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401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植物组织培养除湿装置,属于除湿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面均卡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侧面卡接有抽风机。该植物组织培养除湿装置,通过设置抽风机、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导管和喷气板,把集尘袋固定在壳体的右侧面,控制两个第一电磁阀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然后控制抽风机工作,使得防尘网内阻塞的灰尘可在抽风机的作用下吹落到集尘袋内,相对于现有的除湿装置,不需要停止该除湿装置便可对防尘网进行清理,操作简单,使得工作人员可在较短时间内对阻塞的防尘网进行清理。对阻塞的防尘网进行清理。对阻塞的防尘网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除湿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除湿
,具体为植物组织培养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植物生物学研究过程中,植物组织培养至关重要,而植物组织的培养中的湿度要求保持恒定的状态,通常组织培养的环境湿度变化随季节和大气而有很大变动,当组织培养的湿度过高时,会造成杂菌滋生,导致植物组织容易被污染,因此需要除湿装置对植物组织所处的环境进行除湿,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除湿装置的内壁,该除湿装置的进风孔设置有防尘网,但是防尘网在被灰尘阻塞时,工作人员需要控制除湿装置停止工作,然后使用辅助工具将防尘网拆掉才能对其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工作人员再使用辅助工具把防尘网安装在除湿装置上,操作较为繁琐,因此需要一种方便使用的除湿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植物组织培养除湿装置,解决了现有除湿装置的防尘网在阻塞时大多需要工作人员控制该装置停止工作,然后工作人员使用辅助工具将防尘网拆掉才能对其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工作人员再使用辅助工具把防尘网安装在除湿装置上,操作较为繁琐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植物组织培养除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面均卡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侧面卡接有抽风机,所述壳体的右端卡接有防尘网,所述壳体内壁的左侧面卡接有进气管,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进气管的背面与连接管的正面相连通。
[0007]所述连接管的正面与环形管的背面相连通,所述环形管的右侧面与两个导管的左端相连通,所述环形管卡接在壳体内,所述导管的右端与喷气板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喷气板的左侧面与壳体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0008]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侧面卡接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的右侧面吸附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卡接在集尘袋的左侧面,所述集尘袋的左侧面与两个第二固定板和壳体的右侧面搭接,所述壳体内卡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卡接有进风板和出风板,所述进风板和出风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卡接在固定箱内,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管的正面与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形状设置为L形。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检修门。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板内卡接有若干个紫外线灯管,若干个紫外线灯管设置在抽风机和固定箱之间。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气管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壳体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矩形。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喷气板的右侧面开设有若干个喷气孔。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风板上开设的进风口和出风板上开设的出风口相错位。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该植物组织培养除湿装置,通过设置抽风机、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进气管、连接管、导管和喷气板,当需要对阻塞的防尘网进行清洗时,移动集尘袋,使得集尘袋左侧设置的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接触,控制两个第一电磁阀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然后控制抽风机工作,使得抽风机和第二电磁阀相互配合产生的气流通过进气管、连接管、环形管和导管和喷气板从若干个喷气孔喷射到防尘网的左侧面,使得防尘网内阻塞的灰尘可在抽风机的作用下吹落到集尘袋内,相对于现有的除湿装置,不需要停止该除湿装置便可对防尘网进行清理,操作简单,使得工作人员可在较短时间内对阻塞的防尘网进行清理。
[0018]2、该植物组织培养除湿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抽风机和紫外线灯管,当需要进行除湿时,控制抽风机、紫外线灯管和加热管工作,使得进入固定箱内的湿空气可被若干个加热管干燥,使得干燥后的空气通过紫外线灯管从壳体的左侧面排出,使得该装置不仅可降低空气中的湿度,还可对空气中的细菌进行杀菌,使得组织可在被该装置处理后的空气中培养。
[0019]3、该植物组织培养除湿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当需要对空气进行除湿时,工作人员向右拉动集尘袋,使得集尘袋可带动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脱离,使得工作人员可快速的移走集尘袋。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壳体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进气管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第一固定板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连接管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壳体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壳体、2第一电磁阀、3第一固定板、4抽风机、5紫外线灯管、6防尘网、7进气管、8第二电磁阀、9连接管、10导管、11喷气板、12第二固定板、13第一磁铁、14第二磁铁、15集尘袋、16支撑板、17底板、18检修门、19环形管、20固定箱、21进风板、22出风板、23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9]如图1

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植物组织培养除湿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左右两侧面均卡接有第一电磁阀2,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固定板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3的左侧面卡接有抽风机4,壳体1的右端卡接有防尘网6,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卡接有进气管7,壳体1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二电磁阀8,进气管7的背面与连接管9的正面相连通。
[0030]连接管9的正面与环形管23的背面相连通,环形管23的右侧面与两个导管10的左端相连通,环形管23卡接在壳体1内,导管10的右端与喷气板11的左侧面相连通,喷气板11的左侧面与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壳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板12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0031]第二固定板12的右侧面卡接有第一磁铁13,第一磁铁13的右侧面吸附有第二磁铁14,通过设置第一磁铁13和第二磁铁14,因第一磁铁13和第二磁铁14相吸附时,使得第一磁铁13和第二磁铁14相互配合可对集尘袋15进行固定,第二磁铁14卡接在集尘袋15的左侧面,集尘袋15的左侧面与两个第二固定板12和壳体1的右侧面搭接,壳体1内卡接有固定箱20,固定箱20内卡接有进风板21和出风板22,进风板21和出风板2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加热管23,加热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植物组织培养除湿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面均卡接有第一电磁阀(2),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固定板(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左侧面卡接有抽风机(4),所述壳体(1)的右端卡接有防尘网(6),所述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卡接有进气管(7),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二电磁阀(8),所述进气管(7)的背面与连接管(9)的正面相连通;所述连接管(9)的正面与环形管(19)的背面相连通,所述环形管(19)的右侧面与两个导管(10)的左端相连通,所述环形管(19)卡接在壳体(1)内,所述导管(10)的右端与喷气板(11)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喷气板(11)的左侧面与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板(12)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2)的右侧面卡接有第一磁铁(13),所述第一磁铁(13)的右侧面吸附有第二磁铁(14),所述第二磁铁(14)卡接在集尘袋(15)的左侧面,所述集尘袋(15)的左侧面与两个第二固定板(12)和壳体(1)的右侧面搭接,所述壳体(1)内卡接有固定箱(20),所述固定箱(20)内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