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空气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644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空气弹簧,高稳定性空气弹簧在受到外界挤压时,上盖板和下盖板相互靠拢,通过压缩两个第一活塞筒中的空气来实现缓冲减压的目的。在上盖板和下盖板相互靠拢时,第二活塞筒中的空气受到压力后通过各通气孔进入到密闭气室中。由于此时通气孔的进气口大于出气口,所以气流流散地缓慢,使得压缩弹簧受力后缓慢下压,进一步缓冲了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压力。当高稳定性空气弹簧恢复弹性形变时,压缩弹簧恢复弹性形变推动两个第二活塞杆相互远离。密闭气室内的空气通过各通气孔进入到第二活塞筒中。由于此时通气孔的进气口较小,所以气流流散地缓慢,从而减低了高稳定性空气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的速度。高稳定性空气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的速度。高稳定性空气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稳定性空气弹簧


[0001]本技术涉及弹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空气弹簧。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弹簧是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充入压缩空气,利用气体可压缩性实现其弹性作用。空气弹簧具有较理想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加装高度调节装置后,车身高度不随载荷增减而变化,弹簧刚度可设计得较低,乘坐舒适性好。但空气弹簧悬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空气弹簧分为囊式空气弹簧、膜式空气弹簧以及复合式空气弹簧。囊式空气弹簧由夹有帘线的橡胶气囊和密闭在其中的压缩空气组成。气囊的内层用气密性的橡胶制成,而外层则用耐油橡胶制成。气囊一般做成两节,但也有单节或三、四节的。节数越多,弹性越好,但密封性差,节和节之间围有钢制的腰环,使中间部分不致有径向扩张,并防止两节之间相互摩擦。气囊的上下盖板将气囊密闭。
[0003]然而,传统的囊式空气弹簧压缩和弹回的过程迅速,造成的缓冲时间过短、缓冲过程中的刚度过强,自然振动频率较高,在进行缓冲减压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必要的震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囊式空气弹簧压缩和弹回的过程迅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空气弹簧。
[0005]一种高稳定性空气弹簧,该高稳定性空气弹簧包括上盖板、第一气囊、紧固圈、第二气囊、下盖板、第一压缩机构以及若干第二压缩机构;
[0006]所述上盖板与所述第一气囊连接,所述第一气囊远离所述上盖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紧固圈与所述第二气囊连接,所述第二气囊远离所述紧固圈的一端与所述下盖板连接;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连通,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形成密闭气室;所述第一压缩机构以及各所述第二压缩机构均收容于所述密闭气室中;
[0007]所述第一压缩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活塞筒和第一活塞杆;一所述第一活塞筒与所述上盖板连接,另一所述第一活塞筒与所述下盖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驱动活塞,所述第一驱动活塞与所述第一活塞筒相适配,每一所述第一驱动活塞插设于一所述第一活塞筒中并与该所述第一活塞筒滑动连接;
[0008]各所述第二压缩机构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缩机构的周围,所述第二压缩机构包括第二活塞筒、压缩弹簧以及两个第二活塞杆;一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上盖板连接,另一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下盖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活塞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驱动活塞,所述第二驱动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筒相适配,两个所述第二驱动活塞均插设于所述第二活塞筒中并与所述第二活塞筒滑动连接;所述压缩弹簧收容于所述第二活塞筒中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驱动活塞之间;所述第二活塞筒的筒壁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穿所述第二活塞筒的筒壁,所述通气孔靠近所述压缩弹簧一端的孔径大于所述通气孔远离所述压缩弹簧一端的孔径。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靠近所述压缩弹簧一端的孔径为所述通气孔远离所述压缩弹簧一端的孔径的3倍至7倍。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靠近所述压缩弹簧一端的孔径为所述通气孔远离所述压缩弹簧一端的孔径的4倍至6倍。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靠近所述压缩弹簧一端的孔径为所述通气孔远离所述压缩弹簧一端的孔径的5倍。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稳定性空气弹簧还包括上连接法兰和下连接法兰,所述上连接法兰与所述上盖板连接,所述下连接法兰与所述下盖板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上连接螺栓,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下连接螺栓。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远离所述压缩弹簧一端的孔径为1毫米至5毫米。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远离所述压缩弹簧一端的孔径为2毫米至4毫米。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远离所述压缩弹簧一端的孔径为3毫米。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圈为钢圈。
[0018]上述高稳定性空气弹簧在受到外界挤压时,上盖板和下盖板相互靠拢,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通过带动一第一活塞筒来挤压第一活塞杆,通过压缩两个第一活塞筒中的空气来实现缓冲减压的目的。在上盖板和下盖板相互靠拢时,每一第二压缩机构中的两个第二活塞杆相互靠拢,以压缩第二活塞筒中的空气以及压缩弹簧。第二活塞筒中的空气受到压力后通过各通气孔进入到密闭气室中,由于此时通气孔的进气口大于出气口,所以气流流散地缓慢,使得压缩弹簧受力后缓慢下压,进一步缓冲了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压力。当高稳定性空气弹簧恢复弹性形变时,压缩弹簧恢复弹性形变推动两个第二活塞杆相互远离。密闭气室内的空气通过各通气孔进入到第二活塞筒中。由于此时通气孔的进气口较小,所以气流流散地缓慢,进一步地降低了压缩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的速度,从而减低了高稳定性空气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的速度。各第二压缩机构有效地降低了囊式空气弹簧压缩和弹回的速度,延长了囊式空气弹簧缓冲时间,降低了囊式空气弹簧缓冲过程中的刚度和自然振动频率,避免了进行缓冲减压的过程中高稳定性空气弹簧会产生不必要的震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高稳定性空气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实施例中高稳定性空气弹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空气弹簧10,该高稳定性空气弹簧10包括上盖板100、第一气囊200、紧固圈300、第二气囊 400、下盖板500、第一压缩机构600以及若干第二压缩机构700。上盖板100 与第一气囊200连接,第一气囊200远离上盖板100的一端通过紧固圈300与第二气囊400连接,第二气囊400远离紧固圈300的一端与下盖板500连接。第一气囊200与第二气囊400连通,第一气囊200与第二气囊400形成密闭气室101。第一压缩机构600以及各第二压缩机构700均收容于密闭气室101中。第一压缩机构600包括两个第一活塞筒610和第一活塞杆620。一第一活塞筒 610与上盖板100连接,另一第一活塞筒610与下盖板500连接。第一活塞杆 62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驱动活塞621,第一驱动活塞621与第一活塞筒610相适配,每一第一驱动活塞621插设于一第一活塞筒610中并与该第一活塞筒610 滑动连接。各第二压缩机构700均匀设置在第一压缩机构600的周围,第二压缩机构700包括第二活塞筒710、压缩弹簧720以及两个第二活塞杆730。一第二活塞杆730与上盖板100连接,另一第二活塞杆730与下盖板500连接。两个第二活塞杆73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驱动活塞731,第二驱动活塞 731与第二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第一气囊、紧固圈、第二气囊、下盖板、第一压缩机构以及若干第二压缩机构;所述上盖板与所述第一气囊连接,所述第一气囊远离所述上盖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紧固圈与所述第二气囊连接,所述第二气囊远离所述紧固圈的一端与所述下盖板连接;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连通,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形成密闭气室;所述第一压缩机构以及各所述第二压缩机构均收容于所述密闭气室中;所述第一压缩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活塞筒和第一活塞杆;一所述第一活塞筒与所述上盖板连接,另一所述第一活塞筒与所述下盖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驱动活塞,所述第一驱动活塞与所述第一活塞筒相适配,每一所述第一驱动活塞插设于一所述第一活塞筒中并与该所述第一活塞筒滑动连接;各所述第二压缩机构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缩机构的周围,所述第二压缩机构包括第二活塞筒、压缩弹簧以及两个第二活塞杆;一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上盖板连接,另一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下盖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活塞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驱动活塞,所述第二驱动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筒相适配,两个所述第二驱动活塞均插设于所述第二活塞筒中并与所述第二活塞筒滑动连接;所述压缩弹簧收容于所述第二活塞筒中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驱动活塞之间;所述第二活塞筒的筒壁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穿所述第二活塞筒的筒壁,所述通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淑芳温玉友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海腾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