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钢板,成分组成满足规定的C、Si、Mn、P、S、Al、Nb、Ti、N、和Ca,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满足由下式(1)求得的Di+10Nb:1.20~2.50,晶粒取向差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厚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厚钢板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母材韧性优异的高强度的厚钢板,和该厚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例如,伴随LPG罐等的大型化,高强度且兼备母材的低温韧性、HAZ低温韧性的厚钢板的需要正在增长。
[0003]作为HAZ韧性优异的高强度钢,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钢,其满足规定的成分,并满足钢板中心偏析部的平均化学分析值的C浓度是钢材的平均C浓度的1.2倍以下,按JIS规格测量的夹杂物的清洁度为0.03%以下,且在钢板截面观察到的平均直径10μm以上的氧化物系夹杂物的个数为1个以下/1mm2,0.05~5μm的氧化物和氮化物的析出物的个数为100个以上/1mm2。
[0004]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满足规定的化学成分,并使针状铁素体组织分率为50%以上,此外使以平均当量圆直径计1~5μm的岛状马氏体(MA)组织分率满足3~10%,从而能够得到母材低温韧性和HAZ低温韧性优异的低屈强比高张力钢板。
[0005]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满足规定的成分组成,微观组织是贝氏体组织,屈服强度为500N/mm2以上且抗拉强度为610N/mm2以上的钢材。另外还公开有该钢材不以进行用于去除焊接后的残余应力的退火热处理为必须,适合LPG
·
氨货船用罐的制造。
[0006]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一种耐SR(Stress Relief)特性优异的高强度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规定的成分组成,且将作为参数的9
×
Ceq+4
×
P≥4.8,和[C]/([Mo]+[Ti]+[Nb]+[V])为0.6~1.7的钢,加热到1100~1300℃的温度,以750℃以上的轧制结束温度热轧后,以20℃/s以上的冷却速度进行加速冷却,直至低于400℃的温度,其后立即以0.5℃/s以上的升温速度进行再加热至550~700℃。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58006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27065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025014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70194号公报
[0013]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能够得到良好的强度与韧性的平衡,但在实施例中只考虑到40mm以下的板厚,而没有提出考虑到更厚钢板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试图使母材和HAZ的低温韧性与强度并立,但低温韧性以-60℃评价,为了实现更低温下的优异韧性,认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专利文献3中,只在板厚t/4位置评价力学特性,而没有进一步考虑直至钢板内部的力学特性。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是即使在SR后仍具有良好力学特性的厚钢板的制造方法,但韧性的评价温度仅为-10℃,没有研究到更低温下的韧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板厚厚,在钢板的内部范围也发挥出优异的强度-韧性平衡,特别是显示出高强度和比以往更低温下的优异韧性的厚钢板,以及该厚钢板的制造方法。
[0015]本专利技术的方式1是一种厚钢板,其中,成分组成满足
[0016]C:0.020质量%~0.070质量%、
[0017]Si:高于0质量%且在0.40质量%以下、
[0018]Mn:1.30质量%~1.95质量%、
[0019]P:高于0质量%且在0.015质量%以下、
[0020]S:高于0质量%且在0.005质量%以下、
[0021]Al:0.005质量%~0.070质量%、
[0022]Nb:0.015质量%~0.048质量%、
[0023]Ti:0.005质量%~0.024质量%、
[0024]N:0.0030质量%~0.0080质量%、和
[0025]Ca:高于0质量%且在0.0040质量%以下,
[0026]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0027]并满足由下式(1)求得的Di+10Nb:1.20~2.50,
[0028]晶粒取向差15
°
以上的大角晶界所包围的晶粒之中,当量圆直径为7.5μm以下的晶粒的合计面积分率SA,在板厚的1/4位置为34%以上,且在板厚的1/2位置为27%以上。
[0029]Di=1.16
×
([C]/10)
0.5
×
(0.7
×
[Si]+1)
×
(5.1
×
([Mn]-1.2)+5)
×
(0.35
×
[Cu]+1)
×
(0.36
×
[Ni]+1)
×
(2.16
×
[Cr]+1)
×
(3
×
[Mo]+1)
×
(1.75
×
[V]+1)
×
(200
×
[B]+1)
…
(1)
[0030]在式(1)中,[C]、[Si]、[Mn]、[Cu]、[Ni]、[Cr]、[Mo]、[V]和[B]分别表示以质量%所示的C、Si、Mn、Cu、Ni、Cr、Mo、V和B的含量,不包含的元素为0。
[0031]本专利技术的方式2,在方式1所述的厚钢板中,还包含从
[0032]Cu:高于0质量%且在0.75质量%以下、和
[0033]Ni:高于0质量%且在1.4质量%以下
[0034]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元素。
[0035]本专利技术的方式3,在方式1或2所述的厚钢板中,还包含从
[0036]Mo:高于0质量%且在0.50质量%以下、
[0037]V:高于0质量%且在0.060质量%以下、
[0038]Cr:高于0质量%且在0.8质量%以下、和
[0039]B:高于0质量%且在0.0007质量%以下
[0040]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元素。
[0041]本专利技术的方式4,在方式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厚钢板中,还包含从REM:高于0质量%且在0.0060质量%以下、和
[0042]Zr:高于0质量%且在0.0050质量%以下
[0043]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元素。
[0044]本专利技术的方式5,是制造方式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厚钢板的方法,其中,包括将具
有方式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分组成的钢片加热至高于1020℃且低于1200℃的工序、和所述加热后的热轧工序,
[0045]所述热轧工序中,使轧制道次数为3个道次以上,且以满足下述(a)~(d)全部条件的方式,进行热轧和该热轧后的冷却。
[0046](a)850℃以下的温度区域的累积压下率为40%以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厚钢板,其中,成分组成满足C:0.020质量%~0.070质量%、Si:高于0质量%且在0.40质量%以下、Mn:1.30质量%~1.95质量%、P:高于0质量%且在0.015质量%以下、S:高于0质量%且在0.005质量%以下、Al:0.005质量%~0.070质量%、Nb:0.015质量%~0.048质量%、Ti:0.005质量%~0.024质量%、N:0.0030质量%~0.0080质量%、和Ca:高于0质量%且在0.0040质量%以下,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满足由下式(1)求得的Di+10Nb:1.20~2.50,晶粒取向差15
°
以上的大角晶界所包围的晶粒之中,当量圆直径在7.5μm以下的晶粒的合计面积分率SA,在板厚的1/4位置为34%以上,且在板厚的1/2位置为27%以上,Di=1.16
×
([C]/10)
0.5
×
(0.7
×
[Si]+1)
×
(5.1
×
([Mn]-1.2)+5)
×
(0.35
×
[Cu]+1)
×
(0.36
×
[Ni]+1)
×
(2.16
×
[Cr]+1)
×
(3
×
[Mo]+1)
×
(1.75
×
[V]+1)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名古秀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