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LA全降解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92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口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LA全降解口罩,包括口罩本体、鼻梁条、耳带,其所述口罩本体由外PLA层和内PLA层相互复合构成,所述外PLA层为纳米纤维直径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LA全降解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口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LA全降解口罩。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防止病原体对人体的侵害,目前市场上的防护性口罩大多为一次性即抛型的熔喷布口罩;基于成本考虑与加工便利性,目前大多数熔喷布口罩为聚丙烯纤维制成,其在自然环境中较难降解,并且分解中形成的降解物含有微塑料,微塑料颗粒会渗入土壤、随水流进入水循环系统,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在大规模疫情侵袭之际,这类口罩的大量使用,更为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并且,自然环境下较难降解的熔喷布口罩,在使用后即弃后还有可能成为新的隐性传播源点,导致疫情的防控压力剧增。
[0003]生物基聚乳酸(PLA)纤维是以提取玉米、小麦等植物中的淀粉并经过生物菌发酵技术转化成乳酸,再经聚合、纺丝而制成的合成纤维。其兼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点,同时又具备完全生物降解和自然生物循环利用的特点。
[0004]此前市面上有利用PLA材料作为口罩面料,但为了确保兼具防护性和透气性,其需要与聚丙烯纤维熔喷布材料复合形成多层复合面料,其难以做到全降解的功效;近来采用全聚乳酸纤维作为口罩面料,制作的具有防护性口罩已具有一定的技术发展,如专利CN212368385U公开的一种聚乳酸纤维抑菌可降解口罩,其口罩本体采用五层过滤布结构,第一过滤布为具有吸水性能的软亲肤聚乳酸纤维纺粘无纺布,第二过滤布和第三过滤布为经过驻极处理熔喷布(优选为聚乳酸纤维熔喷布),第四过滤布为聚乳酸纤维水刺无纺布,第五过滤布为做了防水处理的聚乳酸纤维纺粘无纺布,其利用聚乳酸天然抑菌亲肤,丢弃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可以达到可降解的目的。但其为了确保抑菌效果,口罩本体采用了五层聚乳酸纤维结构,但其具备保温隔热、防潮防湿的效果特点,故在佩载时多少会存在透气性差的缺点,同时,口罩内二氧化碳难以释放,在长时间佩戴后,佩戴者会有气闷感,不适宜长期佩戴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LA全降解口罩,其生产加工过程简单,能够作为抗菌、抗病毒的防护性口罩使用的同时,口罩具备呼吸顺畅以及佩戴舒适的效果。
[0006]一种PLA全降解口罩,包括口罩本体、鼻梁条、耳带,其口罩本体由外向内由外PLA层和内PLA层构成,所述外PLA层为纳米纤维直径10

500nm均匀分布的PLA无纺布,外PLA层的厚度为0.2

0.3mm;所述内PLA层为纳米纤维直径100

500nm均匀分布的PLA无纺布,内PLA层的厚度为0.2

0.3mm;PLA材质的鼻梁条埋设于外PLA层和内PLA层之间;所述的耳带为弹性PLA材质制成;所述外PLA层、内PLA层、鼻梁条、耳带通过超声波吻合固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口罩本体均由呈条带状的上片部、中片部、下片部构成,上片部与中片部之间的上过渡沿、中片部与下片部之间的下过渡沿通过超声波吻合固定,并使口罩本体自然状态下呈拱罩状。
[0008]进一步的,所述鼻梁条埋设于上片部中部;所述中片部至少足以覆盖口鼻区域;所述下片部至少足以覆盖下颌中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片部、中片部、下片部均呈中部较宽而两侧较窄的条带状。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中片部呈中部向上下两侧凸起的弧面,并至少足以覆盖口鼻区域;所述中片部左右两侧延伸形成至少可覆盖两颊的左、右条带。
[0011]进一步的,上片部中部上侧呈向上凸起的脊状。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鼻梁条设置于上片部中部的脊状凸起下方。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片部、中片部、下片部的任一边沿折合并超声波吻合形成环状沿。
[0014]进一步的,所述内PLA层内侧呈光滑表面,通过采用手感剂对内PLA层进行处理,能够使内PLA层形成光滑表面、从而带来亲肤的接触效果。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外PLA层的克重为25

35g/m2;所述的内PLA层的克重为25

30g/m2。
[0016]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0017]1. 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生产工艺简单,同时PLA材料具有完全的生物可降解性,可以土埋或生物降解的形式进行废弃物处理,在处理后3

6个月可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0018]2. 基于口罩本体的内、外PLA层的设计,通过纳米纤维直径10

500nm均匀分布的PLA无纺布的外PLA层,能够以物理阻隔的方式,有效防止或减少空气中的粉尘、烟、雾和微生物等物质进入人体呼吸器官;相对于静电熔喷布式防护口罩,其采用物理阻隔的方式,避免了因水汽沾湿,造成熔喷布口罩面料的静电减少、消失而无法有效吸附粉尘、细菌等颗粒的弊端,能够有效延长口罩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产品存储难度;采用该外PLA层配合纳米纤维直径100

500nm均匀分布的PLA无纺布,能够为口罩带来良好的呼吸顺畅度;并且,通过采通用亲肤处理的形式,能够提高口罩的佩戴舒适性;
[0019]3.合理地设计口罩的形状,能够提高口罩佩戴时的防护效果;并且,能够减少佩戴时使用者交流谈话等脸部运动动作而产生的口罩松脱现象。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分层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口罩本体上、中、下片部的分离状态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口罩形态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穿戴状态示意图。
[0024]其中,附图中的各项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如下:
[0025]外PLA层01、内PLA层02、口罩本体1、环状沿10、上片部11、中片部12、下片部13、鼻梁条2、耳带3、上过渡沿41、下过渡沿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0027]如图1

4所示,一种PLA全降解口罩,包括外PLA层01和内PLA层02相互复合的口罩本体1,PLA材质的鼻梁条2和弹性PLA材质的耳带3,其中:
[0028]通过采用克重为25

35g/m2的、厚度为0.2

0.3mm的、纳米纤维直径10

500nm均匀分布的PLA无纺布作为外PLA层01;采用克重为25

30g/m2的、厚度为0.2

0.3mm的、纳米纤维直径100

500nm均匀分布的PLA无纺布作为内PLA层02,并通过采用喷涂手感剂对内PLA层02进行处理,使内PLA层02内侧呈具有亲肤质感的光滑表面。
[0029]而后,如图1所示,通过热复合工艺,形成外PLA层01和内PLA层02相互复合的口罩本体1材料;并且,对应地将PLA材质的鼻梁条2埋设于内P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LA全降解口罩,包括口罩本体、鼻梁条、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由外PLA层和内PLA层相互复合构成,所述外PLA层为纳米纤维直径10

500nm均匀分布的PLA无纺布,外PLA层的厚度为0.2

0.3mm;所述内PLA层为纳米纤维直径100

500nm均匀分布的PLA无纺布,内PLA层的厚度为0.2

0.3mm;PLA材质的鼻梁条埋设于外PLA层和内PLA层之间;所述的耳带为弹性PLA材质制成;所述外PLA层、内PLA层、鼻梁条、耳带通过超声波吻合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LA全降解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罩本体均由呈条带状的上片部、中片部、下片部构成,上片部与中片部之间的上过渡沿、中片部与下片部之间的下过渡沿通过超声波吻合固定,并使口罩本体自然状态下呈拱罩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LA全降解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梁条埋设于上片部中部;所述中片部至少足以覆盖口鼻区域;所述下片部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扬梁瀚中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市星泰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