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39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防止相邻的放电单元之间的误放电,而且可靠地发生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的写入放电,由此能够进行良好的图像显示的等离子体显示屏,在放电单元(15)中,具有凹部(16)使得电介质层(3)与显示电极(5)重合,设置扫描电极(6)以及维持电极(7),使得凹部(16)与扫描电极(6)重合的面积大于凹部(16)与维持电极(7)重合的面积,在凹部(16)中限制放电区,防止邻接的放电单元(15)之间的误放电,使扫描电极(6)与数据电极(11)之间的写入放电稳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显示器件众所周知的等离子体显示屏
技术介绍
在等离子体显示屏(以下,记为PDP)中,通过气体放电发生紫外线,由该紫外线激励荧光体发光,进行图像显示。在PDP中,大致在驱动方面有AC型和DC型,在放电形式方面有面放电型和相对放电型。从高精细化、大画面以及构造的简洁性而产生的制造方便性出发,当前的现状是3电极构造的面放电型的PDP为主流。其构造是通过相对配置具有多个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的前面板,以及具有对于显示电极正交的多个数据电极的背面板,在显示电极与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分形成放电单元,而且在放电单元内具备荧光体层。如果依据该结构,则能够较厚地形成荧光体层,适于使用了荧光体的彩色显示,这一点公开在作为非专利文献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大全」(内池平树,御子柴茂生共著,(株)工业调查会,1997年5月1日,p79-p80)中。使用了这种PDP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与液晶屏相比较由于能够进行高速显示,视角宽,容易大型化,并且是自发光型,因此具有显示品质高等的特征。为此,最近在平面屏显示器中特别引起关注,作为在大量人群聚集场所中的显示装置或者用于在家庭中大画面图像娱乐的显示装置,使用在各种用途中。另一方面,对于这种PDP,高精细化方面的要求强烈,为了与此相对应,需要使放电单元的排列间隔狭窄。在以狭窄的间隔排列了放电单元的情况下,存在相邻的放电单元之间发生误放电的问题,对于图像显示产生不良影响。进而,为了进行没有不点亮等缺陷的良好的图像显示,在PDP的图像显示时进行的写入动作时,需要可靠地发生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的写入放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现状而产生的,目的在于实现即使是高精细化也能够防止相邻的放电单元之间的误放电,而且通过可靠地发生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的写入放电,能够进行良好的图像显示的PDP。本专利技术的PDP是通过相对配置形成多个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覆盖其显示电极形成电介质层的前面板,以及形成多个对于显示电极正交的数据电极的背面板,使得在内部形成放电空间,在显示电极与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分形成了放电单元的等离子体显示屏,在放电单元中电介质层具有凹部使得与显示电极重合,并且构成为使得该凹部与扫描电极重合的面积大于凹部与维持电极重合的面积。依据该结构,则在凹部限制放电,防止对于相邻单元的误放电,同时,能够可靠地进行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的写入放电,能够实现显示品质高的PDP。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PDP的概略结构的剖面斜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PDP的放电单元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3是模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中的放电状况的前面板的剖面图。图4是该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5是该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6是该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的PDP的放电单元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8是该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9是该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10是该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11是该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12是该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13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3的PDP的放电单元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14是模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3中的放电状况的前面板的剖面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3的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16是该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17是该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18是该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19是该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20是该PDP的放电单元的其它结构中的前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屏。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PDP的概略结构的剖面斜视图。前面板1成为例如在玻璃那样的透明而且绝缘性的基板2上设置了电介质层3以及由MgO蒸镀膜的保护膜4覆盖的多个显示电极5的构造。这里,显示电极5由一对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组成,扫描电极6与维持电极7隔开放电间隔MG相对。而且,扫描电极6由透明电极6a以及在其上面形成的例如由Cr/Cu/Cr或者Ag等金属材料形成的不透明的总线电极6b构成。另外,同样,维持电极7由透明电极7a和在其上面形成的由例如Cr/Cu/Cr或者Ag等金属材料形成的不透明的总线电极7b构成。另外,背面板8成为例如在玻璃那样的绝缘性的基板9上设置由电介质层10覆盖的多个数据电极11,在电介质层10上的数据电极11之间,与数据电极11平行设置了条带形的间壁12。进而,在电介质层10的表面与间壁12的侧面条带形地设置了荧光体层13的构造。而且,前面板1与背面板8把放电空间14夹在中间对向配置成使得扫描电极6以及维持电极7与数据电极11正交。而且在放电空间14中,作为放电气体,封入氦,氖,氩,氙中的至少一种稀有气体。由间壁12划分出的数据电极11与扫描电极6以及维持电极7的交叉部分的放电空间14作为放电单元15进行动作。实施形态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PDP的放电单元15中的前面板1的部分放大图,图2(a)是从放电单元15一侧观看的平面图、另外图2(b)是图2(a)的X-X向视剖面图。图3是模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中的放电状况的前面板1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电介质层3在每一个放电单元15中,其一部分与形成显示电极5的扫描电极6以及维持电极7重合,在基板2一侧具有成为凹形的凹部16。在实施形态1中,作为凹部16的形状,采用在与扫描电极6重合的部分中扩展的形状,构成为使得凹部16与扫描电极6重合的面积大于凹部16与维持电极7重合的面积。另外,在图2(a)中用双点划线示出间壁12搭接到前面板1的位置。如图2所示,在放电单元15中,在凹部16及其以外的区域中,由于电介质层3的厚度不同,因此作为电容器的静电电容不同,另外,放电电压也不同。从而,电介质层3的膜厚小的凹部16由于静电电容大,在底部电荷易于聚集,因此放电电压低,放电的发生以及维持很容易。另一方面,在凹部16以外的区域由于静电电容小,电荷难以聚集,因此放电电压高,放电的发生以及维持受到抑制。从而,如图3(a)所示,在具有实施形态1中的凹部16的情况下,在放电单元15中在凹部16限制放电17。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在没有凹部16的情况下,如放电18那样扩展放电区,在邻接放电单元15之间发生漏泄的异常放电。从而,如果依据实施形态1,则能够抑制这种异常放电。进而,在实施形态1中,使凹部16与扫描电极6的重合面积大于凹部16与维持电极7的重合面积。为此,在PDP的图像显示之际进行的写入动作时,能够可靠地发生扫描电极6与数据电极11之间的写入放电,能够提高图像显示的品质。另外,如上述那样,由凹部16限制放电区,如图2(a)所示,由于在间壁12的内侧设置凹部16,因此能够抑制间壁12附近的放电。其结果间壁12通过放电而带电,通过离子冲击被腐蚀,进而被腐蚀了的间壁12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屏,该等离子体显示屏通过对向配置形成有多个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并形成有覆盖该显示电极的电介质层的前面板,以及形成有多个对于显示电极正交的数据电极的背面板,使得在内部形成放电空间,在显示电极与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分形成了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放电单元中电介质层具有与显示电极重合的凹部,构成为使得该凹部与扫描电极重合的面积大于该凹部与维持电极重合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2-7-4 195500/2002;JP 2002-7-12 203834/2002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屏,该等离子体显示屏通过对向配置形成有多个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并形成有覆盖该显示电极的电介质层的前面板,以及形成有多个对于显示电极正交的数据电极的背面板,使得在内部形成放电空间,在显示电极与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分形成了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放电单元中电介质层具有与显示电极重合的凹部,构成为使得该凹部与扫描电极重合的面积大于该凹部与维持电极重合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凹部在与扫描电极重合的部分中是扩展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放电单元中偏向扫描电极一侧形成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谷守男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