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电极照明系统及其照明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668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包括波导,其出口由壳体内伸出壳体之外,用以传导磁控管产生的微波,谐振器,安装在波导出口的外侧,用以形成微波谐振的谐振区,照明灯,当谐振器内形成的电场生成等离子体时发光,促进发光元件,置于照明灯内部,用于集中电场,以便在施加微波时快速发光,当照明灯快速发光时,能够使使用者使用便利,并提高照明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及其照明灯,特别涉及一种在重新照明的情况下能够放射光线的无电极照明系统及其照明灯。参照附图说明图1和2来描述无电极照明系统的一种例子。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普通无电极照明系统的纵向剖面图,图2为图1中照明灯的局部剖面详细图。传统无电极照明系统包括壳体10;置于壳体10内部前表面的用于产生高电压的高压发生器20;磁控管30,靠近高压发生器20以预定间隔设置,用于利用高压发生器20产生的高电压来产生微波;波导40,固定在壳体10的前表面,并伸出壳体10外部,用来引导磁控管30产生的微波;谐振器50,安装在壳体10外部的前方,以便与波导40相连,使通过波导40传导的微波发生谐振,并同时防止微波向外泄漏;照明灯60,安装在谐振器50内部并可旋转,以便当其内的填充材料被微波激活时发光;反射器80,置于照明灯60周围,将照明灯60产生的光反射到前面。并且,为了保护高压发生器20和磁控管30产生的热量,在壳体10后部安装了风扇室110,为吸入外部空气,在风扇室110内安装了冷却风扇100,以便吸入外部空气,并在壳体10内部安装了风扇电机101,以使冷却风扇100旋转。照明灯60安装在形成于波导40内的出口70的外侧,如图2所示,所述出口70包括球形并拥有填充空间61的照明灯部分62,还包括位于照明灯部分62一侧的灯颈63,灯颈63被延长为棒形,并具有预定的长度。灯颈63穿过波导40与旋转轴91相连,这点可参见图1。旋转轴91连接着位于风扇室110与波导40之间的照明灯电机90。因此,旋转轴91由于照明灯电机90的工作而旋转,照明灯60由于旋转轴91的旋转而旋转,并相应的被冷却了。在照明灯60的填充空间61内填充有引导光线发射的一次发射充填物,即通过在工作状态形成等离子体而发光的物质,如卤素化合物或硫(S)、硒(Se)等类似物,及在发光的初始阶段形成等离子体的惰性气体,如氩(Ar)、氙(Xe)、氪(Kr)等类似物,还有通过有助于初级放电或调整所产生光线的光谱以使发光容易的添加物。下面将描述无电极照明系统的工作。首先,当电源接通时,高压发生器20产生高压,由于高压的施加,磁控管30产生微波。磁控管30内产生的微波通过波导40被传送到谐振器50,于是谐振器50中分布了一个强电场。照明灯60内的填充物质被电场激发放电,同时挥发,因此形成等离子体。即,填充在照明灯60内的惰性气体被分布在谐振器50内的强电场激发而放电,并且当惰性气体放电产生的热量使主要的照明物质挥发时,等离子体形成。然后发射光线,保持持续供应谐振器50内的微波放电。同时,发射的光线被反射器80反射并向前传播。与此同时,当照明灯60被工作的照明灯电机90旋转时,照明灯60被冷却,并且当风扇电机101工作时,冷却风扇100旋转,外部空气进入壳体10内,因此冷却高压发生器20和磁控管30。然而,这种传统的无电极照明系统有一个缺点,即如果照明灯60在发光状态下突然灭掉后再次照亮时,不能直接进行重新照明而要经过数十秒或数分钟的间隔。引起这个缺点的原因是,当填充在照明灯60内的中性气体压力过高时,不能保证等离子放电所需的带有能量的电子的足够的平均自由途径。特别是,尽管使用氙(Xe)作为惰性气体比仅使用氩(Ar)的发光效率提高了5%,但是由于氙(Xe)交叉区域碰撞很厉害,使高压下放电变得更困难。另一方面,为降低传统方法的照明时间,通过直接吹强风进行冷却来降低照明灯60内的压力。然而传统方法导致了一些问题安装吹强风的辅助设备使成本增加,辅助设备的可靠性,无电极照明系统周围的利用,由辅助设备放电造成的光线变暗。为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相一致,如本文中实施及广义地所述,提供了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它包括具有出口的波导,所述波导安装成从壳体内部向外部伸出,来传送磁控管产生的微波;谐振器,固定在波导出口的外侧,用以形成微波谐振的区域;照明灯,用于当谐振器内形成的电场产生等离子体时发光;和促进发光元件,置于照明灯内部,用以集中电场,以便提供微波时能够快速发射光线。并且,传导元件包括具有预定直径和长度的基体元件,以保持其物理形状;和传导层,通过在基体元件外涂覆的传导材料作成,用以集中电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无电极照明系统,传导元件还包括一个用以防止传导元件与传导层上的等离子体直接作用的防护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无电极照明系统,使用更便利,照明的可靠性更高,这是因为,把传导元件放在照明灯填充空间内,利用照明灯的微波时,电场集中在装在照明灯内的传导元件两端,并且照明灯能够发光。结合附图,从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中,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无电极照明系统的纵向剖面图;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无电极照明系统照明灯的局部剖面详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电极照明系统的剖面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电极照明系统的照明灯和传导元件的剖面图;和图5是沿图4中V-V线示出传导元件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电极照明系统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电极照明系统实施例中的照明灯和传导元件的剖面图,图5是沿图4中V-V线方向传导元件的局部剖面立体图。本专利技术的无电极照明系统包括一个有预定形状的壳体110;一个置于壳体110内部前表面用于产生高电压的高压发生器120;一个与高压发生器120相隔预定间隔设置的磁控管130,它利用高压发生器120内产生的高压来产生微波;一个用于传导磁控管130所产生的微波的波导140;一个安装在壳体前部外表面的谐振器150,它与波导140相连,使从波导140传导的微波发生谐振,并同时防止微波向外泄漏;照明灯160,安装在谐振器150内可以旋转,当其填充物质被微波激发时发光;和一个反射器180安装在照明灯160周围,用于将照明灯160发出的光线向前反射。谐振器150为一侧封闭的圆柱形,呈网眼状,以阻拦微波泄漏并使照明灯160发出的光线通过。照明灯160设置在形成于波导140内的出口170的外侧,如图4所示,所述照明灯160包括球形并且内部具有填充空间161的照明灯部分162,还包括位于照明灯部分162一侧的灯颈163,所述灯颈163伸长为具有预定长度的棒形。灯颈163穿过波导140与旋转轴191相连。旋转轴191与位于风扇室210与波导140之间的照明灯电机190相连。因此,旋转轴191由于照明灯电机190的工作而旋转,照明灯160由于旋转轴191的旋转而旋转,并因此被冷却。并且,在照明灯160的填充空间161内填充有引导光线发射的一次发射充填物,即通过在工作状态形成等离子体而发光的物质,如卤素化合物或硫(S)、硒(Se)等类似物,及在发光的初始阶段形成等离子体的惰性气体,如氩(Ar)、氙(Xe)、氪(Kr)等类似物,还有通过有助于初级放电或调整所产生光线的光谱以使发光容易的添加物。具有导电性的传导元件300安置于照明灯160的填充空间161内,当施加微波时它可使产生的电场被集中。如图5所示,传导元件300包括一个具有预定直径和长度以保持其物理形状的基体元件301,和涂覆在传导元件301外的由传导材料制成的,传导层302用以导致电场集中。并且,用以防止与等离子体反应而劣化的防护层303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包括:波导,安装在壳体内,用以传导磁控管产生的微波,所述波导具有露出壳体之外的出口;谐振器,固定在波导出口的外侧,用以形成微波谐振的谐振区;照明灯,用于当谐振器内形成的电场生成等离子体时发光;和促进发光元 件,置于照明灯内部,用于集中电场,以便在施加微波时快速发光。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2-1-17 2807/20021.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包括波导,安装在壳体内,用以传导磁控管产生的微波,所述波导具有露出壳体之外的出口;谐振器,固定在波导出口的外侧,用以形成微波谐振的谐振区;照明灯,用于当谐振器内形成的电场生成等离子体时发光;和促进发光元件,置于照明灯内部,用于集中电场,以便在施加微波时快速发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发光元件插入照明灯内部,作为具有传导功能的传导元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元件包括基体元件,具有预定直径和长度以保持其物理形状;和传导层,通过在基体元件上涂覆传导材料形成,用于集中电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元件由能够承受高温的传导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元件由SiC制成。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层由Pt制成。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元件还包括防护层,用以防止传导元件在传导层上与等离子体直接反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由具有热稳定性的陶瓷或熔融石英制成。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元件制成金属线型。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元件的直径与长度的比值小于1/100。11.一种用于无电极照明系统的照明灯,填充物质充填入所述照明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畯植全容奭全孝植金贤正李禔永朴炳珠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