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额定电压0.6/1kV海上钻井平台顶驱游动控制电缆,包括:成缆单元;布带层,绕装载成缆单元外侧,且布带层为半导电尼龙带;外护套层,设置在布带层外侧,且外护套层为氯化聚乙烯橡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电缆耐弯曲性能和屏蔽性能不够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额定电压0.6/1kV海上钻井平台顶驱游动控制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额定电压0.6/1kV海上钻井平台顶驱游动控制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石油的大力开发,石油平台电缆的需求数量也大幅增长。2021年预计石油平台需要各类电缆需求超过25000公里。目前我国石油平台电缆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国内企业年产能约为8000~10000公里,行业生产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0003]海洋平台控制电缆由于特定的作业环境,需要较强的耐高温、耐腐蚀和阻燃性能,并且需要在至少30W次最小弯曲半径的弯曲试验下仍然保证不断不裂、不鼓包;另外由于作业平台设备众多,需要具有较高的屏蔽性能,而现有的电缆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额定电压0.6/1kV海上钻井平台顶驱游动控制电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电缆耐弯曲性能和屏蔽性能不够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额定电压0.6/1kV海上钻井平台顶驱游动控制电缆,包括:
[0006]成缆单元;
[0007]布带层,绕装载所述成缆单元外侧,且所述布带层为半导电尼龙带;
[0008]外护套层,设置在所述布带层外侧,且所述外护套层为氯化聚乙烯橡胶层。
[0009]本申请实施例对控制电缆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其中成缆单元由多种成缆组成,能够提高控制电缆的整体性能。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1]进一步地,所述布带层的厚度为0.12mm,搭盖率20
‑
25%;所述外护套层为厚度为D,3.20mm≤D≤3.80mm,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产品的性能。
[0012]进一步地,所述成缆单元包括:
[0013]第一成缆层;
[0014]第二成缆层,所述第二成缆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成缆层外侧;
[0015]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成缆层中的间隙;
[0016]聚酯包带层,所述聚酯包带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成缆层外侧;
[0017]第三成缆层,所述第三成缆层设置于所述聚酯包带层外侧。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缆层包括:
[0019]第一成缆,所述第一成缆为双芯成缆;
[0020]内屏蔽层,所述内屏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成缆的外侧,且所述内屏蔽层为镀锡铜丝编织层;
[0021]第一内包带层,所述第一内包带层设置在所述内屏蔽层外侧;
[0022]内护套层,所述内护套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包带层外侧。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成缆层包括:
[0024]四根第二成缆,所述第二成缆为单芯成缆,且所述第二成缆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成缆的外侧;
[0025]两根第三成缆,所述第三成缆为双芯成缆,且所述第三成缆设置在所述第一成缆的外侧;
[0026]第二内包带层,所述第二内包带层设置在所述第三成缆外侧;
[0027]两根第四成缆,所述第四成缆为三芯成缆,且所述第四成缆设置在所述第一成缆的外侧,所述第三成缆、第四成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成缆的两侧;
[0028]第三内包带层,所述第三内包带层设置于所述第四成缆的外侧。
[00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成缆层包括:
[0030]多根第五成缆,所述第五成缆设置在所述聚酯包带层外侧。
[00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包带层、第二内包带层和第三内包带层的厚度均为0.14mm。
[0032]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0033]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成缆层采用分层的布局的结构设计,不同于常规电缆采用多芯绞合结构设计,具有优异的耐弯折性能,分层设计的优点在于,在电缆弯曲的过程中,在电缆弯折过程中,成缆产生的位移较小,受到电缆弯折时产生的纵向和径向拉力也较小,而且同层间的成缆可以更容易相对滑移,避免成缆的线芯之间长期摩擦导致短路或断芯。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额定电压0.6/1kV海上钻井平台顶驱游动控制电缆的截面图;
[0036]附图标记:
[0037]1‑
成缆单元;2
‑
布带层;3
‑
外护套层;
[0038]101
‑
第一成缆层;102
‑
第二成缆层;103
‑
填充层;104
‑
聚酯包带层;105
‑
第三成缆层;
[0039]1011
‑
第一成缆;1012
‑
内屏蔽层;1013
‑
第一内包带层;1014
‑
内护套层;
[0040]1021
‑
第二成缆;1022
‑
第三成缆;1023
‑
第二内包带层;1024
‑
第四成缆;1025
‑
第三内包带层;
[0041]1051
‑
第五成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3]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4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外”、“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5]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头”、“尾”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额定电压0.6/1kV海上钻井平台顶驱游动控制电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电缆耐弯曲性能和屏蔽性能不够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额定电压0.6/1kV海上钻井平台顶驱游动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成缆单元;布带层,绕装载所述成缆单元外侧,且所述布带层为半导电尼龙带;外护套层,设置在所述布带层外侧,且所述外护套层为氯化聚乙烯橡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额定电压0.6/1kV海上钻井平台顶驱游动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带层的厚度为0.12mm,搭盖率20
‑
25%;所述外护套层为厚度为D,3.20mm≤D≤3.8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额定电压0.6/1kV海上钻井平台顶驱游动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缆单元包括:第一成缆层;第二成缆层,所述第二成缆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成缆层外侧;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成缆层中的间隙;聚酯包带层,所述聚酯包带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成缆层外侧;第三成缆层,所述第三成缆层设置于所述聚酯包带层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额定电压0.6/1kV海上钻井平台顶驱游动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缆层包括:第一成缆,所述第一成缆为双芯成缆;内屏蔽层,所述内屏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成缆的外侧,且所述内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明慧,冷静,蒋正勇,甘胤嗣,
申请(专利权)人: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