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59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吹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吹风,包括前壳、后壳、内管组件、风机、发热器、连接件、出风罩、线缆座、进风罩及控制组件,前壳经由连接件与后壳连接以形成壳体,壳体包括风筒部及手柄部,内管组件内置于风筒部,发热器和风机均设于内管组件内,控制组件设于手柄部,出风罩和进风罩分别设于风筒部的出风口和进风口,控制组件设有冷风键、温度调节按钮、档位开关和风力调节按钮,冷风键显露于手柄部的前侧,温度调节按钮、档位开关和风力调节按钮均显露于手柄部的后侧。本电吹风的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使用便捷,连接件将前壳和后壳拼接,连接牢固,便于拆装和维护,降低了前壳和后壳因注塑缺陷所造成的不良率,使用体验好。体验好。体验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吹风


[0001]本技术涉及吹风机
,尤其是指一种电吹风。

技术介绍

[0002]电吹风是可以快速使头发风干的个人护理类小家电,可以通过加热丝加热,使风变热,从而使头发更快被吹干。现有的电吹风的操作按钮全部设置在电吹风手柄的一侧,不同用手习惯的使用者对操作按钮进行操作时不便捷,且壳体的组装容易因为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所产生的注塑缺陷而造成不良率。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吹风。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吹风,其包括前壳、后壳、内管组件、风机、发热器、连接件、出风罩、进风罩及控制组件,所述前壳经由连接件与后壳连接后以形成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风筒部及手柄部,所述内管组件内置于风筒部,所述发热器和风机均装设于内管组件内,所述发热器位于风筒部的出风端,所述风机位于风筒部的进风端,所述手柄部与风筒部夹角设置,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手柄部,所述手柄部连接有线缆座,所述线缆座、风机和发热器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出风罩装设于风筒部的出风口,所述进风罩装设于风筒部的进风口,所述控制组件设置有冷风键、温度调节按钮、档位开关和风力调节按钮,所述冷风键显露于手柄部的前侧,所述温度调节按钮、档位开关和风力调节按钮均显露于手柄部的后侧。
[000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内置于手柄部的主板及与主板电连接的灯板组件,所述灯板组件设置有多个温度调节档位灯和多个风力调节档位灯,所述温度调节档位灯和风力调节档位灯显露于连接件或手柄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灯板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灯板组件分别位于手柄部的左侧和右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主板电连接有自清洁指示灯,所述自清洁指示灯显露于连接件的顶部或壳体的顶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档位开关为三挡开关,所述三挡开关包括拨片、锁定状态挡位、开机状态挡位和关机状态档位,所述拨片在锁定状态挡位、开机状态挡位和关机状态档位之间切换。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罩设置有多个弧形出风槽口,多个弧形出风槽口沿着出风罩的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罩设置有多个弧形进风槽口,多个弧形进风槽口沿着进风罩的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外套设有减震圈。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呈U型的胶条件。
[0014]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包括外壳、转轴、风叶、磁环、线圈绕组以及绝缘端盖,所述外壳包括套筒、设置于套筒的进风端并与套筒同轴设置的内芯及连接于套筒的内壁与内芯的外壁之间的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围绕内芯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套筒的内壁、内芯的外壁和相邻的两个导风板围设成导风道,内芯的中部凹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装设有轴承,转轴装设于轴承的内圈并贯穿轴承,磁环套装于转轴的一端外,磁环位于套筒内,线圈绕组套设于磁环外,线圈绕组的内壁与磁环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转动间隙,绝缘端盖可拆卸地装设于套筒的出风端并用于将线圈绕组固定于套筒内,所述风叶套装于转轴远离磁环的一端外,风叶位于套筒的进风端内并设置于内芯的外侧。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电吹风的结构简单且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使用便捷,通过连接件将前壳和后壳进行拼接,不但使得前壳与后壳的连接牢固,便于拆装和维护,还降低了前壳和后壳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注塑缺陷所造成的不良率,改善了使用体验,外形构造新颖和美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风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前壳;11、风筒部;12、手柄部;13、减震圈;2、后壳;3、内管组件;31、左内管;32、右内管;4、风机;41、外壳;42、转轴;43、风叶;44、磁环;45、线圈绕组;46、绝缘端盖;47、套筒;48、内芯;49、导风板;5、发热器;51、导风道;52、安装孔;53、轴承;54、胶塞;55、散热孔;6、连接件;7、出风罩;71、弧形出风槽口;8、进风罩;81、弧形进风槽口;9、控制组件;90、拨片;91、冷风键;92、温度调节按钮;93、风力调节按钮;94、档位开关;95、主板;96、灯板组件;97、温度调节档位灯;98、风力调节档位灯;99、自清洁指示灯;10、线缆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吹风,其包括前壳1、后壳2、内管组件3、风机4、发热器5、连接件6、出风罩7、进风罩8及控制组件9,所述前壳1经由连接件6与后壳2拼接后以形成大致T型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风筒部11及手柄部12,所述内管组件3内置于风筒部11,所述发热器5和风机4均装设于内管组件3内,所述发热器5位于风筒部11的出风端,所述风机4位于风筒部11的进风端,所述手柄部12与风筒部11夹角设置,所述控制组件9设置于手柄部12,所述手柄部12连接有线缆座10,所述线缆座10、风机4和发热器5均与控制组件9电连接,所述出风罩7装设于风筒部11的出风口,所述进风罩8装设于风筒部11的进风口,所述控制组件9设置有冷风键91、温度调节按钮92、档位开关94和风力调节按钮93,所述冷风键91显露于手柄部12的前侧,所述温度调节按钮92、档位开关94和风力调节按钮93均显露于手柄部12的后侧,所述线缆座10经由线缆与电源电连接,所述前壳1的筒体长度长于
后壳2的筒体长度,所述出风罩7位于前壳1,所述进风罩8位于后壳2。
[0024]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档位开关94启动电吹风,控制组件9控制发热器5发热,同时控制组件9控制风机4工作,风机4以产生气流,气流从进风罩8进入风筒部11内,气流经由发热器5加热后再经由风筒部11的出风口吹出,以吹出热风,当需要关闭发热器5以吹出冷风时,使用者只需按压冷风键91即可,温度调节按钮92能够调节发热器5的发热温度,以调节热风的温度,风力调节按钮93能够调节风机4所产生气流的流速和风量,以调节风力的大小;当需要清洁风筒部11的内部时,使用者通过档位开关94以关闭电吹风,同时在关机状态下按下冷风键91和风力调节按钮93几秒(大约3秒)使得电吹风进入自清洁的状态,此时风机4反转,使得气流从风筒部11的出风口向风筒部11的进风口流动,以达到自动清洁风筒部11的效果,当自动清洁的时间达到预设值时,本吹风机4恢复关机状态。由于电吹风的整体呈对称式结构,冷风键91位于手柄部12的前侧,温度调节按钮92、档位开关94和风力调节按钮93均位于手柄部12的后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后壳、内管组件、风机、发热器、连接件、出风罩、进风罩及控制组件,所述前壳经由连接件与后壳连接后以形成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风筒部及手柄部,所述内管组件内置于风筒部,所述发热器和风机均装设于内管组件内,所述发热器位于风筒部的出风端,所述风机位于风筒部的进风端,所述手柄部与风筒部夹角设置,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手柄部,所述手柄部连接有线缆座,所述线缆座、风机和发热器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出风罩装设于风筒部的出风口,所述进风罩装设于风筒部的进风口,所述控制组件设置有冷风键、温度调节按钮、档位开关和风力调节按钮,所述冷风键显露于手柄部的前侧,所述温度调节按钮、档位开关和风力调节按钮均显露于手柄部的后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内置于手柄部的主板及与主板电连接的灯板组件,所述灯板组件设置有多个温度调节档位灯和多个风力调节档位灯,所述温度调节档位灯和风力调节档位灯显露于连接件或手柄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灯板组件分别位于手柄部的左侧和右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电连接有自清洁指示灯,所述自清洁指示灯显露于连接件的顶部或壳体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档位开关为三挡开关,所述三挡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大山李烨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佳沃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