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占波专利>正文

一种无人机缓冲支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748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缓冲支脚,包括机机体安装于机架上,所述机架下端左右两侧分别经螺栓固接有一减震框架,两所述减震框架中间圆弧凸起处经由连接螺栓连接,两所述减震框架上下两端分别经由一拉簧连接,所述减震框架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孔,减震轮支架一端穿过所述孔伸入所述减震框架内部所述减震轮支架与所述减震框架之间经螺栓连接有一隔振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无人机缓冲支脚利用两减震框架自身变形及相互挤压变形吸收振动冲击,也可在减震弹簧、减震轮、隔振弹簧多重减震措施叠加作用下,大幅度地提高缓冲减震能力,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缓冲支脚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缓冲支脚。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在民用方面,无人机目前在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
[0003]无人机在应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安装功能性部件,比如无人机摄像机需要安装超高清摄像装置、无人机喷药需要安装高压储药箱等等,这些功能部件重量会增加无人机重量,使得无人机在起飞降落时的冲击力大幅度地增加,影响无人机的正常使用。
[0004]故此,专利技术一种无人机缓冲支脚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无人机在飞行起落瞬间冲击力大,现有支架结构简单,无法大幅度地缓冲吸振,易引起功能部件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缓冲支脚。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缓冲支脚,包括无人机机体安装于机架上,所述机架下端左右两侧分别经螺栓固接有一减震框架,两所述减震框架中间圆弧凸起处经由连接螺栓连接,两所述减震框架上下两端分别经由一拉簧连接,所述减震框架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孔,减震轮支架一端穿过所述孔伸入所述减震框架内部所述减震轮支架与所述减震框架之间经螺栓连接有一隔振弹簧。
[0007]进一步地,两所述减震框架剖面呈C字形,且所述减震框架外侧的中间缺口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水平方向的卷边,两卷边之间安装有若干减震弹簧。
[0008]进一步地,两所述减震框架沿所述无人机机体中心对称,且所述减震框架采用碳纤维或者热塑性塑料材料制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轮外侧包裹有聚氨酯减震套,且所述减震轮安装于所述减震框架的外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机架采用碳纤维或铝镁合金材料制成。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设计的无人机缓冲支脚利用两减震框架自身变形及相互挤压变形吸收振动冲击,也可在减震弹簧、减震轮、隔振弹簧多重减震措施叠加作用下,大幅度地提高缓冲减震能力,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正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图1中的机架左视结构图。
[0016]图中,
[0017]1‑
无人机机体、2

机架、3

减震框架、4

减震弹簧、5

缺口、6

孔、7

减震轮、8

隔振弹簧、9

连接螺栓、10

拉簧、11

卷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1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20]如图1、2所示,一种无人机缓冲支脚包括无人机机体1、机架2、减震框架3、减震弹簧4、缺口5、孔6、减震轮7、隔振弹簧8、连接螺栓9、拉簧10和卷边11;无人机机体1安装于机架2上,机架2下端左右两侧分别经螺栓固接有一减震框架3,两减震框架3中间圆弧凸起处经由连接螺栓9连接,两减震框架3上下两端分别经由一拉簧10连接,减震框架3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孔6,减震轮7支架一端穿过孔6伸入减震框架3内部减震轮7支架与减震框架3之间经螺栓连接有一隔振弹簧8。
[0021]进一步地,两减震框架3剖面呈C字形,且减震框架3外侧的中间缺口5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水平方向的卷边11,两卷边11之间安装有若干减震弹簧4,当无人机起飞或者降落过程中受到冲击时,减震框架3受到冲击力作用,减震框架3自身发生弹性变形,缺口5收缩减小,此时两减震框架3之间上下端的拉簧10受到拉伸,阻止缺口5尺寸进一步增大,防止减震框架3冲击力过大超出材料弹性极限导致损坏,使用安全性高。
[0022]进一步地,两减震框架3沿无人机机体1中心对称,且减震框架3采用碳纤维或者热塑性塑料材料制成,对称布置的双减震框架3受压时可利用自身变形以及相互挤压变形吸收振动冲击力,双重作用叠加减震功效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23]进一步地,减震轮7外侧包裹有聚氨酯减震套,且减震轮7安装于减震框架3的外侧,减震轮7自身具有减震缓冲的能力,同时加上隔振弹簧8作用能大幅优化减震效果。
[0024]进一步地,机架2采用碳纤维或铝镁合金材料制成,材料具有质量轻,承载能力强的特点。
[0025]本技术使用时,当无人机受到外界强烈冲击时,剖面呈C字形两减震框架3可利用自身变形吸收振动冲击力,此时两减震框架3外侧的缺口5收缩减小,减震弹簧4及拉簧10会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弹性变形吸收振动冲击力,阻止缺口5尺寸进一步增大,防止减震框架3冲击力过大超出材料弹性极限导致损坏,与此同时两减震框架3的中凸位置会发生相互挤压从而吸收振动冲击力,减小减震框架3的变形,减震轮7外侧包裹有聚氨酯减震套,且减震轮7安装于减震框架3的外侧,无人机与地面接触时,支撑面积大,有助于提高起落平稳性,减震轮7自身具有减震缓冲的能力,同时加上隔振弹簧8作用能大幅优化减震效果,综上所述本结构可利用剖面呈C字形两减震框架3可利用自身变形及相互挤压变形吸收振动冲击,也可在减震弹簧4、减震轮7、隔振弹簧8多重减震措施叠加作用下,大幅度地提高缓冲减震能力,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
[0026]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缓冲支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机体(1)、机架(2)、减震框架(3)、减震弹簧(4)、缺口(5)、孔(6)、减震轮(7)、隔振弹簧(8)、连接螺栓(9)、拉簧(10)和卷边(11);无人机机体(1)安装于机架(2)上,所述机架(2)下端左右两侧分别经螺栓固接有一减震框架(3),两所述减震框架(3)中间圆弧凸起处经由连接螺栓(9)连接,两所述减震框架(3)上下两端分别经由一拉簧(10)连接,所述减震框架(3)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孔(6),减震轮(7)支架一端穿过所述孔(6)伸入所述减震框架(3)内部所述减震轮(7)支架与所述减震框架(3)之间经螺栓连接有一隔振弹簧(8)。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波
申请(专利权)人:刘占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