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的第一道装配式钢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677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05
一种基坑的第一道装配式钢支撑结构,包括钢支撑主体;冠梁内部埋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套管、内端板和外端板;套管沿横向贯穿冠梁;内端板连在套管内端;外端板连在套管外端;钢支撑主体包括侧部支撑段、中间支撑段和预加轴力装置;侧部支撑段支撑在冠梁内侧;侧部支撑段外端部焊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连有内管;内管穿过第一穿孔插设在套管中;中间支撑段设在两个侧部支撑段之间;预加轴力装置设在中间支撑段与侧部支撑段之间的间隙中;冠梁的外侧、对应外端板位置设有一组第二千斤顶;第二千斤顶外端连有反力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周期长,浪费材料,处理费用高,钢支撑技术拆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的第一道装配式钢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基础工程施工
,特别是一种基坑的第一道装配式钢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基坑开挖时,基坑的支撑类型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为了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道支撑通常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现阶段技术存在的缺点为:第一,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长;第二,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拆除费用高;第三,现有基坑第一道钢支撑技术存在拆装不方便,费时、费力、浪费材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的第一道装配式钢支撑结构,要解决传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周期长,浪费材料,处理费用高,现有钢支撑技术拆装不方便,费时、费力和浪费材料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坑的第一道装配式钢支撑结构,水平支设在基坑两侧的冠梁之间;包括有钢支撑主体;所述冠梁的内部、对应待连接的钢支撑主体的位置处埋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套管、内端板和外端板;所述套管有一组,平行间隔布置在冠梁内,并且每根套管沿横向贯穿冠梁;所述内端板连接在一组套管的内端,且内端板贴在冠梁的内侧面上;所述内端板上、对应套管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外端板连接在一组套管的外端,且外端板贴在冠梁的外侧面上;所述外端板上、间隔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对应设置;所述钢支撑主体包括有侧部支撑段、中间支撑段和预加轴力装置;所述侧部支撑段有两个,分别水平支撑在两侧的冠梁内侧,且侧部支撑段的外端与内端板对应设置;在侧部支撑段的外端部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对应第一穿孔的位置处连接有内管;所述内管穿过第一穿孔插设在套管中,并且内管的外端从第二穿孔中穿出;所述中间支撑段设置在两个侧部支撑段之间,并且中间支撑段与两个侧部支撑段之间分别留有间距;所述预加轴力装置设置在中间支撑段与侧部支撑段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冠梁的外侧、对应外端板的位置处设置有一组第二千斤顶,一组第二千斤顶的内端与外端板固定连接;在一组第二千斤顶的外端连接有反力板,所述反力板与内管的外端焊接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内端板的表面与冠梁的内侧面竖向平齐;所述外端板的表面与冠梁的外侧面竖向平齐。
[0007]优选的,所述侧部支撑段包括有侧部直撑杆和侧部斜撑杆;所述侧部斜撑杆有两个,分别布置在侧部直撑杆的前后侧,并且两个侧部斜撑杆与侧部直撑杆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所述侧部斜撑杆的内端与侧部直撑杆的内端焊接连接,在侧部斜撑杆和侧部直撑杆的
外端均连接有所述连接板。
[0008]优选的,所述预加轴力装置包括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千斤顶;所述第一千斤顶有一组,沿环向间隔布置,并且一组第一千斤顶与侧部支撑段或者中间支撑段的侧壁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一组第一千斤顶的两端,用以将一组第一千斤顶连接成整体;两个第一固定板分别与中间支撑段和侧部支撑段可拆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侧部支撑段的内端连接有第一法兰盘;所述中间支撑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千斤顶一端的第一固定板与对应一侧的第一法兰盘之间通过第一高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千斤顶另一端的第一固定板与对应一侧的第二法兰盘之间通过第二高强螺栓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中间支撑段包括有中间支撑杆;所述中间支撑杆有一组,一组中间支撑杆沿横向拼接连接;相邻两个中间支撑杆之间通过第三法兰盘和第三高强螺栓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侧部斜撑杆与侧部直撑杆之间的夹角为30
º
~45
ºꢀ

[0012]优选的,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与内端板、外端板焊接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的基坑第一道支撑的装配式钢支撑结构中各个构件的连接都采用可拆卸连接,且连接方式简便易操作、拆装方便、施工效率较高;与现有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相比,克服了现阶段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长、不可循环利用、浪费材料和拆除费用高的问题。
[0015]2、本技术的基坑第一道支撑的装配式钢支撑结构中钢支撑主体包括侧部支撑段和中间支撑段;其中侧部支撑段采用侧部直撑杆和侧部斜撑杆构成的三角形支撑结构,具有装配式钢支撑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较好和安全性高的优点;与现有传统钢支撑技术相比,克服了传统钢支撑技术稳定性差,存在安全隐患、适用范围窄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装配式钢支撑结构水平支设在基坑两侧的冠梁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内管和套管穿设在冠梁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侧部直撑杆与中间支撑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侧部支撑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中外端板与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中连接板与内管、侧部直撑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中内端板与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中中间支撑杆与中间支撑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冠梁、2-钢支撑主体、2.1-侧部支撑段、2.1.1-侧部直撑杆、2.1.2-侧部斜撑杆、2.2-中间支撑段、2.2.1-中间支撑杆、2.3-预加轴力装置、2.3.1-第一固定板、2.3.2-第一千斤顶、3-固定装置、3.1-套管、3.2-内端板、3.3-外端板、4-第二穿孔、5-第一穿孔、6-连接板、7-第一法兰盘、8-第二法兰盘、9-第一高强螺栓、10-第二高强螺栓、11-第三高强螺栓、12-第三法兰盘、13-内管、14-反力板、15-
第二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这种基坑的第一道装配式钢支撑结构,水平支设在基坑两侧的冠梁1之间;包括有钢支撑主体2;所述冠梁1的内部、对应待连接的钢支撑主体2的位置处埋设有固定装置3;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有套管3.1、内端板3.2和外端板3.3;所述套管3.1有一组,平行间隔布置在冠梁1内,并且每根套管3.1沿横向贯穿冠梁1;所述内端板3.2连接在一组套管3.1的内端,且内端板3.2贴在冠梁1的内侧面上;所述内端板3.2上、对应套管3.1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穿孔5;所述外端板3.3连接在一组套管3.1的外端,且外端板3.3贴在冠梁1的外侧面上;所述外端板3.3上、间隔开设有第二穿孔4;所述第一穿孔5与第二穿孔4对应设置;所述钢支撑主体2包括有侧部支撑段2.1、中间支撑段2.2和预加轴力装置2.3;所述侧部支撑段2.1有两个,分别水平支撑在两侧的冠梁1内侧,且侧部支撑段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的第一道装配式钢支撑结构,水平支设在基坑两侧的冠梁(1)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钢支撑主体(2);所述冠梁(1)的内部、对应待连接的钢支撑主体(2)的位置处埋设有固定装置(3);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有套管(3.1)、内端板(3.2)和外端板(3.3);所述套管(3.1)有一组,平行间隔布置在冠梁(1)内,并且每根套管(3.1)沿横向贯穿冠梁(1);所述内端板(3.2)连接在一组套管(3.1)的内端,且内端板(3.2)贴在冠梁(1)的内侧面上;所述内端板(3.2)上、对应套管(3.1)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穿孔(5);所述外端板(3.3)连接在一组套管(3.1)的外端,且外端板(3.3)贴在冠梁(1)的外侧面上;所述外端板(3.3)上、间隔开设有第二穿孔(4);所述第一穿孔(5)与第二穿孔(4)对应设置;所述钢支撑主体(2)包括有侧部支撑段(2.1)、中间支撑段(2.2)和预加轴力装置(2.3);所述侧部支撑段(2.1)有两个,分别水平支撑在两侧的冠梁(1)内侧,且侧部支撑段(2.1)的外端与内端板(3.2)对应设置;在侧部支撑段(2.1)的外端部焊接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上、对应第一穿孔(5)的位置处连接有内管(13);所述内管(13)穿过第一穿孔(5)插设在套管(3.1)中,并且内管(13)的外端从第二穿孔(4)中穿出;所述中间支撑段(2.2)设置在两个侧部支撑段(2.1)之间,并且中间支撑段(2.2)与两个侧部支撑段(2.1)之间分别留有间距;所述预加轴力装置(2.3)设置在中间支撑段(2.2)与侧部支撑段(2.1)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冠梁(1)的外侧、对应外端板(3.3)的位置处设置有一组第二千斤顶(15),一组第二千斤顶(15)的内端与外端板(3.3)固定连接;在一组第二千斤顶(15)的外端连接有反力板(14),所述反力板(14)与内管(13)的外端焊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的第一道装配式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端板(3.2)的表面与冠梁(1)的内侧面竖向平齐;所述外端板(3.3)的表面与冠梁(1)的外侧面竖向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的第一道装配式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支撑段(2.1)包括有侧部直撑杆(2.1.1)和侧部斜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清锋李亚博程跃胜韩维畴翟梁旭韩志亮羊涛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