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25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简化穿戴之前阶段的动作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中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的前身区域、位于胯下的胯下区域和位于背部侧的后身区域。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一对侧翼部,其配置于后身区域,并与吸收体相比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以及带,其分别设置于一对侧翼部,以贴合于前身区域的状态将吸收性物品固定于所述穿戴者的躯干。带具有:带基部;刺毛部,其配置于带基部,并可与前身区域相卡合;以及手捏部,其配置于带基部的宽度方向的前端部,在带基部向侧翼部的皮肤面侧折叠的状态下,手捏部向带基部相反侧折弯。侧折弯。侧折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收性物品


[0001]本技术涉及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0002]在吸收尿、体液等吸收性物品中,已知带式(tape type)的吸收性物品(例如,专利文献1)。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40066号公报
[0004]吸收性物品以折叠的状态包装而出厂,在穿戴时展开。带式的吸收性物品在穿戴之前阶段存在需要展开吸收性物品的动作和用手指捏住用于固定吸收性物品的带的动作的情况,这可能会使吸收性物品的穿戴之前阶段的动作变得繁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简化穿戴之前阶段的动作的吸收性物品。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技术中,在带基部向所述侧翼部的皮肤面侧被折叠的状态下,将带的手捏部向与带基部相反侧折弯。
[0007]详细地,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下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的身体前方区域、位于胯下的胯下区域、以及位于背部侧的后身区域,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其被配置为包含所述胯下区域;一对侧翼部,其配置于所述后身区域,并与所述吸收体相比向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以及带,其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侧翼部,以贴合于所述前身区域的状态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固定于所述穿戴者的躯干,所述带具有:带基部;刺毛部,其配置于所述带基部,并可与所述前身区域相卡合;以及手捏部,其配置于所述带基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前端部,在所述带基部向所述侧翼部的皮肤面侧被折叠的状态下,所述手捏部向与所述带基部相反侧折弯。
[0008]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刺毛部的前端部可与所述手捏部的末端部相邻接。
[0009]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侧翼部可包含外饰片和侧片而构成,所述外饰片用于形成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外饰面;所述侧片接合于所述外饰片的皮肤面侧,并用于形成立体褶裥。
[0010]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折叠状态下,所述侧翼部可将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折线为起点而折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在所述带基部向所述侧翼部的皮肤面侧被折叠状态下,所述手捏部可被夹在所述带基部和所述侧片之间。
[0011]上述吸收性物品可包括:前侧片,其接合于所述前身区域的外饰面,并在表面形成可与所述带的所述刺毛部相卡合的圆毛部。
[0012]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手捏部的非皮肤面侧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赋予不同于比所述手捏部更靠近所述带基部的基端部侧的位置的颜色。
[0013]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手捏部的非皮肤面侧的至少一部分的触感可以不同于比所述手捏部更靠近所述带基部的基端部侧的位置。
[0014]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手捏部的非皮肤面侧的至少一部分的静摩擦系数可以大于比所述手捏部更靠近所述带基部的基端部侧的位置。
[0015]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技术中,在侧翼部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将第一折线为起点而向宽度方向的内侧被折叠且所述侧翼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将第二折线为起点而向宽度方向的外侧被折叠的状态下,带的手捏部位于比第二折线更靠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0016]具体地,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中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的前身区域、位于胯下的胯下区域、以及位于背部侧的后身区域,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其被配置为包含所述胯下区域;一对侧翼部,其配置于所述后身区域,并与所述吸收体相比向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以及带,其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侧翼部,以贴合于所述前身区域的状态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固定于所述穿戴者的躯干,所述带具有:带基部;刺毛部,其配置于所述带基部,并可与所述前身区域相卡合;以及手捏部,其配置于所述带基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前端部,在所述侧翼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将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折线为起点而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被折叠且所述侧翼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将比所述第一折线更靠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第二折线为起点而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被折叠的状态下,所述手捏部位于比所述第二折线更靠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0017]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向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带基部的末端可以与所述第二折线重叠。
[0018]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在所述侧翼部的内侧将所述第一折线为起点而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被折叠且所述侧翼部的外侧将所述第二折线为起点而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被折叠的状态下,向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手捏部的至少前端部可不与所述侧翼部重叠。
[0019]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侧翼部可包含外饰片和侧片而构成,所述外饰片用于形成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外饰面;所述侧片接合于所述外饰片的皮肤面侧,并用于形成立体褶裥。
[0020]上述吸收性物品可以包括:前侧片,其接合于所述前身区域的外饰面,并在表面形成有可与所述带的所述刺毛部相卡合的圆毛部。
[0021]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手捏部的非皮肤面侧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赋予不同于比所述手捏部更靠近所述带基部的基端部侧的位置的颜色。
[0022]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手捏部的非皮肤面侧的至少一部分的触感可以不同于比所述手捏部更靠近所述带基部的基端部侧的位置。
[0023]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手捏部的非皮肤面侧的至少一部分的静摩擦系数可以大于比所述手捏部更靠近所述带基部的基端部侧的位置。
[0024]上述吸收性物品可以包括:第一临时卡合部,其在所述侧翼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将所述第二折线为起点而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被折叠的状态下,临时卡合所述带和所述侧翼部的外饰面;第二临时卡合部,其在所述侧翼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将所述第二折线为起点而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被折叠的状态下,临时卡合所述侧翼部的外饰面;
以及第三临时卡合部,其在所述侧翼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将所述第一折线为起点而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被折叠的状态下,临时卡合所述侧翼部的外饰面和内饰面,所述第一临时卡合部和所述第三临时卡合部的卡合力比所述第二临时卡合部的卡合力小。
[0025]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第一临时卡合部和/或所述第三临时卡合部可形成为在所述宽度方向并列多个。
[0026]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在并列形成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第一临时卡合部和/或所述第三临时卡合部中,配置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卡合部的卡合力可以比配置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卡合部的卡合力小。
[0027]根据本技术,可以简化穿戴吸收性物品的前阶段的动作。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实施方式一的尿布的立体图。
[0029]图2为实施方式一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
[0030]图3为沿宽度方向切断实施方式一的非穿戴状态的尿布的长度方向的中心时的剖视图。
[0031]图4为从皮肤面侧观察了实施方式一的伸长后的状态的尿布时的俯视图。
[0032]图5为实施方式一的尿布的侧翼部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俯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下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的前身区域、位于胯下的胯下区域、以及位于背部侧的后身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其被配置为包含所述胯下区域;一对侧翼部,其配置于所述后身区域,并与所述吸收体相比向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以及带,其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侧翼部,以贴合于所述前身区域的状态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固定于所述穿戴者的躯干,所述带具有:带基部;刺毛部,其配置于所述带基部,并可与所述前身区域相卡合;以及手捏部,其配置于所述带基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前端部,在所述带基部向所述侧翼部的皮肤面侧折叠的状态下,所述手捏部向与所述带基部相反侧折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刺毛部的前端部与所述手捏部的末端部相邻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部包含外饰片和侧片而构成,所述外饰片用于形成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外饰面;所述侧片接合于所述外饰片的皮肤面侧,并用于形成立体褶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折叠状态下,所述侧翼部以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折线为起点而折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在所述带基部向所述侧翼部的皮肤面侧折叠的状态下,所述手捏部被夹在所述带基部和所述侧片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片,其接合于所述前身区域中的外饰面,并在表面形成有可与所述带的所述刺毛部相卡合的圆毛部。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捏部的非皮肤面侧的至少一部分被赋予与比所述手捏部更靠近所述带基部的基端部侧不同的颜色。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捏部的非皮肤面侧的至少一部分的触感与比所述手捏部更靠近所述带基部的基端部侧的触感不同。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捏部的非皮肤面侧的至少一部分的静摩擦系数大于比所述手捏部更靠近所述带基部的基端部侧的静摩擦系数。9.一种吸收性物品,其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下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的前身区域、位于胯下的胯下区域、以及位于背部侧的后身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其被配置为包含所述胯下区域;
一对侧翼部,其配置于所述后身区域,并与所述吸收体相比向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以及带,其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侧翼部,以贴合于所述前身区域的状态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固定于所述穿戴者的躯干,所述带具有:带基部;刺毛部,其配置于所述带基部,并可与所述前身区域相卡合;以及手捏部,其配置于所述带基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前端部,在所述侧翼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以沿所述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英聪
申请(专利权)人: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