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面罩雾化吸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465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压面罩雾化吸入装置,包括:透明面罩、雾化管接口、耳挂式固定带、第一柔性防压垫、呼吸阀、直连接管、弯度调节管、雾化吸入器和第二柔性防压垫,雾化管接口开设在透明面罩上口鼻对应的位置。耳挂式固定带为两组,分别固定在透明面罩的左、右两侧边缘处。第一柔性防压垫固定在耳挂式固定带的中间部位,呼吸阀固定在透明面罩上雾化管接口两侧。直连接管一端与雾化管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弯度调节管的一端连接,弯度调节管的另一端和雾化吸入器连接。透明面罩的边缘内侧还连接有第二柔性防压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这种防压面罩雾化吸入装置可以佩戴在患者脸上,不需要长时间手持,方便了患者的雾化治疗过程,提高了雾化装置的实用性。装置的实用性。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压面罩雾化吸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器
,尤其涉及一种防压面罩雾化吸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雾化器是将试液雾化,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通过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然而,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器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雾化器需要手持,较为不便。(2)面罩容易在耳部和秒不留下压痕,尤其对于年纪大、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甚至出现了压力性溃疡。(3)对于卧床患者,雾化器中的雾化液容易洒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压面罩雾化吸入装置,包括:透明面罩、雾化管接口、耳挂式固定带、第一柔性防压垫、呼吸阀、直连接管、弯度调节管、雾化吸入器和第二柔性防压垫,其中:所述雾化管接口开设在透明面罩上口鼻对应的位置。所述耳挂式固定带为两组,分别固定在透明面罩的左、右两侧边缘处。所述第一柔性防压垫固定在耳挂式固定带的中间部位,所述呼吸阀为两组,分别固定在透明面罩上雾化管接口的两侧。所述直连接管的一端与雾化管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弯度调节管的一端连接,弯度调节管的另一端和雾化吸入器连接。所述透明面罩的边缘内侧还连接有第二柔性防压垫。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防压垫、第二柔性防压垫均为海绵垫。
[0006]进一步地,所述透明面罩的边缘和面层中均设置有定型骨架,以防止长时间佩戴导致透明面罩变形、塌陷等问题。
[0007]进一步地,所述耳挂式固定带上设置有长度调节器,以便于调节耳挂式固定带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患者。
[0008]进一步地,所述呼吸阀为具有过滤功能的气阀,呼吸阀不仅便于患者在使用本技术的装置进行雾化治疗过程中进行换气,避免呼吸不畅,还可以起到过滤空气中灰尘等的作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弯度调节管为透明塑料材质的鹅颈管,其能够在任意方向上进行弯曲后保持该状态,进而实现雾化吸入器的角度的调节,从而适应患者在不同姿势下的使用,避免雾化液洒出。
[0010]进一步地,所述耳挂式固定带为弹性绳,以适应不同的患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的这种防压面罩雾化吸入装置可以佩戴在患者脸上,不需要长时间手持,有效方便了患者的雾化治疗过程,提高了雾化装置的实用性。
[0013](2)本技术通过在透明面罩上设置第二柔性防压垫,不仅有助于防止透明面罩的边缘对患者脸部造成压痕甚至压力性溃疡,同时也有助于使透明面罩的边缘与脸部更好地贴合,防止雾化器泄露。
[0014](3)本技术通过在透明面罩中设置设置定性骨架,能够有效防止长时间佩戴导致透明面罩变形、塌陷等问题。
[0015](4)本技术通过弯度调节管实现了雾化吸入器的角度的调节,从而适应患者在不同姿势下的使用,避免雾化液洒出。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压面罩雾化吸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透明面罩的内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分别代表:1

透明面罩、2

雾化管接口、3

耳挂式固定带、4

第一柔性防压垫、5

呼吸阀、6

直连接管、7

弯度调节管、8

雾化吸入器、9

第二柔性防压垫、10

定型骨架、11

雾化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1]为了方便叙述,本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需要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正如前文所述,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器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雾化器需要手持,较为不便。(2)面罩容易在耳部和秒不留下压痕,尤其对于年纪大、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甚至出现了压力性溃疡。(3)对于卧床患者,雾化器中的雾化液容易洒出。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压面罩雾化吸入装置;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参考图1和图2,对于该附图所示的防压面罩雾化吸入装置,其主要包括:透明面罩1、雾化管接口2、耳挂式固定带3、第一柔性防压垫4、呼吸阀5、直连接管6、弯度调节管7、雾化吸入器8和第二柔性防压垫9,其中:
[0024]所述透明面罩1为透明塑料材质,所述雾化管接口2开设在透明面罩1上口鼻对应的位置。所述耳挂式固定带3为弹性绳;耳挂式固定带3为两组,分别固定在透明面罩1的左、右两侧边缘处,弹性绳便于适应不同的患者,以便于透明面罩1的佩戴,进而在雾化治疗时不在需要长时间手持雾化面罩等设备,有效方便了患者的雾化治疗过程,提高了雾化装置的实用性。
[0025]所述第一柔性防压垫4为海绵垫,其固定在耳挂式固定带3的中间部位,由于雾化过程往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海绵垫可以防止耳挂式固定带3对患者耳部造成压痕甚至压力性溃疡。
[0026]所述呼吸阀5为具有过滤功能的气阀,且呼吸阀5两组,分别固定在透明面罩1上雾化管接口2的两侧。呼吸阀不仅便于患者在使用本技术的装置进行雾化治疗过程中进行换气,避免呼吸不畅,另外,由于雾化治疗本身针对的是呼吸道疾病,其对空气的洁净度较为敏感,通过呼吸阀还可以起到过滤空气中灰尘等的作用,以尽可能避免对患者造成影响。
[0027]所述直连接管6的一端与雾化管接口2连接,另一端与弯度调节管7的一端连接,弯度调节管7的另一端和雾化吸入器8连接,所述弯度调节管7为透明塑料材质的鹅颈管,其能够在任意方向上进行弯曲后保持该状态,进而实现雾化吸入器8的角度的调节,从而适应患者在不同姿势下的使用,避免雾化液洒出。使用时,所述雾化吸入器8通过连接软管与雾化机11连接。
[0028]所述透明面罩1的边缘内侧还连接有第二柔性防压垫9,第二柔性防压垫9同样为海绵垫。通过第二柔性防压垫9不仅有助于防止透明面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压面罩雾化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面罩、雾化管接口、耳挂式固定带、第一柔性防压垫、呼吸阀、直连接管、弯度调节管、雾化吸入器和第二柔性防压垫,其中:所述雾化管接口开设在透明面罩上口鼻对应的位置;所述耳挂式固定带为两组,分别固定在透明面罩的左、右两侧边缘处;所述第一柔性防压垫固定在耳挂式固定带的中间部位,所述呼吸阀为两组,分别固定在透明面罩上雾化管接口的两侧;所述直连接管的一端与雾化管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弯度调节管的一端连接,弯度调节管的另一端和雾化吸入器连接;所述透明面罩的边缘内侧还连接有第二柔性防压垫,所述透明面罩的边缘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双赵楠相学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