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麦启康专利>正文

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557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1:03
一种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包括绝缘外壳、真空隔热层、盛物容器、顶盖以及加热模块。绝缘外壳设有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提供高频交变电流。真空隔热层为金属材质。盛物容器设置于绝缘外壳内。加热模块包括导电线圈及热电偶。导电线圈接收来自主控单元的高频交变电流以持续产生交变磁场。热电偶与导电线圈与主控单元连接,用以反馈温度至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基于温度与组成导电线圈的电线直径大小调节操作电压,以改变所述高频交变电流。导电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令真空隔热层的金属发热并与盛物容器之间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可提供一种非交流电驱动的主动式控温装置,实现低功耗、环保、高安全性且能长时间保温的效果。温的效果。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控温装置,特别是一种便利携带、可主动加热或保温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可携式保温容器,但这些保温容器的效能不高。热食的贮存安全温度需要大于摄氏60度。若保温容器需要长时间保持贮存安全温度在摄氏60度或以上,通常都需要依赖外部的交流电源供电保温。此类可携式保温容器除了耗能,还受制于必需在可供交流电的场合使用。故此市面上的保温容器并无法达到真正便利可携带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上述的缺失,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交流电驱动的主动式控温装置,实现低功耗、环保、高安全性且能长时间保温的效果。
[0004]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包括绝缘外壳、真空隔热层、盛物容器、顶盖以及加热模块。绝缘外壳设有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提供高频交变电流。真空隔热层为金属材质,且设置于绝缘外壳内。盛物容器设置于绝缘外壳内。顶盖盖设于绝缘外壳上。加热模块与主控单元电性连接。加热模块包括导电线圈及热电偶。导电线圈接收来自主控单元的高频交变电流以持续产生交变磁场。热电偶与导电线圈与主控单元连接,用以反馈温度供主控单元调节操作电压来改变高频交变电流。导电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令真空隔热层的金属发热并与盛物容器之间进行热交换。
[000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更包括绝缘内壳。加热模块位于绝缘内壳与真空隔热层之间。
[000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绝缘外壳、主控单元、真空隔热层、绝缘内壳与加热模块设置于一个封闭系统的空间内。
[000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导电线圈的形状设计包括二维平面的圆形形状设计。
[000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导电线圈的形状设计包括三维对称的形状设计。
[000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导电线圈更包括本体部及多个突出部。这些突出部连接所述本体部且立于所述本体部,且这些突出部根据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00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本体部的形状包括圆形。
[00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突出部的形状包括菱形、圆形、沙漏形或四边形。
[00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主控单元与电力来源连接,主控单元包括交直流高频转换电路,且交直流高频转换电路用以将来自电力来源的直流电流转换成高频交变电流。
[00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电力来源包括行动电源、USB电源或内建于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内的电池。
[0014]承上述,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中,真空隔热层内的金属与导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之间借由电磁感应而发热,进一步与盛物容器之间产生热交换,以达到盛物容器内容物加热或保温的效果。热电偶反馈温度以调节发热功率,提升了使用安全性。并且,借由将导电线圈的形状设计为三维对称的形状设计,可有效地提升发热区域的受热均匀性。此外,主控单元内设有交直流高频转换电路,可将直流电流转换成所述高频交变电流,因此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可不需受制于可供交流电的场合使用,让使用者可以方便携带至各种不同场合加热或满足长时间保温的需求,实现一个低功耗且安全性高的便携式的主动控温装置。
[0015]针对有关本技术申请的创造性贡献,虽现有技术的技术手段已有提出可携式保温容器,然而其冷却/加热组件/系统并未具有如本技术的感应加热所具有的特定用途和配置。举例来说,关于本专利申请所具有的至少部分技术特征:“加热模块,与所述主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导电线圈,接收来自所述主控单元的所述高频交变电流以持续产生交变磁场;及热电偶,与所述导电线圈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用以反馈温度供所述主控单元调节操作电压来改变所述高频交变电流;其中所述导电线圈产生的所述交变磁场令所述真空隔热层的金属发热并与所述盛物容器之间进行热交换”,其达到的技术效果为“所述导电线圈产生的所述交变磁场令所述真空隔热层的金属发热并与所述盛物容器之间进行热交换”。然而,现有技术的技术手段常使用的是加热线、电阻式加热器、或是包括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珀尔帖组件的热电系统,而不是如本技术所述的感应式发热。在结构上,本专利申请是对整个绝缘内壳或真空隔热层进行感应加热,而现有技术的技术手段的冷却/加热组件/系统是自身进行加热/冷却,并且从该部分辐射或吸收热能。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技术手段相比,本专利申请能提供更低功耗且安全性更高的便携式的主动控温装置。
附图说明
[0016]当结合附图阅读时,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能容易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各方面。应注意的是,各个特征可以不按比例绘制。实际上,为了便于论述,可任意增大或减小各种特征的尺寸。
[0017]以下所参照的附图为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的爆炸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以环绕方式制成的二维导电线圈图;
[0021]图4为一比较实施例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在一加热条件下的温度变化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处于与图4比较实施例相同加热条件下的温度变化图;
[0023]图6表示本技术实施例1利用红外线测温仪量度真空隔热层的温度分布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的爆炸图;
[0025]图8为在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三维导电线圈的不同实施态样的展开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利用红外线测温仪量度真空隔热层的温度分布图;以及
[0027]图10表示以一般电阻式加热方法加热后,利用红外线测温仪量度真空隔热层的温
12的操作电压落在3至12伏特的范围内,高频交变电流落在1至3.5安培的范围内,整体主控单元12输出的功耗可以控制在低于30瓦特范围内。
[0039]由于导电线圈62设置在真空隔热层20、热电偶64、绝缘内壳30之间,借由电磁感应加热(Induction heating)的原理,真空隔热层20的金属能够与导电线圈62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而产生热能。热能可有效地与盛物容器40之间产生热交换,有利增加对盛物容器40内的内容物加热或保温的效果,实现低耗能、低电压、低电流及能在不使用主动式散热的高安全控温效果。
[0040]此外,绝缘外壳10、主控单元12、真空隔热层20、绝缘内壳30与加热模块60能设置于一个封闭系统的空间内,实现防水的功能。
[00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的技术效果,于此举出一比较实施例,比较实施例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大致上类似于图1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100,其主要差异在于:比较实施例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不设有如图1中的真空隔热层2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设有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提供高频交变电流;真空隔热层,为金属材质,且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盛物容器,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内;顶盖,盖设于所述绝缘外壳上;及加热模块,与所述主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导电线圈,接收来自所述主控单元的所述高频交变电流以持续产生交变磁场;及热电偶,与所述导电线圈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用以反馈温度供所述主控单元调节操作电压来改变所述高频交变电流;其中,所述导电线圈产生的所述交变磁场令所述真空隔热层的金属发热并与所述盛物容器之间进行热交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绝缘内壳,其中所述加热模块位于所述绝缘内壳与所述真空隔热层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绝缘外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真空隔热层、所述绝缘内壳与所述加热模块设置于一个封闭系统的空间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主动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导电线圈的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启康廖敏璍
申请(专利权)人:麦启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