的Ln4管脚,14管脚接LCD的Ln5管脚,15管脚经过一个按键KEY1,一个电阻R2接地, 16管脚经过一个按键KEY2,一个电阻R3接地,17管脚经过一个按键KEY3,一个电阻R4接地,18管脚经过一个按键KEY4,一个电阻R5接地,28管脚接光栅光纤波形采模组P3的RX接口,29管脚接光栅光纤波形采模组P3的TX接口,39管脚的第一引脚经过一个电容 C7接地,第二引脚经过一个电阻R9接地,第三引脚经过一个电阻R8 接等离子刀输出端OUT2,40管脚的第一引脚经过一个电容C6接地,第二引脚经过一个电阻R7接地,第三引脚经过一个电阻R6接等离子刀输出端OUT1,41管脚接射频模组P2的D接口,42管脚接射频模组P2的I接口,43管脚接射频模组P2的P接口,44管脚接低频交流模组P1的DIR接口,45管脚接低频交流模组P1的PWM接口,46 管脚接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手术刀是多层同心结构,包括外电极(1),绝缘层(2),内电极(3),反射层(4),和光栅光纤(5),所述等离子刀多层为同心的杆状结构,所述光栅光纤(5)直径范围为0.1

0.15mm,所述光栅光纤(5)上刻蚀有用于温度感应的光栅,所述光栅光纤(5)外壁包覆有管型内电极(3),所述内电极(3)壁厚范围0.25

0.5mm,所述光栅光纤(5)和所述内电极(3)间设有低折射率的反射层(4),所述内电极(3)外壁设有外电极(1),所述外电极(1)壁厚小于1mm,所述内电极(3)与所述外电极(1)间设有绝缘层(2),所述光纤光栅(5)轴心至内电极(3)端面的距离小于5mm,所述内电极(3)端部延伸出绝缘层(2)长度为2

5mm,所述绝缘层(2)端部延伸出外电极(1)长度为2

5mm;所述内电极(3)的端部设有防止损伤人体组织的球型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光纤(5)包括多个光栅,每根所述光栅长度小于3mm,所述光栅的轴心至内电极(3)端面的距离小于5mm,相邻两个所述测温光栅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间距为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应平唐元章林嘉
申请(专利权)人:梁应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