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检测电路及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404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接入检测电路,用于并联接在电池的充放电主回路上的开关器件两端,开关器件控制充放电主回路的通断。接入检测电路包括恒流源电路、光电耦合器及开关电路,光电耦合器的发射端接恒流源电路,开关电路接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端,于充放电主回路接入负载/充电器时,恒流源电路输出电流使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端导通,而使开关电路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无需改动现有负载/充电器,无需复杂辅助电路、专用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的情况下实现自动负载/充电器识别,通用性强,可实现与现有铅酸系统的无缝替换;且接入检测电路简单可靠,能够兼容同口、分口。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该接入检测电路的电池系统。该接入检测电路的电池系统。该接入检测电路的电池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入检测电路及电池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识别充电器/负载接入的接入检测电路及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实际应用中,为使锂离子电池与现有的铅酸电池体系兼容,需采用同口方式。因此,当需要判断电池的工况,如待机、充电、放电等,以便执行相应的控制策略时,现有常用方法是采用较为复杂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和专用通讯接口、通讯协议与电池、充电器/负载系统进行通讯。
[0003]然而,这类BMS系统架构和算法存在下列缺点:一、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可靠性差;二、依赖接插件、线束或其它通讯链路传输数据,成本高,可靠性差;三、充电器/负载系统需要定制/做相应的配套,改进,通用性差。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接入检测机制,以在无需改动现有充电器/负载,无需复杂辅助电路、专用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的情况下实现自动检测识别充电器/负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入检测电路,以在无需改动现有充电器/负载,无需复杂辅助电路、专用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的情况下实现自动检测识别充电器/负载。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入检测电路,以在无需改动现有充电器/负载,无需复杂辅助电路、专用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的情况下实现自动检测识别充电器/负载。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入检测电路,用于并联接在充放电主回路上的开关器件两端,所述开关器件控制所述充放电主回路的通断。所述接入检测电路包括恒流源电路、光电耦合器及开关电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射端接所述恒流源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端,于所述充放电主回路接入负载/充电器时,所述恒流源电路输出电流使所述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端导通,而使所述开关电路导通。
[0008]较佳地,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开关器件,于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时,所述开关器件导通使所述充放电主回路导通。
[0009]较佳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管T1和可控硅T2,所述场效应管T1的栅极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端,所述可控硅T2接所述场效应管T1的源极,所述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端导通时,所述场效应管T1导通使所述可控硅T2导通。
[0010]更佳地,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一电阻R1接在所述场效应管T1的栅极与地之间,所述第二电阻R2接在所述场效应管T1的源极与地之间,所述第三电阻R3串联在所述场效应管T1的源极与所述可控硅T2的控制极之间,所述可控硅T2的阴极接地。
[0011]具体地,所述可控硅T2的阳极接所述开关器件,于所述可控硅T2导通时,所述开关
器件导通使所述充放电主回路导通。
[0012]具体地,所述开关器件为继电器,所述可控硅T2的阳极接所述开关器件的线圈,所述可控硅T2导通时,所述开关器件的线圈通电使触点吸合导通所述充放电主回路。
[0013]较佳地,所述恒流源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电压基准元件、第五电阻R
S
以及三极管Q1,所述第四电阻R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五电阻R
S
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压基准元件与所述第五电阻R
S
并联,所述第五电阻R
S
的电流为所述恒流源电路的输出电流,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射端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
[0014]较佳地,所述电压基准元件包括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
[0015]较佳地,所述接入检测电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Z1,所述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接所述充放电主回路,所述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接所述恒流源电路。
[001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包括充放电主回路以及接入检测电路,所述接入检测电路如上所述。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接入检测电路并联接在电池的充放电主回路上,当负载/充电器接入充放电主回路时,恒流源电路输出电流使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端导通而使开关电路导通,实现了自动检测识别负载/充电器,从而可以开启电池的相关控制功能。本技术在无需改动现有负载/充电器,无需复杂辅助电路、专用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的情况下实现自动负载/充电器识别,通用性强,可实现与现有铅酸系统的无缝替换;且接入检测电路简单可靠,能够兼容同口、分口。此外,充放电主回路导通后,可将接入检测电路自动旁路,降低功耗。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典型的电池与负载等效电路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负载接入检测功能原理图。
[0020]图3为典型的电池与充电器等效电路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充电器接入检测功能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的电池系统包括充放电主回路101以及接入检测电路102。其中,电池放电状态下,充放电主回路101为电池组1给负载2供电的回路;电池充电状态下,充放电主回路101为充电器3给电池组1供电的回路。充放电主回路101上串联有开关器件,开关器件控制充放电主回路101的通断。当负载2/充电器3接入充放电主回路101且开关器件闭合时,充放电主回路101导通,电池组1即可通过充放电主回路101进行充/放电。接入检测电路102并联接在开关器件的两端,以在负载2/充电器3接入充放电主回路101时,自动检测识别负载2/充电器3,从而可以开启电池组1的相关控制功能。
[0024]请先参阅图1和图3,图1、图3分别示出了典型的电池与负载等效电路图(充放电主回路101)、电池与充电器等效电路图(充放电主回路101)。如图1所示,当接入负载2时(或进一步按下ACC启动负载2),且开关器件闭合时,充放电主回路101导通,电池组1即可给负载2充电。如图3所示,当接入充电器3时(按下ON/OFF启动充电器3),且开关器件闭合时,充放电主回路101导通,充电器3即可给电池组1充电。
[0025]接下来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一实施例负载接入检测功能原理图,如图2所示,接入检测电路102包括恒流源电路4、光电耦合器及开关电路5,光电耦合器的发射端A接恒流源电路4,开关电路5的输入端接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端B。于充放电主回路101接入负载2时(或进一步按下ACC启动负载2),恒流源电路4输出电流使光电耦合器的发射端A导通发光,从而使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端B导通,进而使开关电路5导通。
[0026]在该实施例中,开关电路5连接开关器件,于开关电路5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入检测电路,用于并联接在电池的充放电主回路上的开关器件两端,所述开关器件控制所述充放电主回路的通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检测电路包括恒流源电路、光电耦合器及开关电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射端接所述恒流源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端,于所述充放电主回路接入负载/充电器时,所述恒流源电路输出电流使所述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端导通,而使所述开关电路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开关器件,于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时,所述开关器件导通使所述充放电主回路导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管T1和可控硅T2,所述场效应管T1的栅极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端,所述可控硅T2接所述场效应管T1的源极,所述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端导通时,所述场效应管T1导通使所述可控硅T2导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一电阻R1接在所述场效应管T1的栅极与地之间,所述第二电阻R2接在所述场效应管T1的源极与地之间,所述第三电阻R3串联在所述场效应管T1的源极与所述可控硅T2的控制极之间,所述可控硅T2的阴极接地。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希平李光明高海刚兰丽菊万亚当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睿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