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明进专利>正文

离子静止型冷阴极萤光灯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340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子静止型冷阴极萤光灯照明系统,该系统是在一冷阴极萤光灯管内形成一径向直流电场,以令该灯管内游离出来的电子,得加速与气体原子产生频繁碰撞,产生足够能量,游离该灯管内气体的电子,并令灯管内游离出的汞离子(Hg↑[+2])及氩气游离出的氩离子(Ar↑[+2]),因该径向直流电场的作用,在接近灯管内壁的一萤光体镀层表面时,径向速度变为零,以防止其撞击该萤光体镀层的萤光体原子,避免发生该萤光体镀层表面产生非晶萤光层,或该汞离子嵌入该萤光体内的情事,及藉一轴向反等效直流电场,避免汞累积于电极,以延长灯管寿命,并有效延长该萤光体镀层的使用寿命,令该灯管的亮度因该径向直流电场所提供的额外能量,而获得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阴极萤光灯照明系统,尤指一种在冷阴极萤光灯管内形成一行向直流电场,以使该灯管内电极及气体游离出来的离子,因该径向直流电场的作用,在接近该灯管内壁均匀涂布的一萤光体镀层表面时,速度变为零,呈现静止状态,并藉轴向反等效直流电场,避免汞累积于电极,以延长萤光灯管的寿命。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萤光灯照明系统,如图1所示,其玻璃灯管10主要是用以形成一密闭空间,该空间主要充满氩(argon,简称Ar)等惰性气体(其气压约为大气压力的0.3%)及微量汞(mercury,简称Hg),该灯管内壁涂布有微粒萤光体镀层11(Phosphor Layer),其材质包含锰硅酸锌结晶(Zinc Silicate,Zn2SiO4:Mn,直径约2微米),以作为可见光的发光物质;该灯管10的两端分别设有由钨丝构成的灯丝121、122(兼作阴极Cathode),各该灯丝121、122的一端分别穿过一绝缘栓123连接至一起动器13(starter),其另一端则分别穿过一绝缘栓123通过一安定器(ballast)14及一切换开关15(Switch)连接至一交流电源16。如图2所示,该起动器13主要是由一小型霓虹灯130及一并联电容器C所构成,该小型霓虹灯内充满氖(neon,简称Ne),并设有二电极131、132,该二电极131、132间于休止期间呈开路状态,其中该电极132是由双金属片制成,受热后变形弯曲,可接触另一电极131达成短路的目的;该安定器14是一电感器,以绝缘铜线绕于一软磁铁心而成,是用以配合该交流电源16及安定器14,控制该起动器13的电流I13及灯管10的电流,以避免该起动器13及灯管10失效。如图1所示,该照明系统的作动步骤如下(1)当该切换开关15被接通后,该起动器13的电极131、132间的氖放电发热,立刻使该双金属片的电极132受热而变形弯曲,而与另一电极131接通,形成短路状态,迫使该起动器的电流I13流经该灯丝121、122,令其发热升温而发出大量热电子,但此时由于该安定器14的控制,使得该灯管10两端的电压,不足以令该灯管IO内的电流导通而发光。(2)稍后,因该二电极131、132短路,其间的氖,因失去电压,而停止放电及发热,导致该双金属片的电极132因降温而跳离另一电极131,瞬间切断流经该起动器13、灯丝121、122及安定器14的电流I13。(3)该安定器(电感器)14因电流I13突然消失,乃配合该起动器13的电容器C振荡出一约1500伏的电压,该电压大部份是由该安定器14所吸收,约600伏跨于如图1所示的a、b两点间,并维持此一电压值一段时间,该电压值不足以触发该起动器13,但足以迫使该灯管10内的热电子激起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effect),进而令氩进行连锁气体放电(gas discharge)而产生氩离子Ar+2及氩电子ea-,该氩电子ea-所具有的能量,足以令汞进行连锁气体放电,而产生大量汞离子Hg+2及汞电子eh-,各该粒子(particle)各自飞窜,互相碰撞生灭,终致于该灯管10内形成一动态平衡(equilibrium)的等离子体(plasma),其中汞电子eh-携带波长2537埃(A,即10-10m)的汞紫外光(ultrayiolet light)能,而氩电子ea-则携带其特性的紫外光能。当前述各种粒子飞抵碰撞该灯管10内壁的该萤光体镀层11时,将分别对其中的萤光体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中氩电子ea-无法令该萤光体发光,波长2537埃的汞电子eh-。则依Stokes Law及下列量子论公式,与该萤光体进行光电效应ΔW=hcλ············(1)]]>而令萤光体发出380~780埃的可见光,达到照明的目的。在公式(1)中,ΔW代表电子释放的激发能;h代表plank常数,为6.62517*10-34焦耳.秒;c代表光速,为3*108米/秒;λ代表波长,单位为米。由于,图1所示的照明系统是藉热阴极(hot cathode)的热电子激活发光程序,故此种传统的照明系统又名“热阴极萤光灯照明系统”(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ighting system,简称HCFL)。该萤光体镀层11为结晶型结构,各原子定位于晶格中,受到外来辐射(如上述波长2537埃的紫外光)激发后,发出可见光。因此,若该晶体结构不变,则此一功能将继续存在。惟若受高动能的汞离子及氩离子撞击(bombardment)后,晶格中的原子极易逸出晶格,而导致该萤光体镀层11表面产生非晶萤光层(amorphous layer),该非晶萤光层不仅失去发出可见光的功能,反而会吸收外来的辐射能,故该非晶层(amorphous layer)厚度依下列公式计算S=CtI·········(2)]]>其中I代表通电电流,t代表通电时间,C代表该萤光体对抗该等撞击而不位移的安定系数,S代表非晶层厚度。当该非晶层厚度渐次增大时,该萤光体镀层11亮度将渐次降低。汞离子将于撞击后,埋入萤光层内,而此埋入动作是非可逆反应。故前述萤光层的非晶化及汞原子埋入现象,将导致该萤光体镀层11的发光亮度B,依下列公式递减BtB0=exp(-αtI)·········(3)]]>其中Bt代表时间点t的亮度,Bo代表原始亮度,α代表非晶层的光吸收常数。由于在前述公式中,α及C为定值,I在通电期间大致不变,故可合并成一系数,得到下列Lehmann公式BtB0=exp(-t/v)·········(4)]]>ν=1/(C2α2I)此一公式,是由Willi Lehlmann于1983年2月在J.Electrochem Soc.期刊中提出,并经Osamu Tadaetal.于1984年6月在J.Electrochem Soc.期刊中证实无误。因此,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子静止型冷阴极萤光灯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是在一冷阴极萤光灯管内形成一径向直流电场,以令该灯管内等离子体中的带正电离子,因该径向直流电场的作用,而在接近该灯管内壁均匀涂布的一萤光体镀层表面时,其径向速度变为零,呈现径向静止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静止型冷阴极萤光灯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是在一冷阴极萤光灯管内形成一径向直流电场,以令该灯管内等离子体中的带正电离子,因该径向直流电场的作用,而在接近该灯管内壁均匀涂布的一萤光体镀层表面时,其径向速度变为零,呈现径向静止状态。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静止型冷阴极萤光灯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一导电镀层,其涂布在该灯管内壁,介于该灯管内壁及该萤光体镀层间;一中心电极,其配置在该灯管内的中央位置处;一主直流电源,设在该灯管外,其正极连接至该导电镀层,其负极连接至该中心电极,以在该导电镀层及该中心电极间形成径向直流电场,令电极及气体游离出来的离子,因该径向直流电场的作用,在接近萤光体镀层表面时,径向速度变为零,呈现径向静止状态。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静止型冷阴极萤光灯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冷阴极萤光灯管内建立一轴向反等效直流电场。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静止型冷阴极萤光灯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二电极,分别设在该冷阴极萤光灯管的两端;一主电源,用以供应直流或交流电;一轴向反等效电场电源,其与该主电源相连接,且跨接在该二电极上,以在该二电极间形成该轴向反等效直流电场,其极性是配合该主电源所建立的一轴向等效直流电场的极性,令该轴向反等效直流电场恰可抵消该灯管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明进
申请(专利权)人:邓明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