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用共面放电电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37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这种电极板(1)包括用于每个放电区(3)的至少两个电极元件(4、4’),所述电极元件具有对称轴Ox并适于使得当在供给所述放电区的两个电极之间施加恒定电位差时,在覆盖这些元件的介质层的表面测量的表面电位V(x)从元件的放电边缘以连续或断续方式增加,而没有下降部分。由此实质上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参见附图说明图1A和1B,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各个单元或放电区中的放电点火、放电扩展和放电稳定区的界定。
技术介绍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一般至少设有共面电极的第一和第二阵列,它们的大致方向是平行的,其中第一阵列的每个电极Y与第二阵列的电极Y’相邻、与其成一对并趋于供给一组放电区,并且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用于提供的每个放电区的-被称为放电点火区的导电区Za,它包括面对第二阵列的所述电极的点火边缘;-被称为放电扩展区的导电区Zb,它位于与所述点火边缘相反的一侧上的导电点火区的后部;和-被称为放电稳定或放电结束区的导电区Zc,它位于导电扩展区的后部,并包括在与所述点火边缘相反的一侧上限定所述元件的放电结束边缘。这三个区的定义将在后面关于阴极套的位移中补充说明。这些电极板用于制造下述类型的常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它包括上述类型的共面放电电极板11和另一电极板12,并在它们之间设有两维一组的寻址电极阵列,用于收集用放电气体填充的所述放电区。每个放电区位于共面放电电极板的寻址电极X和一对电极Y、Y’的相交部位;由任何一对电极供给的每组放电区一般对应显示面板的放电区或子像素的水平行;以及由任何一个寻址电极供给的每组放电区一般对应放电区或子像素的垂直列。共面放电电极板的电极阵列用介质层13涂覆,以便提供存储效果,所述层本身用一般以氧化镁为基础的保护和二次电子发射层14涂覆。相邻的放电区、至少发射不同颜色的相邻放电区一般由水平阻挡肋15和/或垂直阻挡肋16来界定,这些阻挡肋一般还用作电极板之间的间隔器。图1A和1B中所示的单元是矩形的-其它单元的几何形状被现有技术公开了-这个单元的最大尺寸平行于寻址电极X延伸。假设Ox是这个单元的纵向对称轴;在由一对电极供给的形成放电单元的每个放电区中,这里由阻挡肋15、16界定的电极部分或元件Y、Y’具有沿着垂直于轴Ox的方向测量的恒定的宽度。发光放电区的壁一般部分地用荧光体涂覆,该荧光体对发光放电的紫外辐射灵敏。相邻的放电区设有发射不同基色的荧光体,因此三个相邻区的组合形成图像元素或像素。在工作期间,为了显示图像,例如视频序列-借助寻址电极阵列和共面电极阵列之一,通过在这行的每个放电区的介质层的区域上沉积电荷,依次对每行显示面板进行寻址,所述行是预选的并且为了显示图像而激活了其对应的子像素;然后-通过在共面放电电极板的两个阵列的电极之间施加一系列维持电压脉冲,只在预放电区产生放电,由此激活对应子像素并进行图像显示。文献EP0782167(Pioneer)的图15以及下列图3A示出了上述类型的共面放电电极板,其中,在经一对电极供给的每个放电区中,这对中的每个电极包括T形元件,该T形元件包括面对另一电极的横棒31和恒定宽度的中心腿部32,每个电极元件经其中心腿部并经导电总线33电连接。电极元件的每个横棒31形成放电点火区Za,每个中心腿部32形成放电扩展区Zb,并且每个横棒33可以形成放电稳定区Zc。在工作时,在维持阶段期间,在被称为点火边缘的横棒31的边缘之一开始每个放电,然后每个放电沿着对应腿部32延伸到与其连接的总线33。T形的改型示于相同文献EP0782167(Pioneer)的图14中。这是倒置U形的,它具有垂直于与前述相同的横向点火棒的两个侧边缘(代替一个中心腿部),这两个侧边缘的每个连接到这个棒的一端。在点火之后,放电细分,然后沿着两个平行的侧向扩展路径延伸,其中每个路径对应倒置U形的一个腿部,这两个路径在电极的导电总线上连接在一起。根据在文献EP0802556(Matsushita)中所述的另一种改型,尤其是在图9中下列图4A中再现的,U形的每个横腿42a和42b在两个相邻单元之间共享,并且相同电极的元件的横棒以下列方式形成连续导体,使得每个共面电极采取梯子形状,其第一导轨用作点火区Za,其横梁位于放电区的边界上并用作放电扩展区Zb,其第二导轨用作稳定区Zc。用于沿着形成电极部分的扩展区扩散放电的这个过程有利于提高由放电产生紫外辐射的效率,并且拓宽在受激荧光体表面上的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限定一种新型的共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一步提高和优化放电的发光效率以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寿命。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主题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限定放电区的共面放电电极板,它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共面电极阵列,它们用介质层涂覆,并且它们的大致方向是平行的,其中第一阵列的每个电极与第二阵列的电极相邻、与其成对并趋于供给一组放电区;-用于每个放电区的至少两个电极元件,它们具有共同的纵向对称轴Ox,并且各连接到一对电极的每个电极上,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放电区的每个电极元件,Ox轴上的点O所在的位置被称为面对所述放电区的所述电极元件的点火边缘,并且Ox轴所指向的部位被称为限定与所述放电边缘相反的一侧上的所述元件的放电结束边缘并位于Ox轴上的x=xcd位置上,所述电极元件的形状以及所述介质层的厚度和组分适合于存在x值的间隔[xab,xbc],以便xbc-xab>0.25xcd,xab<0.33xcd,xbc>0.5xcd,并且当在供给所述放电区的两个电极之间施加恒定电位差时,表面电位V(x)作为x的函数以连续或断续方式在所述[xab,xbc]间隔内从值Vab增加到高值Vbc而没有下降部分,并具有合适的标记,从而所述电极元件用作阴极。当该电极元件用作阴极时,覆盖它的介质层的表面带正电。因此表面电位V(x)连续或断续地从x=xab跳跃式增加到x=xbc。因此,这个电位相对于x的导数即dV(x)/dx对于任何x都是正的或零,因此xab<x<xbc。优选地,对于每个放电区,两个相反的电极元件和其下面的介质层是相同的并关于电极间隔的中心对称。当这个电极板安装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并且恒定平稳维持脉冲施加于两个阵列电极之间时,对于每个放电区,两个电极元件的每个交替用作阳极和阴极。通常,这种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共面维持放电依次包括点火阶段、扩展阶段和放电结束或稳定阶段,在这几个阶段期间,放电的阴极套分别不移动、移动和消失或稳定。因此这个显示面板中的每个放电区的每个电极元件通常包括-导电放电点火区Za,在所述元件用作阴极时,它包括所述点火边缘,并对应在所述点火阶段过程中其上沉积放电离子的介质层的区域;-导电放电扩展区Zb,它位于所述点火区Za的后部并在与所述点火边缘相反的一侧上,在所述元件用作阴极时,它对应在所述扩展阶段期间通过位移阴极套而扫描的介质层的区域;和-导电放电结束或稳定区Zc,它位于所述扩展区Zb的后部,在所述元件用作阴极时,该区域Zc包括所述放电结束边缘并对应在所述放电结束或稳定期间其上沉积放电离子的介质层的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xab,xbc]间隔在所述电极元件上限定所述扩展区域Zb,它代表电极元件的总长度Le=xcd的至少25%。由于本专利技术,在每个维持脉冲时,甚至在放电点火之前,对于这种显示面板中的每个放电区的每个电极元件,沿着Ox轴,获得了一种电位分布,在所述脉冲期间,当该电极元件用作阴极时,这个电位分布在覆盖这个电极元件的扩展区的介质层的表面上作为x的函数增加。这种电极元件及其下面的介质层允许维持放电以点火区中的最小能耗和高效放电结束区中的最能耗在点火区上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限定放电区(3)的共面放电电极板(1),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共面电极阵列,它们用介质层(6)涂覆,并且它们的大致方向是平行的,其中第一阵列的每个电极(Y)与第二阵列的一个电极(Y’)相邻、与其成对并趋于 供给一组放电区;-用于每个放电区(3)的至少两个电极元件(4、4’),它们具有共同的纵向对称轴Ox,并且各连接到一对电极的一个电极上,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放电区(3)的每个电极元件(4),Ox轴上的点O所在的位置被称为面对所 述放电区(3)的所述电极元件(4’)的点火边缘,并且Ox轴所指向的部位被称为限定与所述放电边缘相反的一侧上的所述元件(4)的放电结束边缘并位于Ox轴上的x=x↓[cd]位置上,所述电极元件的形状以及所述介质层的厚度和组分适合于存在x值的间隔[X↓[ab],X↓[bc]],以便X↓[bc]-X↓[ab]>0.25X↓[cd],X↓[ab]<0.33X↓[cd],X↓[bc]>0.5X↓[cd],并且当在供给所述放电区的两个电极之间施加恒定电位差时,表面电位V(x)作为x的函数以连续或断续方式在所述[X↓[ab],X↓[bc]]间隔内从值V↓[ab]增加到高值V↓[bc]而没有下降部分,并具有合适的标记,从而所述电极元件(4)用作阴极。...

【技术特征摘要】
FR 2002-6-24 02080941.一种用于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限定放电区(3)的共面放电电极板(1),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共面电极阵列,它们用介质层(6)涂覆,并且它们的大致方向是平行的,其中第一阵列的每个电极(Y)与第二阵列的一个电极(Y’)相邻、与其成对并趋于供给一组放电区;-用于每个放电区(3)的至少两个电极元件(4、4’),它们具有共同的纵向对称轴Ox,并且各连接到一对电极的一个电极上,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放电区(3)的每个电极元件(4),Ox轴上的点O所在的位置被称为面对所述放电区(3)的所述电极元件(4’)的点火边缘,并且Ox轴所指向的部位被称为限定与所述放电边缘相反的一侧上的所述元件(4)的放电结束边缘并位于Ox轴上的x=xcd位置上,所述电极元件的形状以及所述介质层的厚度和组分适合于存在x值的间隔[xab,xbc],以便xbc-xab>0.25xcd,xab<0.33xcd,xbc>0.5xcd,并且当在供给所述放电区的两个电极之间施加恒定电位差时,表面电位V(x)作为x的函数以连续或断续方式在所述[xab,xbc]间隔内从值Vab增加到高值Vbc而没有下降部分,并具有合适的标记,从而所述电极元件(4)用作阴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电极元件,其特征在于Vnorm(x’)-Vnorm(x)>0.001,其中x和x’是在xab和xbc之间选择的任意值,并满足x’-x=1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面电极元件,其特征在于将标准化表面电位Vnorm(x)定义为在该电极元件的介质层的值x上的表面电位V(x)与沿着无限宽度的电极元件的轴Ox可以获得的最大电位V0-max的比,标准化表面电位Vnorm(x)从所述间隔的开始点(x=xab)上的值Vn-ab=Vab/V0-max增加到所述间隔的结束点(x=xbc)上的值Vn-bc=Vbc/V0-max,则Vn-bc>Vn-ab,Vn-ab>0.9,以及(Vn-bc-Vn-ab)<0.1。4.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共面电极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的相同施加条件下,覆盖所述元件并由所述放电结束边缘x=xcd和x=xbc界定的介质层的表面区域中的最大电位严格大于覆盖所述元件并由所述点火边缘x=0和x=xab界定的介质层的表面区域中的最大电位。5.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它设有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共面电极板。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共面电极板,其特征在于将介质层的比纵向电容C(x)定义为在所述电极元件(4)和介质层表面之间界定的这层的笔直元素条的电容,所述这层位于Ox轴上的x处并具有沿着Ox轴的长度dx和对应限定所述元素条的电极元件的宽度的宽度,以便实现表面电位中的所述增加,介质层的这个比纵向电容C(x)从所述间隔的开始点(x=xab)的值Cab连续或断续地增加到所述间隔的结束点(x=xbc)的值Cbc,而没有下降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面电极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元件和这层的表面之间并由其中x=xcd的所述放电结束边缘和位置x=xbc限定的介质层部分的电容严格大于位于所述元件和这层表面之间并由其中x=0和位置x=xab限定的介质层部分的电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面电极板,其特征在于位于x=xbc和x=xcd之间的区域中的介质层的比纵向电容大于在满足0<x<xbc的任何其它位置x上的介质层的比纵向电容。9.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它设有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共面电极板。10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共面电极板(1)和所谓寻址电极板(2),该寻址电极板(2)任选地包括用介质层(7)涂覆的寻址电极阵列(X),它们定向和设置成使得它们每个与所述放电区之一中的共面电极板的一对电极相交,这些电极板在它们之间限定所述放电区并被以微米表示的距离Hc分开,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个放电区(3)和这个区的每个电极元件,假设E1(x)是在纵向位置x上的所述电极元件(4)上方的介质层的以微米表示的平均厚度,P1(x)是所述介质层的平均相对介电常数,并且假设E2(x)所述电极元件(X)上方或者是在没有寻址电极时的寻址电极板(2)上方的介质层的以微米表示的平均厚度,P2(x)是所述介质层的平均相对介电常数,再次在位于寻址电极板表面上且平行于Ox轴的轴上且位于垂直于所述共面电极板的表面的平面中的纵向位置x上测量该厚度和介电常数,采用这些层的厚度和组分,使得R(x)=1-[E1(x)/P1(x)]/[E1(x)/P1(x)+Hc+E2(x)/P2(x)]从所述间隔的开始点(x=xab)的值Rab连续或断续地增加到所述间隔的结束点(x=xbc)的值Rbc,而没有下降部分。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元件的宽度We(x)在所述x值范围内是恒定的。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R(x’)-R(x)>0.001,其中x和x’是在xab和xbc之间选择的任意值,并满足x’-x=10μm。13.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Rbc>Rab,Rab>0.9,以及(Rbc-Rab)<0.1。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于满足xbc<x<xcd的任何x值,R(x)的值严格大于满足0<x<xab的任何x的R(x)值。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于满足xbc<x<xcd的任何x值的R(x)值严格大于满足0<x<xab的任何x的R(x)值。16.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共面电极板,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放电区(3)的每个电极元件(4),至少对于xab<x<xbc的任何x,所述介质层(6)具有在所述电极元件上方的恒定介电常数P1和以微米表示的恒定厚度E1,并且其中具有下列定义-标准化表面电位Vnorm(x),定义为在所述电极元件的介质层的值x上的表面电位V(x)与沿着无限宽度的电极元件的轴Ox将获得的最大电位V0-max的比,该标准化表面电位Vnorm(x)从所述间隔的开始点(x=xab)的值Vn-ab=Vab/V0-max增加到所述间隔的结束点(x=xbc)的值Vn-bc=Vbc/V0-max;-这个元件的理想宽度分布,由以下等式定义We-id-0(x)=We-abexp{29(P1/E1)(x-xab)×(Vn-bc-Vn-ab)/(xbc-xab)}]]>其中We-ab是在垂直于Ox轴的x=xab处测量的所述元件的总宽度;和-下限分布We-id-low和上限分布We-id-up,由以下等式定义We-id-low=0.85We-id-0,We-id-up=1.15We-id-0,则,对于包含两边界的在xab和xbc之间的任何x,在垂直于Ox轴的x处测量的所述元件的总宽度We(x)满足We-id-low(x)<We(x)<We-id-up(x)。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共面电极板,其特征在于宽度We-ab小于或等于80μm。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共面电极板,其特征在于宽度We-ab小于或等于50μm。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共面电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元件(4)被细分成两个横向导电元件,它们关于Ox轴对称并且至少在x位于[xab,xb3]间隔内的区域中被分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洛朗泰西耶安娜拉科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汤姆森等离子体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