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修作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658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修作业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上设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避免辅助工装的搬运动作,风机底座可在线组装,风机的安装位置调节方便等优点。方便等优点。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修作业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检修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检修作业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速动车组投入了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各动车组陆续进入了高级检修阶段。动车组牵引变流器作为动车组的核心器件之一,检修必须保证产品的优良品质,在庞大的检修需求下,有必要不断地探索如何进行高效、高质量的高级修。
[0003]如附图1所示,每台牵引变流器配备两台辅助风机,辅助风机组装时需要将风机托起,使用螺栓将风机连接在牵引变流器柜体底部的腔体内。传统的辅助风机装配方式采用方形块作为辅助工装,作业时先将方形块放置在手动液压车上,然后将辅助风机放置在工装上,并将液压车移动至组装区域,采用液压方式举升风机,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需要将辅助工装放置于液压车上,产生了额外的搬运动作;2)风机底座组装所需的时间短,但是受辅助工装的结构限制,无法在线上进行,存在从线下到线上的搬运浪费;3)只能通过调节液压车的位置和方向来调节风机的安装位置,调节难度大、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风机掉落,存在安全隐患;4)手动液压车每次只能运送、组装一台辅助风机,组装另一台风机时需再次搬运,造成了不必要的动作浪费,进一步增加了组装所需的总时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辅助工装的搬运动作,风机底座可在线组装,风机的安装位置调节方便的检修作业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检修作业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上设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支撑架。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第一导轨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滑动座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滚动件。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底座、两块相对布置于第一底座两端的第一支撑板、以及设于两块第一支撑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滑动座通过第一转轴相连。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体上还设有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一端对接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二滑动座上设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二支撑架。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平台靠近所述承载平台的一侧铰接有翘板,所述承载平台靠近所述升降平台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翘板一端与所述升降平台之间设有弹性件以实现上翘,翘板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限位块上方,第一限位块与所述承载平台之间也设有弹性件。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平台远离所述承载平台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承载平台远离所述升降平台的一侧设有第三限位块。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滑动座与所述第二导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滑动座之间分别设有第二滚动件。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底座、两块相对布置于第二底座两端的第二支撑板、以及设于两块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滑动座通过第二转轴相连。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平台为液压升降平台。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检修作业车,在升降平台上设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滑动座,第一滑动座上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可以相对第一滑动座转动,使用时,可将辅助风机放置于第一支撑架上,并通过转动第一支撑架调节辅助风机的安装角度,通过第一滑动座沿第一导轨的滑动调节辅助风机的安装位置,调节方便、快速,调节方位多,同时由于第一支撑架为可移动和转动结构,风机底座可以直接在第一支撑架上进行线上组装,消除了线下的底座组装工序及搬运动作,第一导轨、第一滑动座及第一支撑架作为辅助工装直接布置于升降平台上,避免了辅助工装额外的搬运动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两台风机在牵引变流器柜体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检修作业车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各支撑架旋转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检修作业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各支撑架旋转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中的第一支撑架或第二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中的第一支撑架或第二支撑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中的车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是本技术中的车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各标号表示:1、车体;2、升降平台;21、第一导轨;22、翘板;23、第二限位块;24、液压升降机构;3、第一滑动座;4、第一支撑架;41、第一底座;42、第一支撑板;43、第一连接板;44、第一转轴;5、第一滚动件;6、承载平台;61、第二导轨;62、第一限位块;63、第三限位块;7、第二滑动座;8、第二支撑架;81、第二底座;82、第二支撑板;83、第二连接板;84、第二转轴;9、第二滚动件;BM1、辅助风机一;BM2、辅助风机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图2至图9示出了本技术检修作业车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检修作业车,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有升降平台2,升降平台2上设有第一导轨21,第一导轨21上设有第一滑动座3,第一滑动座3上设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支撑架4。本实施例中,升降平台2为液压升降机构24驱动的液压升降平台,升降动作平稳、承载能力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
用电动、气动等其他升降方式。
[0028]该检修作业车,使用时,可将辅助风机(例如BM1)放置于第一支撑架4上,并通过转动第一支撑架4调节辅助风机的安装角度,通过第一滑动座3沿第一导轨21的滑动调节辅助风机的安装位置,调节方便、快速,调节方位多,同时由于第一支撑架4为可移动和转动结构,风机底座可以直接在第一支撑架4上进行线上组装,消除了线下的底座组装工序及搬运动作,第一导轨21、第一滑动座3及第一支撑架4作为辅助工装直接布置于升降平台2上,避免了辅助工装额外的搬运动作。
[002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座3与第一导轨21之间、以及第一支撑架4与第一滑动座3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滚动件5。第一滚动件5例如可以是滚珠轴承、深沟球轴承或滚珠轮等,可以减少第一滑动座3沿第一导轨21移动时的阻力,以及第一支撑架4相对第一滑动座3旋转时的阻力,使得辅助风机的安装位置、角度调节更顺畅,并减少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0030]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修作业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上设有升降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2)上设有第一导轨(21),所述第一导轨(21)上设有第一滑动座(3),所述第一滑动座(3)上设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支撑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修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座(3)与所述第一导轨(21)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架(4)与所述第一滑动座(3)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滚动件(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修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包括第一底座(41)、两块相对布置于第一底座(41)两端的第一支撑板(42)、以及设于两块第一支撑板(42)之间的第一连接板(43),所述第一底座(41)与所述第一滑动座(3)通过第一转轴(44)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检修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还设有承载平台(6),所述承载平台(6)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21)一端对接的第二导轨(61),所述第二导轨(61)上设有第二滑动座(7),所述第二滑动座(7)上设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二支撑架(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修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2)靠近所述承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富成武松剑蒋飞李学文黎华珍李启乐罗铁军孙统霖岳耀雷马光耀张伯阳孙腾腾苏双双董文白霆胡杨根张乃政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