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切片喂入器分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887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切片喂入器分丝装置,涉及再生切片回收装置技术领域。一种再生切片喂入器分丝装置,包括投喂外壳,所述投喂外壳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熔融传送装置,所述熔融传送装置顶部固定连接有预加热箱,所述预加热箱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套筒,所述预加热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接收漏斗,所述接收漏斗顶部两侧与投喂外壳内壁相接触,所述投喂外壳顶部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投喂外壳侧面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另一侧顶部转动连接有回收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回收切片颗粒在预加热箱中利用第一加热套筒进行预加热,再利用熔融传送装置的第二加热套筒进行二次加热,避免了应熔融效果不完善出丝易断裂的情况发生。应熔融效果不完善出丝易断裂的情况发生。应熔融效果不完善出丝易断裂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切片喂入器分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再生切片回收装置
,具体为一种再生切片喂入器分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再生切片是塑料回收利用的常见原料,利用回收塑料制成再生切片能够对资源进行在利用,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回收有众多积极影响,目前的再生切片再利用都需要对其进行再加工,将再生切片变为熔融状态在通过注塑的手段进行加工。
[0003]由于分丝器在进行分丝时生产出的丝线直径很小,目再生切片喂入器分丝装置在工作时对再生切片的融化效果掌控不足,常常由此导致生产出的丝线较易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切片喂入器分丝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切片喂入器分丝装置,包括投喂外壳,所述投喂外壳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熔融传送装置,所述熔融传送装置顶部固定连接有预加热箱,所述预加热箱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预加热箱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套筒,所述预加热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接收漏斗,所述接收漏斗顶部两侧与投喂外壳内壁相接触,所述投喂外壳顶部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投喂外壳侧面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另一侧顶部转动连接有回收辊,所述熔融传送装置侧面固定连接有分丝器,所述分丝器另一端分别贯穿于投喂外壳侧面和冷却箱侧面,所述熔融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外壳,所述传送外壳顶部与预加热箱相连通,所述传送外壳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传送外壳外壁安装有第二加热套筒,所述传送外壳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内部安装有送料电机,所述送料电机输出端贯穿于传送外壳侧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绞龙,所述传送外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嘴,所述出料嘴另一端与分丝器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分丝器一端开设有连接螺纹孔,所述分丝器另一端等距开设有出丝孔,所述出丝孔分别与连接螺纹孔相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套筒、第二加热套筒、回收辊和熔融传送装置分别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套筒和第二加热套筒内部均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第二加热套筒内部电热丝数量大于第一加热套筒内部电热丝数量。
[0009]优选的,所述传送外壳底部通过支撑柱与投喂外壳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熔融传送装置与预加热箱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预加热箱与接收漏斗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再生切片喂入器分丝装置,通过将回收切片颗粒在预加热箱中利用第一加
热套筒进行预加热,再利用熔融传送装置的第二加热套筒进行二次加热,确保回收切片能够质地均匀的进行融化,实现了回收切片的完全融化避免了应熔融效果不完善出丝易断裂的情况发生。
[0013](2)、该再生切片喂入器分丝装置,通过利用由大到小的出料绞龙,将原料一步一步的紧密收集起来再利用细小的出丝孔将原料挤出,并最后通过冷却箱对丝线进行冷却后被回收辊进行收集,实现了将回收切片挤压分丝同时迅速冷却收集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熔融传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分丝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投喂外壳;2、接收漏斗;3、第一加热套筒;4、预加热箱;5、熔融传送装置;6、分丝器;7、冷却箱;8、回收辊;9、传送外壳;10、防护外壳;11、送料电机;12、出料绞龙;13、支撑柱;14、第二加热套筒;15、出料嘴;16、连接螺纹孔;17、出丝孔;1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0021]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0022]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再生切片喂入器分丝装置,包括投喂外壳1,所述投喂外壳1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熔融传送装置5,所述熔融传送装置5顶部固定连接有预加热箱4,所述预加热箱4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预加热箱4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套筒3,所述预加热箱4顶部固定连接有接收漏斗2,所述接收漏斗2顶部两侧与投喂外壳1内壁相接触,所述投喂外壳1顶部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投喂外壳1侧面固定连接有冷却箱7,所述冷却箱7另一侧顶部转动连接有回收辊8,所述熔融传送装置5侧面固定连接有分丝器6,所述分丝器6另一端分别贯穿于投喂外壳1侧面和冷却箱7侧面,所述熔融传送装置5包括传送外壳9,所述传送外壳9顶部与预加热箱4相连通,所述传送外壳9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传送外壳9外壁安装有第二加热套筒14,所述传送外壳9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10,所
述防护外壳10内部安装有送料电机11,所述送料电机11输出端贯穿于传送外壳9侧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绞龙12,所述传送外壳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嘴15,所述出料嘴15另一端与分丝器6固定连接,冷却箱7中填充有冷却液,所述第一加热套筒3、第二加热套筒14、回收辊8和熔融传送装置5分别控制器18电性连接,所述传送外壳9底部通过支撑柱13与投喂外壳1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熔融传送装置5与预加热箱4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预加热箱4与接收漏斗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一加热套筒3和第二加热套筒14内部均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第二加热套筒14内部电热丝数量大于第一加热套筒3内部电热丝数量。
[0023]如图3所示,所述分丝器6一端开设有连接螺纹孔16,所述分丝器6另一端等距开设有出丝孔17,所述出丝孔17分别与连接螺纹孔16相连通。
[0024]工作原理:使用本设备时,首先将回收切片投到投喂外壳1顶部的投料口上,由接收漏斗2集中收集到预加热箱4中利用第一加热套筒3进行预加热,半熔融的回收切片进入到熔融传送装置5中,再利用熔融传送装置5的第二加热套筒14进行二次加热,将半熔融的回收切片完全的进行融化,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切片喂入器分丝装置,包括投喂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外壳(1)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熔融传送装置(5),所述熔融传送装置(5)顶部固定连接有预加热箱(4),所述预加热箱(4)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预加热箱(4)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套筒(3),所述预加热箱(4)顶部固定连接有接收漏斗(2),所述接收漏斗(2)顶部两侧与投喂外壳(1)内壁相接触,所述投喂外壳(1)顶部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投喂外壳(1)侧面固定连接有冷却箱(7),所述冷却箱(7)另一侧顶部转动连接有回收辊(8),所述熔融传送装置(5)侧面固定连接有分丝器(6),所述分丝器(6)另一端分别贯穿于投喂外壳(1)侧面和冷却箱(7)侧面,所述熔融传送装置(5)包括传送外壳(9),所述传送外壳(9)顶部与预加热箱(4)相连通,所述传送外壳(9)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传送外壳(9)外壁安装有第二加热套筒(14),所述传送外壳(9)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10),所述防护外壳(10)内部安装有送料电机(11),所述送料电机(11)输出端贯穿于传送外壳(9)侧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绞龙(12),所述传送外壳(9)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仪征市仲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