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头系统和负荷断路开关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464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43
一种触头系统和负荷断路开关,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两个动触头片,所述静触头包括插入两个动触头片之间的静触头接触板,所述静触头接触板插入两个动触头片之间的端部侧边为斜侧边。使静触头接触板的端部侧边在合闸过程中不同时与动触头片接触,而是通过斜侧边过渡到静触头接触板和动触头片接触的主要接触位置,在分闸过程中不同时与动触头片分离,而是通过斜侧边最后分离,有效保护动静触头的主要接触位置,控制电弧烧损集中在先接触后分离的斜侧边区域。电弧烧损集中在先接触后分离的斜侧边区域。电弧烧损集中在先接触后分离的斜侧边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头系统和负荷断路开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荷断路开关,特别是条形壳体的负荷断路器开关的触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负荷断路开关,带有储能隔离开关和可插拔的熔断器组,是配电系统的重要开关电器,用户通过手柄驱动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配合,以导通和断开电路,熔断器组提供电流保护。
[0003]现有负荷断路开关,特别是条形壳体的负荷断路开关,由于电流较大,其触头系统的动静触头的主要接触位置容易被电弧烧损,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对于不同电流规格的产品,静触头的厚度会不一样,需要更换静触头30 的同时,需要重新设计调整对应的开关壳体结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触头系统和负荷断路开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触头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两个动触头片,所述静触头包括插入两个动触头片之间的静触头接触板,所述静触头接触板插入两个动触头片之间的端部侧边为斜侧边。
[0007]优选的,所述斜侧边从两个动触头片的一侧插入两个动触头片之间,所述斜侧边的延长线与动触头片对应的一侧侧边的延长线形成一个斜角α,所述斜角α为锐角。
[0008]优选的,所述静触头接触板包括直角梯形片部分,直角梯形片部分包括合闸时与两个动触头片接触的方形区域和直角三角形区域,直角三角形区域的斜边形成所述斜侧边。/>[0009]优选的,所述动触头组件的两个动触头片的两端相向的一侧为圆弧状凸起,圆弧状凸起使动触头片与静触头接触板合闸时的接触为线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动触头片的端部靠近静触头接触板的一侧侧边凸起设有弧形凸耳。
[0011]优选的,所述静触头接触板的端部两侧设有导向斜面。
[0012]优选的,所述静触头上设有若干固定凸点。
[0013]优选的,所述静触头包括静触头接线板、静触头连接板和两个静触头接触板,静触头连接板一端与静触头接线板折弯相连,另一端设有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静触头接触板,两个静触头接触板分别与两个动触头组件配合,分别插入到两个动触头组件的两个动触头片之间。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负荷断路开关,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触头系统。
[0015]优选的,还包括开关壳体、操作机构和推板,所述触头系统的动触头组件安装在推板上,推板与操作机构连接且与开关壳体直线滑动配合,操作机构带动推板沿开关壳体的
长度方向往复滑移,使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接触和分离;动触头组件的两个动触头片的两端伸出推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静触头配合,两个静触头固定在开关壳体内位于动触头组件的一侧,两个静触头的静触头接触板的斜侧边分别与两个动触头片的两端的侧边相对;所述开关壳体内设有用于固定静触头的静触头安装槽,所述静触头上设有若干固定凸点,静触头安装在静触头安装槽内,通过固定凸点固定。
[0016]本专利技术负荷断路开关的触头系统,其静触头的静触头接触板插入两个动触头片之间的端部侧边为斜侧边,使静触头接触板的端部侧边在合闸过程中不同时与动触头片接触,而是通过斜侧边过渡到静触头接触板和动触头片接触的主要接触位置,在分闸过程中不同时与动触头片分离,而是通过斜侧边最后分离,有效保护动静触头的主要接触位置,控制电弧烧损集中在先接触后分离的斜侧边区域。
[0017]此外,所述动触头片的端部靠近静触头接触板的一侧侧边凸起设有弧形凸耳,所述弧形凸耳引导静触头接触板插入两个动触头片之间,同时还可以作为电弧烧损集中的区域。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负荷电路开关的触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动触头组件和推板的装配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推板和开关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动触头组件的爆炸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动触头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动触头组件和推板的装配分解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动触头组件和推板装配后的俯视图;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的装配示意图,此时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处于分闸状态;
[0026]图9是本专利技术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即将合闸时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专利技术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合闸时的示意图;
[0028]图11是本专利技术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即将合闸时的侧视图,示出静触头的斜侧边与动触头片一个侧边的配合关系;
[0029]图12是本专利技术静触头的另一个实施例,其只有一个静触头接触板301。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负荷电路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负荷电路开关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负荷电路开关,包括开关壳体1,以及设置在开关壳体1内的操作机构2和至少一个相电路,所述相电路包括串联的触头系统3 和熔断器4,所述触头系统3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组件31和静触头30,手柄 20与操作机构2连接,操作机构2与动触头组件31连接;拨动手柄20,通过操作机构驱动动触头组件31往复移动,使动触头组件31与静触头30接触和分离,实现电路的闭合和分断,电路出现电流过载或短路等情况使熔断器4熔断,实现电路保护。
[0032]本实施例的负荷电路开关包括三个相电路,所述相电路均包括两组触头系统3以及串接在相邻的两组触头系统3之间的熔断器4,每组触头系统3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静触头30以及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动触头组件31,每个静触头30均包括分别与两个动触头组件31的一端配合的两个静触头接触板301(参见图8),两个动触头组件31的一端分别与一个静触头30的两个静触头接触板301 配合,两个动触头组件31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个静触头30的静触头接触板301 配合。
[0033]需要说明的是,显然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一个相电路或者多个相电路;每个相电路中也可以设置更多组的触头系统3,以使负荷断路开关适用于更高电流、电压的分断,本实施例每个相电路优选设置两组触头系统3,两组触头系统3之间串联熔断器4。本实例每组触头系统3包括两个动触头组件31,两个动触头组件31的一端分别与一个静触头30的两个静触头接触板301配合,显然每组触头系统3可以只包括一个动触头组件31,一个静触头30只设有一个静触头接触板301。所述的操作机构2可以采用储能式操作机构,在手柄20摆动前期压缩储能弹簧,在过死点后储能弹簧释能带动动触头组件31快速闭合,当然操作机构2也可以采用不带储能的四连杆结构。
[0034]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关壳体1成长条形,三个相电路沿开关壳体 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开关壳体1内的中部,所述操作机构2设置在开关壳体 1的一端,出线端设置在开关壳体1的另一端,所述手柄20从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头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组件(31)和静触头(30),所述动触头组件(31)包括两个动触头片(311),所述静触头(30)包括插入两个动触头片(311)之间的静触头接触板(301),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接触板(301)插入两个动触头片(311)之间的端部侧边为斜侧边(30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侧边(3012)从两个动触头片(311)的一侧插入两个动触头片(311)之间,所述斜侧边(3012)的延长线与动触头片(311)对应的一侧侧边的延长线形成一个斜角α,所述斜角α为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接触板(301)包括直角梯形片部分,直角梯形片部分包括合闸时与两个动触头片(311)接触的方形区域和直角三角形区域,直角三角形区域的斜边形成所述斜侧边(30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31)的两个动触头片(311)的两端相向的一侧为圆弧状凸起(3112),圆弧状凸起(3112)使动触头片(311)与静触头接触板(301)合闸时的接触为线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片(311)的端部靠近静触头接触板(301)的一侧侧边凸起设有弧形凸耳(31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接触板(301)的端部两侧设有导向斜面(30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30)上设有若干固定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越刘亚南徐永富韦尚靖高少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