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零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353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零部件包括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外管滑动连接有第一内杆,所述第一外管的左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杆,所述第一金属杆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杆,所述第二金属杆的右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金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三金属杆,可以通过第三金属杆很好的对第一内杆进行限位固定,并通过设置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可以很好的对第一内杆进行固定滑动以及限位,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此外通过设置有缓冲弹簧和第一缓冲板,可以在第一内杆底端的防脱板即将触碰到第一外管的内壁底端时,很好的进行缓冲卸力,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第一外管底端,继而延长了第一外管的使用时间。继而延长了第一外管的使用时间。继而延长了第一外管的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零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零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零部件。

技术介绍

[0002]零件是机器组成的基本要素,机器一般包括一个或几个用来接受外界能源的原动部分;实现机器生产职能的执行部分,把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部分的传动部分,保障机器中各部分协调工作的检测与控制系统构成,将机器进行进一步分解,可以得到各类零件,零件是构成机器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各种机器中都能用到的零件(如齿轮,轴等),称为通用零件;另一类是在一定类型的机器中才会用到的零件(如枪栓,螺旋桨等),称为专用零件;此外还把一些协同工作的零件组成的零件组合体称为部件或组件(如联轴器,减速器等),随着零件的容许空间、质量限制、重要程度、工作情况等的不同,还会提出体积、质量、可靠性、振动稳定性、噪声等各种不同的要求,强度是指零件在工作时不发生断裂或者不产生超过容许限度的塑性变形的能力,这是机器正常运转和安全生产的最基本要求,刚度是指零件工作时不产生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的能力,这个要求只是对那些由于弹性形变过大就要降低机器工作性能的零件提出的,寿命要求就是要求零件在预期的工作期间保持正常工作而不致报废,这个要求主要是对那些在变应力下工作和工作时受到磨损或腐蚀的零件提出的,零件的工艺性要求就是在给定的工艺条件和生产水平下,能用较少的成本和劳动量把零件制造出来,并便于进行装配,要从生产批量,材料,毛坯制作,加工方法,装配过程,使用要求等各方面来考虑,合理设计零件结构。
[0003]机械零件又称机械元件是构成机械的基本元件,是组成机械和机器的不可分拆的单个制件,机械零件既是研究和设计各种设备中机械基础件的一门学科,也是零件和部件的泛称,机械零件是指传递运动和能量的带传动、摩擦轮传动、键传动、谐波传动、齿轮传动、绳传动和螺旋传动等机械传动,以及传动轴、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相应的轴系零(部)件,起支承作用的零(部)件,如轴承、箱体和机座等,起润滑作用的润滑系统和密封等,弹簧等其它零(部)件,机械零件的各种机械和工程结构都是由若干个构件组成的,其中伸缩杆属于常用的机械零件,伸缩杆是采用金属带材或塑料片材卷制而成的可伸缩空心圆柱体杆。
[0004]但现有技术中,一种机械零部件在实际使用时大多内管直接滑动外管的形式,从而进行伸缩,在需要对内杆的位置进行固定时,往往采用旋钮旋动螺纹杆进行固定,因此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容易因为旋动螺纹杆的圈数不一造成对于内杆的固定效果较差,从而不利于工作人员的使用,达不到预计的设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零部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机械零部件包括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外管滑动连接有第一内杆,所述第一外管的左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杆,所述
第一金属杆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杆,所述第二金属杆的右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金属杆,所述第一内杆的左侧壁开设有与第三金属杆相对应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内杆的前侧开设有多个与第三金属杆的第二滑动槽,多个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左侧分别与第一滑动槽的右侧相互连通。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外管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缓冲弹簧,多个所述缓冲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板。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块分别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外管,两个所述第二外管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二内杆。
[0010]进一步,两个所述第二内杆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的前后两侧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转动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二缓冲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滑动板。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外管的内壁开设有与环形滑动板相对应的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一内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脱板。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内杆的外壁涂有防水材料,所述第三金属杆的具体材质为不锈钢。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零部件,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三金属杆,可以通过第三金属杆很好的对第一内杆进行限位固定,并通过设置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可以很好的对第一内杆进行固定滑动以及限位,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此外通过设置有缓冲弹簧和第一缓冲板,可以在第一内杆底端的防脱板即将触碰到第一外管的内壁底端时,很好的进行缓冲卸力,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第一外管底端,继而延长了第一外管的使用时间;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二外管和第二内杆,可以通过第二内杆和第二外管很好的进行缓冲卸力,从而提高了对于缓冲效果,继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提供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的第一内杆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提供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1提供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的环形滑动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1提供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的第二缓冲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6]1、第一外管;2、第一内杆;3、防脱板;4、第一金属杆;5、第二金属杆;6、第三金属杆;7、缓冲弹簧;8、第一缓冲板;9、第一转动块;10、第二外管;11、第二内杆;12、第二转动块;13、第二缓冲板;14、环形滑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零部件,其特征在于,一种机械零部件包括第一外管(1),所述第一外管(1)滑动连接有第一内杆(2),所述第一外管(1)的左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杆(4),所述第一金属杆(4)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杆(5),所述第二金属杆(5)的右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金属杆(6),所述第一内杆(2)的左侧壁开设有与第三金属杆(6)相对应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内杆(2)的前侧开设有多个与第三金属杆(6)的第二滑动槽,多个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左侧分别与第一滑动槽的右侧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械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1)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缓冲弹簧(7),多个所述缓冲弹簧(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板(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机械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板(8)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英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逢源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