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47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及汽车,该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包括第一阻止构件和第二阻止构件。第一阻止构件包括与车身框架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与前轮相对的一级阻止部,以及位于第一固定部和一级阻止部之间的溃缩部。第二阻止构件的一端形成有与车身框架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另一端面向一级阻止部。第一阻止构件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部分变形,以吸收汽车前轮受到的撞击能量。第一阻止构件部分变形时,一级阻止部靠近溃缩部的侧面抵靠于第二阻止构件的另一端,将大部分能量传递至车身框架上,以降低前轮侵入客舱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因此,该汽车具有碰撞安全性能好的优点。该汽车具有碰撞安全性能好的优点。该汽车具有碰撞安全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在整车64ODB碰撞试验(车辆以64km/h的速度与正面40%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中,碰撞侧前轮由于受到偏置碰撞力作用会向内侧偏转,轮胎偏转后挤压车身,引起车身变形,导致制动踏板行程空间被挤压,制动踏板功能丧失,无法满足碰撞要求。
[0003]目前,对于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整车碰撞实验过程中,一般通过在车架上设置第二支撑或具有加强板的车架纵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车轮后移侵入驾驶室。但在64ODB碰撞试验过程中,车架纵梁较早发生弯折变形,第二支撑或具有加强板的车架纵梁跟随车架后移,同时由于车架宽度的限制,导致轮胎轮罩在碰撞中与第二支撑或具有加强板的车架纵梁接触面积小,碰撞冲击完全传递至车身,挤压了驾驶舱,导致碰撞结果无法满足要求。
[0004]因此,现有的第二支撑或具有加强板的车架纵梁存在碰撞安全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第二支撑或具有加强板的车架纵梁存在碰撞安全性能差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阻止组件安装于车身框架上、并位于汽车的前轮后部。阻止组件包括第一阻止构件和第二阻止构件。其中,第一阻止构件包括与车身框架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与前轮相对的一级阻止部,以及位于第一固定部和一级阻止部之间的溃缩部。第二阻止构件的一端形成有与车身框架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另一端面向一级阻止部。其中,在一级阻止部受力使得溃缩部变形时,一级阻止部靠近溃缩部的侧面抵靠于第二阻止构件的另一端。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阻止构件与汽车前轮无相对运动,可以尽可能的贴近汽车前轮,同时第一阻止构件是连接在车身框架上的,当汽车的前端发生碰撞时,一级阻止部可以做到完全与车轮重合。第一阻止构件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部分变形,以吸收部分汽车前轮受到的撞击能量。另外,第二阻止构件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一阻止构件发生部分变形时,一级阻止部靠近溃缩部的侧面能够抵靠于第二阻止构件的另一端上,使得汽车前轮被碰撞时会将大部分能量通过第一阻止构件和第二阻止构件传递至车身框架上,以降低前轮侵入客舱的风险。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具有碰撞安全性能好的优点。
[0008]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一级阻止部、溃缩部和第一固定部围绕形成有U形空间,U形空间的开口与溃缩部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侧,第二阻止构件的另一端延伸至U形空间内。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阻止构件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阻止构件的U形空间内,能
够保证汽车前轮受到碰撞而使其前轮后移时,一级阻止部能与第二阻止构件的另一端充分接触,还能增加第二阻止构件的另一端的受力面积,使得第二阻止构件能将尽可能多的碰撞冲击能量传递至车身框架上,以降低前轮侵入客舱的风险,进一步保证了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0010]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一级阻止部、溃缩部和第一固定部均呈梁状结构。溃缩部的两端分别与一级阻止部和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或者,一级阻止部、溃缩部和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且一级阻止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溃缩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一级阻止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阻止部与第一固定部是平行设置的,溃缩部与一级阻止部是垂直设置的,此种结构增大了第一阻止构件的强度,减小在碰撞过程中第一阻止构件受到撞击冲击力而发生的损坏。
[0012]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一级阻止部位于U形空间外的一端在一级阻止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突出于溃缩部的端部,第一固定部和一级阻止部的突出部分均设置有连接孔。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阻止部在其长度延伸方向突出于溃缩部的端部的部分能够增大一级阻止部在碰撞过程中与前轮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第一固定部和一级阻止部的突出部分上连接孔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阻止构件方便稳定的安装于车身上。
[0014]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第二阻止构件包括主体部和二级阻止部。其中,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于主体部的一端,二级阻止部固定连接于主体部的另一端,且二级阻止部的至少部分位于U形空间内。在一级阻止部受力使得溃缩部变形时,一级阻止部靠近溃缩部的侧面抵靠于二级阻止部上。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级阻止部的设置增大了碰撞过程中第二阻止构件与第一阻止构件的接触面积,主体部的设置增加了第二阻止构件的强度,提高了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0016]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溃缩部和一级阻止部的内部均设置为蜂窝结构。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其他可变形结构,一级阻止部与溃缩部内部设置为蜂窝状结构,能够在保证溃缩部和一级阻止部发生变形的情况下使其具有一定的刚度,进而使得第一阻止构件受力时,阻止部与溃缩部会产生形变来吸收部分碰撞冲击能量,也能使得变形过程有一定的过渡时间,避免将碰撞冲击直接传递至车身框架上。
[0018]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二级阻止部和第二固定部均设置为板状结构,主体部设置为盒状结构,且二级阻止部的周侧设置有加强肋。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级阻止部设置为板状结构能够增大与一级阻止部的接触面积,第二固定部设置为板状结构能够更好得稳定连接于车身框架上,主体部设置为盒状结构能够起到更好地支撑作用。加强肋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第二阻止构件的强度,避免其受到碰撞后发生损坏。
[0020]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框架和前轮,车身框架包
括车架和门槛,汽车还包括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其中,第一阻止构件的第一固定部与门槛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一级阻止部形成第一阻止构件的自由端,且第一阻止构件的溃缩部沿汽车的长度方向延伸,一级阻止部朝向前轮的轮罩。第二阻止构件的第二固定部与车架固定连接,第二阻止构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第二阻止构件的主体部沿汽车的长度方向延伸。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发生碰撞,且前轮后移时,前轮轮罩会与一级阻止部抵接,一级阻止部在受力作用下会使其溃缩部发生变形,以进行吸能处理。另外在一级阻止部受力使得溃缩部变形时,一级阻止部会抵靠于第二阻止构件上,此时,碰撞能量会通过第一阻止构件和第二阻止构件传递至车架上,避免前轮在被碰撞时挤压驾驶舱。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具有碰撞安全性能好的优点。
[0022]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第二阻止构件的第二固定部与车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第一阻止构件和第二阻止构件在所述汽车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阻止构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所述阻止组件安装于车身框架上、并位于汽车的前轮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组件包括第一阻止构件和第二阻止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阻止构件包括与所述车身框架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前轮相对的一级阻止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一级阻止部之间的溃缩部;所述第二阻止构件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车身框架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另一端面向所述一级阻止部;其中,在所述一级阻止部受力使得所述溃缩部变形时,所述一级阻止部靠近所述溃缩部的侧面抵靠于所述第二阻止构件的所述另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阻止部、所述溃缩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围绕形成有U形空间,所述U形空间的开口与所述溃缩部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阻止构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U形空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阻止部、所述溃缩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均呈梁状结构;所述溃缩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级阻止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或者,所述一级阻止部、所述溃缩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且所述一级阻止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溃缩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一级阻止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互相垂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阻止部位于所述U形空间外的一端在所述一级阻止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突出于所述溃缩部的端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一级阻止部的突出部分均设置有连接孔。5.如权利要求2

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轮的阻止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传洁俞敬严卫郭杨永强武磊于丹王普李冠中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