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梅俊专利>正文

一种多孔水光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770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水光针装置,包括针座主体、针座、固定针板、注射连接口以及调节旋盖,本装置中在针座主体以及针座之间设置多个起密封作用的密封组件,通过密封组件可保持针座主体中以中隔板为界限的两个部分分隔,防止注射过程中针座主体内部压力失衡,使针座主体中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在注射过程中内部压力恒定,进而而使装置注射过程注射压力恒定,保证注射效果,同时可避免注射液回流至装置内部,避免污染内部结构。避免污染内部结构。避免污染内部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水光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涉及一种多孔水光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光针,其实就是利用注射装置将透明质酸、肉毒素等营养物质微量注射到真皮内,使其均匀分布在真皮浅层,目前市面上,水光针的注射分为好几种方式,其中常用的一种水光针设备多为注射水光针装置,该装置利用负压系统可以自动吸起皮肤,针头轻刺入皮肤,压力感应系统判断针头刺入后,针的长度可调节,推动注射器完成注射,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水光针装置大多采用密封性较差,注射时容易造成回流,并且注射时由于采用多孔注射,每个孔无法保证注射量一致,导致皮肤部分地方注射剂量过多以及部分地方注射剂量过少,导致皮肤整体护理效果差,甚至对人体皮肤造成极大的损坏。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205494668U中公开了一种多针水光针,该装置主要包括多针架,在多针架的一端安装有防护罩,在多针架的另一端上上安装有注射架,所述注射架的一端和注射接入架连接,所述注射架上有水光针头,所述多针架上有水光针孔,所述水光针头从水光针孔中穿过,所述针架上有固定架,所述注射接入架上有注射接入口,所述注射架上有注射行程轨道,所述注射接入架上有注射行程滚珠,所述注射行程滚珠在注射行程轨道内运行,但该装置中多针架与注射架之间通过面接触方式相互保持位移运动,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位置存在间隙,注射液体会通过间隙回流至装置内部,造成内部污染。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110384844A则公开有一种多头式注射针,包括针座,其设有凹腔和针管固定孔;针管,固定于针座上;分流座,设置于针座的凹腔内,其设有通孔,通孔中穿入针管的上端;锥座,其设有通道,其中部设有外螺纹和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侧面设有警示凸起和第一自毁凸起,其底部设置于针座的凹腔内,其底部与分流座的顶部相装配且围成腔体;负压座,套装于针座外,其内设有横隔板,横隔板对针座下行限位,横隔板上设有针管通过孔;以及调节座,套装于锥座的中部和负压座的顶部,其设有阶梯通孔且阶梯通孔内设有内螺纹和第二自毁凸起。该装置能调节针管伸出的长度,具有自毁功能和自毁前的警示功能。但该装置中部件之间采用面接触方式连接,尤其针座与负压座之间采用面接触方式嵌合,两者接触面之间存在缝隙,而负压座中由于需要保持负压状态,需内部保持密封,但针座与负压座之间缝隙使得负压状态难以恒定保持,注射过程中易发生压力泄漏以及注射液回流,因此装置密封效果不良,注射效果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布了一种多孔水光针装置,本装置中在针座主体以及针座之间设置多个起密封作用的密封组件,通过密封组件可保持针座主体中以中隔板为界限的两个部分分隔,防止注射过程中针座主体内部压力失衡,使针座主体中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在注射过程中内部压力恒定,进而而使装置注射过程注射压力恒定,保证注射效果,同时可避免注射液回流至装置内部,避免污染内部结构。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孔水光针装置,其包括针座主体、针座、固定针板、注射连接件以及调节旋盖。
[0007]所述针座主体中分别设有呈开口的第一筒状结构和第二筒状结构,且第一筒状结构和第二筒状结构之间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筒状结构内设有多个呈锥形的第一导向针孔,每个第一导向针孔分别对应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筒状结构上背离中隔板的端部位置设有呈圆形的第一连接部。
[0008]所述针座安装于针座主体的第二筒状结构内,所述针座内部设有第三筒状结构,所述第三筒状结构的底部设有多个呈锥形的第二导向针孔,且所述针座的外侧表面上设有环绕针座表面一周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呈环形的第一密封圈,所述针座的底部还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紧贴针座底部。
[0009]所述调节旋盖设置于针座主体中第二筒状结构的开口位置,所述调节旋盖呈盖状体,且所述调节旋盖的边缘位置设有对应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调节旋盖的中部位置设有第一螺纹部。
[0010]所述固定针板位于所述针座的第三筒状结构内,所述注射连接件中包括有导液管和分流板,其中所述导液管的一端穿过第一螺纹部伸入第三筒状结构内,另一端位于调节旋盖外侧,所述分流板位于第三筒状结构内,且所述分流板与导液管连通,所述分流板与固定针板共同形成用于液体分流的容纳腔室。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圈呈封闭框形结构,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整体边缘与所述针座底部的边缘平齐,且第二密封圈紧贴针座底部的边沿。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圈采用方形垫,所述方形垫粘接于针座底部,且所述方形垫上对应第二导向针孔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导向针孔穿过方形垫上的通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圆表面位置设有呈卡扣结构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表面设有呈卡扣结构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在轴向位置固定,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沿周向位置自由转动。
[0014]进一步的,第一筒状结构的外侧表面设有负压通道,所述负压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一筒状结构的内部,另一端连接有负压装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针板上设有用于固定分流板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底部设有多个固定针孔,所述固定针孔分别对应第三筒状结构底部的第二导向针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上设有多个对应固定针孔的导液圆槽,所述导液圆槽分布于分流板上靠近固定针板的一侧,且位于分流板中部位置的导液圆槽与剩余导液圆槽之间分别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分流板的侧面设有环绕分流板一周的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紧贴固定针板上的限位槽。
[0017]进一步的,所述导液管的轴心位置设有导液通孔,且所述导液通孔的一端与分流板中心位置的导液圆槽连通;所述导液管的外圆表面设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二螺纹部与调节旋盖上的第一螺纹部配合。
[001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针板和分流板的边缘均设有导向槽,所述针座中第三筒状结构的内壁设有导向筋,通过所述导向筋与导向筋配合,保持所述固定针板和分流板共同沿第三筒状结构的轴向位移。
[0019]进一步的,所述针座中第三筒状结构的内壁表面上设有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
面,且所述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的连接位置设有限位台阶,其中所述第一阶梯面的尺寸小于所述固定针板的尺寸,所述第二阶梯面的尺寸大于所述固定针板的尺寸。
[0020]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1]本技术中的水光针装置通过在针座主体以及针座之间设置多个起密封作用的密封组件,利用密封组件可保持针座主体中以中隔板为界限的两个部分分隔,防止注射过程中针座主体内部压力失衡,使针座主体中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在注射过程中内部压力持续恒定,进而而使装置注射过程注射压力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恒定,保证注射效果,同时可避免注射液回流至装置内部,避免污染内部结构。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多孔水光针装置的结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水光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座主体、针座、固定针板、注射连接件以及调节旋盖,所述针座主体中分别设有呈开口的第一筒状结构和第二筒状结构,且第一筒状结构和第二筒状结构之间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筒状结构内设有多个呈锥形的第一导向针孔,每个第一导向针孔分别对应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筒状结构上背离中隔板的端部位置设有呈圆形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针座安装于针座主体的第二筒状结构内,所述针座内部设有第三筒状结构,所述第三筒状结构的底部设有多个呈锥形的第二导向针孔,且所述针座的外侧表面上设有环绕针座表面一周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呈环形的第一密封圈,所述针座的底部还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紧贴针座底部;所述调节旋盖设置于针座主体中第二筒状结构的开口位置,所述调节旋盖呈盖状体,且所述调节旋盖的边缘位置设有对应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调节旋盖的中部位置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固定针板位于所述针座的第三筒状结构内,所述注射连接件中包括有导液管和分流板,其中所述导液管的一端穿过第一螺纹部伸入第三筒状结构内,另一端位于调节旋盖外侧,所述分流板位于第三筒状结构内,且所述分流板与导液管连通,所述分流板与固定针板共同形成用于液体分流的容纳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水光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呈封闭框形结构,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整体边缘与所述针座底部的边缘平齐,且第二密封圈紧贴针座底部的边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水光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采用方形垫,所述方形垫粘接于针座底部,且所述方形垫上对应第二导向针孔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导向针孔穿过方形垫上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水光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圆表面位置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俊
申请(专利权)人:梅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