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多维度翻坯集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576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多维度翻坯集约系统,包括第一翻转平台、第一换位平台,第一翻转平台上安装有第一链式输送带、十字翻转机构,第一换位平台的一个短边端与第一翻转平台相连,另一个短边端位置安装有前进挡板,第一换位平台左侧连接有砌块组换位组件,右侧连接有第二翻转平台,第二翻转平台上安装有第二链式输送带和十字翻转机构,第二翻转平台右侧连接有第二换位平台,第二换位平台的一个短边端安装有砌块组换位组件,另一个短边端连接有输出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布局合理,砌块部件在流转输出过程中能自动多次翻转,输出的砌块部件能满足砌墙工序的要求,整个翻面和流转过程自动化进行,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多维度翻坯集约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模块化墙板自动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多维度翻坯集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心砌块是建筑行业常用的墙体主材,是模块化墙板的重要组成部件,由于质轻、消耗原材少等优势,已经成为建筑行业首先推荐的产品,空心砌块一般是以工程渣土、固体废物、页岩、污泥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原料处理、成型、烧结制成,为了使由砌块制成的墙板具有防火、隔热等特性,往往会在砌块的孔洞中填充不同的功能材料,砌块在填装功能材料的作业需要完成输送、填装、翻坯等多道工序,目前砌块的填装作业基本采用人工进行,人工使用量大,工人的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批量生产需求。
[0003]砌块在装填功能材料块时需要竖立,这样能便于装填作业,装填后的下道工序是砌墙,砌墙时,需要砌块平躺,孔洞朝上,这样装填作业后需要将砌块进行翻面,以满足后道砌墙的需求,砌块从竖立到平躺,至少要经过两次翻转,翻转砌块极耗体力,采用人力翻转,劳动强度太大,目前市面上也没有能多纬度翻坯的设备来满足多次翻面的操作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多维度翻坯集约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多维度翻坯集约系统,包括第一翻转平台、第一换位平台,所述第一翻转平台上安装有第一链式输送带、十字翻转机构,所述十字翻转机构安装在第一翻转平台中部,所述第一换位平台设有长方形台面,所述第一换位平台设有两个短边端,所述第一换位平台的一个短边端与第一翻转平台相连,所述第一换位平台的另一个短边端位置安装有前进挡板,所述第一换位平台左侧连接有砌块组换位组件,所述第一换位平台右侧连接有第二翻转平台,所述第二翻转平台上安装有第二链式输送带,所述第二翻转平台中部也安装有十字翻转机构,所述第二翻转平台右侧连接有第二换位平台,所述第二换位平台为长方形台面,所述第二换位平台的一个短边端安装有砌块组换位组件,所述第二换位平台的另一个短边端连接有输出平台。
[0007]所述十字翻转机构包括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上连接有若干十字翻转架,每个所述十字翻转架都安装相邻带链的间隙位置处。
[0008]所述砌块组换位组件包括换位气缸安装平台、换位推板,所述换位气缸安装平台上安装有若干换位气缸,所述换位气缸活塞杆端都连接到换位推板上。
[0009]所述第二换位平台上安装有第一平面输送带,所述第二换位平台右侧安装有右进挡板,所述输出平台上安装有第二平面输送带。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布局合理,装填作业后的砌块部件在流转
输出过程中能自动多次翻转,输出的砌块部件能满足砌墙工序的要求,整个翻面和流转过程自动化进行,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应用的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填充复合系统的俯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应用的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填充复合系统的内嵌式填充复合装置的俯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应用的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填充复合系统的导流槽循环上料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0014]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视图;
[0015]图5为本技术应用的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填充复合系统的内嵌式填充复合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0016]图6为本技术应用的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填充复合系统的预置槽机构、模具装填机构的正视结构图;
[0017]图7为本技术应用的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填充复合系统的预置槽机构的侧视结构图;
[0018]图8为本技术应用的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填充复合系统的升降填充模机构、砌块装填机构的侧视结构图;
[0019]图9为本技术应用的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填充复合系统的升降填充模机构、砌块装填机构的正视结构图;
[0020]图10为本技术应用的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填充复合系统的砌块填充工位的俯视结构图;
[0021]图1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2]图12为本技术的第一次翻坯效果示意图;
[0023]图13为本技术的第二次翻坯效果示意图。
[0024]图中:内嵌式填充复合装置1、导流槽循环上料装置11、填充块输入机构111、填充块输入平台1111、填充块输送带1112、侧导向挡板1113、计数组件1114、计数架11141、计数传感器11142、循环上料机构112、循环输送带1121、料槽隔板1122、填充块入料格1123、落料定位隔板11231、预置装填竖杆运动槽11232、填充块预置装填组件1124、预置装填框架11241、预置装填小车11242、预置装填运动梁11243、预置装填竖杆11244、预置装填横杆11245、料格组1125、自动装填出料装置12、预置槽机构121、预置槽体1211、留置模组12111、填充块留置槽12112、模具装填竖杆运动槽12113、槽体底座板1212、槽体平移组件1213、槽体移动轨12131、槽体移动滑块12132、槽体推移气缸12133、推板12134、槽体同步升降机1214、模具装填机构122、模具装填框架1221、模具装填小车1222、模具装填运动梁1223、模具装填竖杆1224、模具装填横杆1225、升降填充模机构123、填充模安装框1231、填充模具1232、填料孔1233、填充模同步升降机1234、砌块装填机构124、砌块装填框架1241、砌块装填小车1242、砌块装填运动梁1243、砌块装填竖杆1244、砌块装填横杆1245、填充复合平台2、进料平台21、砌块组规整定位机构3、规整气缸安装平台31、规整气缸32、规整挡板33、多维度翻坯集约系统4、第一翻转平台41、第一链式输送带411、十字翻转机构412、翻转轴
4121、十字翻转架4122、第一换位平台42、前进挡板421、砌块组换位组件422、换位气缸安装平台4221、换位气缸4222、换位推板4223、第二翻转平台43、第二链式输送带431、第二换位平台44、第一平面输送带441、右进挡板442、输出平台45、第二平面输送带4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中的“左”、“右”等描述均是以图1为参照方向:
[0026]如图1~图13所示,一种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填充复合系统,包括内嵌式填充复合装置1、填充复合平台2,内嵌式填充复合装置1包括导流槽循环上料装置11、自动装填出料装置12,导流槽循环上料装置11包括填充块输入机构111、循环上料机构112,填充块输入机构111、循环上料机构112沿一直线布置,前道经过自动化切割加工后的填充块从填充块输入机构111输入,经过切割加工作业形成的填充块,其大小尺寸与待填充的砌块部件的空心孔相一致,由于填充块原料板尺寸较大,经过切割加工后会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板部品的全自动多维度翻坯集约系统,包括第一翻转平台(41)、第一换位平台(4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平台(41)上安装有第一链式输送带(411)、十字翻转机构(412),所述十字翻转机构(412)安装在第一翻转平台(41)中部,所述第一换位平台(42)设有长方形台面,所述第一换位平台(42)设有两个短边端,所述第一换位平台(42)的一个短边端与第一翻转平台(41)相连,所述第一换位平台(42)的另一个短边端位置安装有前进挡板(421),所述第一换位平台(42)左侧连接有砌块组换位组件(422),所述第一换位平台(42)右侧连接有第二翻转平台(43),所述第二翻转平台(43)上安装有第二链式输送带(431),所述第二翻转平台(43)中部也安装有十字翻转机构(412),所述第二翻转平台(43)右侧连接有第二换位平台(44),所述第二换位平台(44)为长方形台面,所述第二换位平台(44)的一个短边端安装有砌块组换位组件(4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元彬吕一诺夏皖夏志勇赵芝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虞达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