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438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防止在显示图像的周边部产生的晕影,在高亮度下得到高对比度的图像显示。在阳极(ADE)的背面设置碳膜(MEC),用来减少电子束碰撞时产生的二次电子对阳极(ADE)的再入射,由此,即使一次电子(e1)碰撞,也难以从阳极(ADE)发射二次电子,并且,发射的微量的二次电子主要由能量较小的电子形成,所以进行散射,难以再入射到阳极(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向形成于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之间的真空中的电子发射的图像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减弱电子束碰撞到阳极时产生的二次电子的再入射的二次电子发射抑制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在高亮度、高清晰方面优良的显示设备,以往广泛使用彩色阴极射线管。但是,随着近年来的信息处理装置和电视播放的高像质化,除具有高亮度、高清晰的特性外,还提高了对重量轻、省空间的平板状显示器(平板显示器)的要求。作为其典型的例子,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等已被实用化。此外,特别地,作为可实现高亮度化的装置,利用了从电子源向真空中发射电子这一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以下称为电子发射式显示装置或电场发射式显示装置。以下称为FED)和以低耗电为特征的有机EL显示器等各种形式的平板式显示装置已被实用化。在这样的平板式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的上述电子发射式显示装置中,已知有具有由C.A.Spindt等提出的电子发射构造的显示装置、具有金属-绝缘物-金属(MIM)式的电子发射构造的显示装置、具有利用量子理论的隧道效应的电子发射现象的电子发射构造(也称为表面传导式电子源)的显示装置、以及利用由金刚石膜或石墨膜、碳纳米管等产生的电子发射现象的显示装置等。电子发射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在内面形成了具有电子发射式的电子源的阴极布线和控制电极的背面基板;与上述背面基板相对的在内面形成了阳极和荧光体的前面基板。在上述两者的内周边缘插入密封框并贴合,将其内部构成真空。上述控制电极,与阴极布线间隔绝缘层或具有绝缘空隙,并与该阴极布线交叉地设置。另外,在上述控制电极中,每一像素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孔,使来自阴极布线上所具有的电子源的电子通过。进而,为了使背面基板和前面基板之间的间隔保持为预定值,也有在该背面基板和前面基板之间设置间隔保持构件的结构。用于保持背面基板和前面基板之间的间隔的间隔保持构件,由例如玻璃、陶瓷的薄板形成,竖立嵌设于避开像素的位置。图7是示意性地说明FED的基本构造的一个像素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在图7中,具有背面面板PN1和前面面板PN2,其中,背面面板PN1,在背面基板SUB1的内面形成了具有作为电场发射式的电子源的阴极K的阴极布线CL和控制电极G;前面面板PN2,在与该背面面板PN1相对的透光性前面基板SUB2的内面形成有荧光体PHS、黑矩阵(matrix)BM和阳极ADE。在上述两者的内周边缘插入密封框并贴合,形成真空容器(外围器),将其内部构成真空状态。另外,关于这种现有技术,能够列举下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这样构成的FED,在设于背面基板SUB1上的阴极布线CL上的阴极K和设于前面基板SUB2上的阳极ADE之间,设置具有电子通过孔EHL的控制电极G,向控制电极G赋予相对于阴极布线CL的预定的电位差,由此从阴极引出电子E,使该电子E通过控制电极G的电子通过孔EHL,并碰撞到阳极ADE上的荧光体PHS,由此进行图像显示。另外,这样构成的FED,阳极ADE和阴极布线CL相对的间距有数毫米左右,为了使荧光体PHS高效率地发光,向阳极ADE施加阳极电压Eb=13±3kV左右的高电压,向控制电极G施加控制电压Eg=1kV以下的电压,进而向阴极K施加阴极电压Ek=数百伏的电压,如此进行驱动。因此,在FED中,阳极电压Eb与其他各电极电压相比特别高,因此,在其间形成陡峭的电位梯度,所以,如图8中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表示的那样,含有反射电子的二次电子e2再次通过电场而向阳极ADE再入射,激发相邻的荧光体PHS并使之发光,其中,上述反射电子是形成电子束的一次电子e1碰撞阳极ADE时所产生的。因此,实际上,在发光的显示图像的周边部位产生由二次电子e2的再入射所引起的晕影(halation),成为降低对比度的最大因素。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公开了这样的图像显示装置在形成于阳极ADE上的荧光体PHS的上部形成铝层,并调整其膜厚,将二次电子向铝层的再入射效率抑制在30%以下,由此,在若干亮度下降范围内减少晕影,使对比度提高。另外,关于这种现有技术,能够列举例如下述专利文献3。另外,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其他方法,公开了这样的电场发射式显示装置在形成于阳极ADE上的荧光体PHS的上部,顺次形成作为其光反射层的第1导电层(铝层)、和控制第一次电子散射的第2导电层(碳层),由此同时得到作为金属衬(back)层的功能和散射抑制功能,从而提高对比度和色彩纯度。另外,关于这种现有技术,能够列举例如下述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13470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0650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31493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3211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显示装置中,通过调整铝层的厚度,将从铝层产生的二次电子中的、再次通过铝层向荧光体再入射的电子抑制在30%以下,在亮度降低的必要最低限度内减少晕影,但不能切实防止高亮度发光时的显示图像的周边部所产生的晕影。另外,在专利文献4所述的显示装置中,通过顺次形成铝层和碳层,同时实现作为金属衬层的功能和抑制一次电子散射的功能,但不能切实的防止高亮度发光时的显示图像的周边部所产生的晕影。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防止高亮度发光时在显示图像的周边部产生的上述晕影,在高亮度下得到高对比度的图像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前面基板,其内面具有荧光体、黑矩阵、阳极;背面基板,其内面具有多个电子源,且具有预定间隔地与上述前面基板相对配置;以及框体,在上述前面基板和上述背面基板之间、环绕显示区域地插入,并保持上述预定间隔;其中,在上述阳极的背面上设置有二次电子抑制膜,用来减少电子束碰撞到上述阳极时产生的二次电子的再入射。由此,较难产生由于一次电子的碰撞而从阳极发射的二次电子,并且,发射的微量的二次电子进行散射,难以再入射到阳极。这样,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前面基板,其内面具有荧光体、黑矩阵、阳极;背面基板,其内面具有多个电子源,且具有预定间隔地与上述前面基板相对配置;框体,在上述前面基板和上述背面基板之间、环绕显示区域地插入,并保持上述预定间隔;以及间隔保持构件,被竖立嵌设地夹持在上述前面基板和上述背面基板之间,使该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保持预定间隔;其中,在上述阳极的背面上,在避开上述间隔保持构件的位置设置有二次电子抑制膜,用来减少电子束碰撞到上述阳极时产生的二次电子的再入射。由此,较难产生由于一次电子的碰撞而从阳极发射的二次电子,并且,发射的微量的二次电子进行散射,难以再入射到阳极。这样,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的问题。另外,通过使二次电子抑制膜形成为不连续膜(岛状),较难产生由于一次电子的碰撞而从阳极发射的二次电子,并且,发射的微量的二次电子进行散射,难以再入射到阳极。这样,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的问题。另外,通过用至少一层的碳膜来形成二次电子抑制膜,较难产生由于一次电子的碰撞而从阳极发射的二次电子,并且,发射的微量的二次电子进行散射,难以再入射到阳极。这样,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的问题。另外,通过用碳膜和石墨膜的层叠膜来形成二次电子抑制膜,较难产生由于一次电子的碰撞而从阳极发射的二次电子,并且,发射的微量的二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前面基板,其内面具有荧光体、黑矩阵、阳极;背面基板,其内面具有多个电子源,且具有预定间隔地与上述前面基板相对配置;以及框体,在上述前面基板和上述背面基板之间、环绕显示区域地插入,并保持上述预定 间隔;其中,在上述阳极的背面上设置有二次电子抑制膜,用来减少电子束碰撞到上述阳极时产生的二次电子的再入射。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2-20 045158/2004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前面基板,其内面具有荧光体、黑矩阵、阳极;背面基板,其内面具有多个电子源,且具有预定间隔地与上述前面基板相对配置;以及框体,在上述前面基板和上述背面基板之间、环绕显示区域地插入,并保持上述预定间隔;其中,在上述阳极的背面上设置有二次电子抑制膜,用来减少电子束碰撞到上述阳极时产生的二次电子的再入射。2.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前面基板,其内面具有荧光体、黑矩阵、阳极;背面基板,其内面具有多个电子源,且具有预定间隔地与上述前面基板相对配置;框体,在上述前面基板和上述背面基板之间、环绕显示区域地插入,并保持上述预定间隔;以及间隔保持构件,被竖立嵌设夹持在上述前面基板和上述背面基板之间,使该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保持预定间隔;其中,在上述阳极的背面上,在避开上述间隔保持构件的位置设置有二次电子抑制膜,用来减少电子束碰撞到上述阳极时产生的二次电子的再入射。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泽重实木岛勇一川崎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