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治中医丸剂自制装置,包括瓶体,瓶体的中部呈收口状,瓶体的上端面向内侧延伸,通过密封活塞将瓶体的上端和下端分离,分别向瓶体的上端和下端放入液体和粉剂,上端通过外螺纹环以及密封塞进行密封,下端通过密封帽进行密封,在进行混合时,通过拧动外螺纹环,使外螺纹环带动支撑杆向下移动,推动密封活塞脱离瓶体的中部进入到下端,瓶体上端的液体进入到瓶体的下端,完成液体与粉剂的混合,然后反向拧动外螺纹环,使密封活塞将瓶体的中部密封,通过套筒对混合的丸剂进行收集,拧动密封帽,将混合后的丸剂进行取出,进而实现现配现用。进而实现现配现用。进而实现现配现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治中医丸剂自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领域为一种外治中医丸剂自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很多外治中医丸剂需要现配现用才能发挥作用。但是,患者不方便每天到院就诊取药,一般现配先用的丸剂都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的,患者性调配配比掌握不好,容易出现危险,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于此种进行现配现用的装置,为此特提出一种外治中医丸剂自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治中医丸剂自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治中医丸剂自制装置,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中部呈收口状,所述瓶体的上端面向内侧延伸,且瓶体的上端螺接有外螺纹环,所述外螺纹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塞,所述瓶体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外螺纹环固定安装,所述瓶体的下端螺接有密封帽。
[0005]优选的,所述外螺纹环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支撑杆固定安装。
[0006]优选的,所述外螺纹环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旋拧套管,所述旋拧套管的外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限位孔。
[0007]优选的,所述密封塞的下端外侧壁向外延伸呈凸台,所述密封塞的外侧壁与瓶体的内侧壁贴合。
[0008]优选的,所述密封帽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插接于瓶体的内部,且套筒的外径与瓶体的下端内径相匹配。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外治中医丸剂自制装置,通过密封活塞将瓶体的上端和下端分离,分别向瓶体的上端和下端放入液体和粉剂,上端通过外螺纹环以及密封塞进行密封,下端通过密封帽进行密封,在进行混合时,通过拧动外螺纹环,使外螺纹环带动支撑杆向下移动,推动密封活塞脱离瓶体的中部进入到下端,瓶体上端的液体进入到瓶体的下端,完成液体与粉剂的混合,然后反向拧动外螺纹环,使密封活塞将瓶体的中部密封,通过套筒对混合的丸剂进行收集,拧动密封帽,将混合后的丸剂进行取出,进而实现现配现用,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经过消毒清洁后可重复使用,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0013]图中:1
‑
瓶体、2
‑
外螺纹环、3
‑
密封塞、4
‑
密封活塞、5
‑
支撑杆、6
‑
密封帽、7
‑
连接块、8
‑
旋拧套管、9
‑
限位孔、10
‑
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外治中医丸剂自制装置,包括瓶体1,所述瓶体1的中部呈收口状,所述瓶体1的上端面向内侧延伸,且瓶体1的上端螺接有外螺纹环2,所述外螺纹环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塞3,所述瓶体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密封活塞4,所述密封活塞4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与外螺纹环2固定安装,所述瓶体1的下端螺接有密封帽6,密封塞3和密封活塞4均为橡胶材质制成,通过注射针将液体从密封塞3处注入到瓶体1的上端,将粉剂放置于密封帽6内,将密封帽6螺接在瓶体1的底部,将瓶体1的底部密封,通过密封活塞4将瓶体1的上端和下端进行阻隔,进而将液体与粉剂分离,需要将瓶体1内的液体和粉剂混合时,拧动外螺纹环2,外螺纹环2带动支撑杆5向下移动,推动密封活塞4向下移动,使密封活塞4脱离瓶体1的中部收口位置,将瓶体1的上端和下端连通,液体从瓶体1的上端进入到瓶体1的下端,完成液体与粉剂的混合,然后反向拧动外螺纹环2,外螺纹环2带动支撑杆5向上移动,使密封活塞4处于瓶体1的中部收口位置,将瓶体1的下端密封,然后摇晃瓶体1,使液体与粉剂充分混合,然后拧动密封帽6,使密封帽6与瓶体1的下端脱离,进而方便对液体与粉剂混合后的丸剂的使用,本技术经过消毒清洁后可反复多次使用。
[0016]具体而言,所述外螺纹环2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与支撑杆5固定安装,为了能够对密封塞3的位置进行限位以及实现支撑杆5的连接。
[0017]具体而言,所述外螺纹环2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旋拧套管8,所述旋拧套管8的外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限位孔9,为了方便外螺纹环2的拧动,通过设置限位孔9,能够增加手部与旋拧套管8的摩擦力。
[0018]具体而言,所述密封塞4的下端外侧壁向外延伸呈凸台,所述密封塞4的外侧壁与瓶体1的内侧壁贴合,为了增加密封塞3与瓶体1内部的紧密连接性,而且因所述瓶体1的上端面向内侧延伸,能够对外螺纹环2向上旋拧的高度进行限位。
[0019]具体而言,所述密封帽6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插接于瓶体1的内部,且套筒10的外径与瓶体1的下端内径相匹配,通过套筒10能够对液体与粉剂的提供混合的环境,使混合的后丸剂收集在套筒10内,避免出现丸剂粘在瓶体1的内壁上。
[0020]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一定量的液体通过注射针注入从密封塞3注入到瓶体1的上端,将一定量的粉剂放置于套筒10内,通过将密封帽6螺接在瓶体1的下端,密封帽6将瓶体1的下端密封,使粉剂进入到瓶体1内,通过密封活塞4将瓶体1的上端和下端进行阻隔,使液体与粉剂分离,在进行液体与粉剂的混合时,拧动旋拧套管8,旋拧套管8带
动外螺纹环2与瓶体1螺接,外螺纹环2带动支撑杆5向下移动,推动密封活塞4向下移动,使密封活塞4脱离瓶体1的中部收口位置,将瓶体1的上端和下端连通,进而使液体进入到瓶体1的下端的套筒10内,完成液体与粉剂的混合,然后反向拧动外螺纹环2,外螺纹环2带动支撑杆5向上移动,使密封活塞4处于瓶体1的中部收口位置,将瓶体1的下端密封,然后摇晃瓶体1,使液体与粉剂充分混合,待混合结束后,拧动密封帽6,使密封帽6与瓶体1的下端脱离,进而方便对液体与粉剂混合后的丸剂的使用,本技术经过消毒清洁后可反复多次使用。
[00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治中医丸剂自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所述瓶体(1)的中部呈收口状,所述瓶体(1)的上端面向内侧延伸,且瓶体(1)的上端螺接有外螺纹环(2),所述外螺纹环(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塞(3),所述瓶体(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密封活塞(4),所述密封活塞(4)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与外螺纹环(2)固定安装,所述瓶体(1)的下端螺接有密封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治中医丸剂自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环(2)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与支撑杆(5)固定安装。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黎珍,顾玉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