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润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67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润导管,包括管体和与管体后端连接的接头,管体在靠近前端处设有导液口,管体内部具有管腔,接头具有导液管,管体的管腔与导液口和导液管连通,其特征在于,管体在靠近前端的外壁上设有气囊,气囊与管体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导液口在气囊和管体的前端之间,所述接头还具有充气管,充气管中设有充气阀,管体的内部设有通气管,通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气囊和充气阀连通,管体和气囊的外表面上固化有亲水润滑涂层,管体在靠近接头处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幅降低导管与人体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患者组织损伤和不适感;防滑纹有助于医护人员把持使用,气囊充气可以鼓起来,防止导管掉出来,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和可靠性。和可靠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润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超润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导尿管和胃管等医用导管,一端需要插入人体内,而且很大部分的管体也插入在人体内。这些导管的材质主要包括乳胶、天然橡胶、聚氯乙烯、硅橡胶等,由于这些材质表面润滑度不够,在插入或者拔出的过程中,与人体产生摩擦,容易对患者组织产生损伤,同时还伴随较为强烈的疼痛感。于是人们对导管进行润滑处理,其中比较常用的润滑方法是,在使用前,在导管外壁上涂覆硅油等润滑剂,起到了润滑作用,但是因使用中硅油不能稳定在导管表面,插入或拔出体内时依旧对组织造成伤害,而且在使用前需要医务人员涂覆,增加了医务人员工作量。涂覆有润滑剂的导管,比较滑,不便于抓取,使用过程中容易从手上掉出来。此外,导管插入人体后,没有固定装置,很容易从人体中掉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超润导管,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使用便利性和可靠性,以及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润导管,包括管体和与管体后端连接的接头,管体在靠近前端处设有导液口,管体内部具有管腔,接头具有导液管,管体的管腔与导液口和导液管连通,其特征在于,管体在靠近前端的外壁上设有气囊,气囊与管体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导液口在气囊和管体的前端之间,所述接头还具有充气管,充气管中设有充气阀,管体的内部设有通气管,通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气囊和充气阀连通,管体和气囊的外表面上固化有亲水润滑涂层,管体在靠近接头处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纹。/>[0005]本技术提供的超润导管,亲水润滑涂层固化在管体和气囊的外表面,浸水数秒即可产生润滑作用,大幅降低导管与人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推送性,减少患者组织损伤和不适感;防滑纹有助于医护人员把持使用,避免导管滑脱,导管插入人体后,气囊充气可以鼓起来,防止导管掉出来,不需要医务人员采用其他措施来固定,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使用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超润导管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超润导管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3为图1的A

A向截面放大视图。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见图1和图2,超润导管包括管体1、端头2和接头3。管体1为中空的圆柱形管状,
内部具有管腔,可采用硅胶、PVC、PE或PP材料制作。端头2和接头3分别与管体1的前端和后端连接,端头2为圆锥形,内部具有造影剂,造影剂可以是碘制剂和硫酸钡等,使插入于人体内的端头2容易被X光造影设备检测到,便于医务人员准确确定端头在人体内的位置。管体1在靠近端头2的前端设有导液口11,导液口11与管体1的管腔连通。接头3具有导液管31,导液管31与管体1的管腔连通,导液管31的外端为开口。
[0011]管体1的外部设有气囊4,气囊4在管体1靠近端头2的前端,与管体1的外壁密封连接,导液口11在端头2与气囊4之间。接头3还具有充气管32,充气管32中设有充气阀33。参见图3,管体1的内部设有通气管5,通气管5的一端与气囊4连通,另一端与充气阀33连通。管体1插入人体正确位置后,气囊4在人体内,打开充气阀33,用充气装置往通气管5内充气,气体通过通气管5进入到气囊4中,使气囊4鼓起来,充气完成后,取走充气装置,充气阀33关闭,气体留在气囊4中,使气囊4保持鼓起状态,防止管体1从人体中掉出来。当需要取出管体1时,打开充气阀33,使气囊4中的气体从通气管5、充气阀33排出到外面,气囊4重新恢复到贴近管体1外壁的状态,便于把管体1从人体中取出。
[0012]管体1的管壁上设有显影条6,显影条具有造影剂,造影剂可以是碘制剂和硫酸钡等,使插入于人体内的管体1容易被X光造影设备检测到,便于医务人员准确知道管体在人体内的位置。显影条6为彩色,与白色或透明的管体1形成鲜明的对比,便于医务人员观察。显影条6旁标注有刻度线,便于医务人员了解到管体1插入人体的长度。
[0013]管体1和气囊4的外表面上均设有亲水润滑涂层,亲水润滑涂层通过包含有可光固化聚合物的涂料组合物涂覆、光照固化于管体1和气囊4的外表面上。涂料组合物通过涂刷、浸涂、喷涂、浇涂、刮涂中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涂覆于管体和气囊表面,然后光照固化于管体和气囊表面,光照固化所使用的光源包括UV光光源、可见光光源、红外光光源中任一种。
[0014]可光固化聚合物由水溶性可聚合光敏单体与亲水性单体共聚而成,水溶性可聚合光敏单体含有:1)含光敏结构的单元;2)含季胺盐结构的单元;3)含不饱和键结构的单元;含光敏结构的单元至少通过

C(=O)

与含季胺盐结构的单元相连接,含有不饱和键结构的单元通过含季胺盐结构的单元与含光敏结构的单元相连接。水溶性可聚合光敏单体的分子结构中除了光引发单元(即光敏结构的单元),还含有季铵盐离子和双键,使该光敏单体同时具有了水溶性与可聚合性,不但与水性树脂相容性好,而且自身也聚合到树脂的大分子链上,可以有效地克服小分子易迁移到制品表面的缺陷。含光敏结构的单元源自裂解型羟基苯酮类光引发剂,优选源自取代或未取代的a

羟烷基苯酮类光引发剂。更具体而言,a

羟烷基苯酮类光引发剂具有通式(II)结构:R3‑
Ph

C(=O)

C(R1)(R2)OH(通式(II))。可光固化聚合物的涂料组合物的材料及涂覆方法具体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CN110857372A所述。
[0015]亲水润滑涂层浸水后非常滑,不便于医务人员手持操作。因此,管体1在靠近接头3后端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纹7,防滑纹7可以是螺纹,也可以是其他图案形状。防滑纹7有助于医护人员把持使用,避免超润导管滑脱。
[0016]本技术提供的超润导管,亲水润滑涂层固化在管体和气囊的外表面,浸水数秒即可产生润滑作用,在与组织接触一段长时间后仍能保持亲水性和润滑性,大幅降低导管与人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推送性,减少患者组织损伤和不适感;防滑纹有助于医护人员把持使用,避免导管滑脱,导管插入人体后,气囊充气可以鼓起来,防止导管掉出来,不需要医务人员采用其他措施来固定,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使用的便利性和
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润导管,包括管体和与管体后端连接的接头,管体在靠近前端处设有导液口,管体内部具有管腔,接头具有导液管,管体的管腔与导液口和导液管连通,其特征在于,管体在靠近前端的外壁上设有气囊,气囊与管体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导液口在气囊和管体的前端之间,所述接头还具有充气管,充气管中设有充气阀,管体的内部设有通气管,通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气囊和充气阀连通,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锡熔马骏钱玲梅李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同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