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333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屏,将前面板(2)和背面板(10)对置配置,前面板(2)上设置具备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的显示电极(6),并在显示电极(6)之间的非放电部设置遮光部(7),在背面板(10)上设置通过放电来发光的荧光体层(15R)、(15G)、(15B),由透明电极(4a)、(5a)和总线电极(4b)、(5b)构成显示电极(6),由多个电极层构成总线电极(4b)、(5b),同时,电极层的至少一层为电阻率与膜厚之乘积小于等于2Ωcm↑[2]的黑色层,遮光部(7)为电阻率大于等于1×10↑[6]Ωcm的黑色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大屏幕、薄型、轻质的显示装置被人所知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等离子体显示屏
技术介绍
等离子体显示屏(以下叫做PDP)是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紫外线,用该紫外线激励荧光体,从而进行图象显示。PDP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以下类型,根据驱动形式分为AC型和DC型,根据放电形式分为表面放电型和对置放电型。但是,出于高精细化、大屏幕化的容易性及结构的简洁性、制造的简便性等方面的考虑,目前主流是三电极结构且表面放电的AC型PDP。AC型PDP是由前面板和背面板构成。前面板是在玻璃等基板上形成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显示电极间的遮光部及覆盖其的电介质层、以及覆盖其的保护层。另外,背面板是在玻璃等基板上形成与前面板的显示电极正交的多个地址电极、覆盖其的电介质层、电介质层上的隔板。通过对置配置前面板和背面板,在显示电极和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形成放电单元,并且在放电单元内设置荧光体层。并且,显示电极具备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总线电极具备用于抑制外界光反射的黑色电极和主成分为金属的低阻抗的金属电极。与液晶板相比,PDP能够实现高速显示,其视角宽,容易大型化,且由于是主动发光型所以显示品质高,因此目前在平板显示器中尤其受人注目,作为很多人聚集的场所的显示装置和在家庭欣赏大屏幕影象的显示装置而用于各种用途。这里,作为上述的显示电极间的遮光部和构成显示电极的黑色电极的构成,在特开2002-83547号公报中公开了下面所述的例子,即这些电极由在基板上形成电极群的多个层构成,同时,这多个层中的一层由表面电阻比其他层高的黑色层构成黑色电极,并且该黑色层也一体化地构成遮光部。但是,象这样将黑色层同时用于遮光部时,如果黑色层的阻抗小,则遮光部的静电电容增大,导致电力消耗增加。反之,如果黑色层的阻抗大,则与形成显示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电阻增大,存在显示特性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下面所述的PDP,即,把至少前面侧透明的一对基板对置配置成在基板间形成放电空间,在前面侧的基板上设置具备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显示电极和处于该显示电极之间的非放电部的遮光部,而在背面侧的基板上设置通过放电来发光的荧光体层;由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构成显示电极,由多个电极层构成总线电极并且电极层的至少一层为电阻率与膜厚之乘积小于等于2Ωcm2的黑色层,遮光部为电阻率大于等于1×106Ωcm的黑色层。通过这种构成,可以排除总线电极的黑色层中由于电压下降引起的放电不良的影响以及由于遮光部引起的电压波形的干扰产生的放电不良情况,减少PDP的制造工时,同时可以提供能实现良好图象显示的PDP。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方式的PDP的主要构成的截面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方式的PDP的显示电极和遮光部的构成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方式的PDP的显示电极和遮光部的构成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计算总线电极的黑色层的电阻率与膜厚之乘积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计算遮光部的黑色层的电阻率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PDP。第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PDP的主要构成的截面斜视图。图1中,PDP1是由相互对置配置而形成放电空间16的前面板2和背面板10构成。前面板2是在玻璃基板3上呈条带状排列形成由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构成的显示电极6、从而形成表面放电间隙来制成,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分别由透明电极4a、5a和总线电极4b、5b构成。透明电极4a、5a是在玻璃基板3上利用电子射束蒸镀法等形成的如ITO膜等。在玻璃基板3上形成覆盖整个表面的ITO膜后,涂布抗蚀剂形成图案,刻蚀ITO膜而形成透明电极4a、5a。另外,作为透明电极4a、5a的材料也可以使用SnO2等。总线电极4b、5b由多个电极层形成,其中的至少一层是由与形成遮光部7的材料共同的材料黑色材料形成的黑色层,其材料为黑色颜料(Cr-Co-Mn系或Cr-Fe-Co系的黑色氧化物等)与玻璃料(PbO-B2O3-SiO2系或Bi2O3-B2O3-SiO2系等)和导电材料的混合物。对该材料使用含有光聚合引发剂、光固化性单体、有机溶剂等的感光性黑色糊,采用丝网印刷法等形成黑色层。进而,电极层是在该黑色层上设置导电性电极层。具体讲,作为导电性的电极层材料使用如下材料,即含有含Ag材料等的导电性材料、玻璃料(PbO-B2O3-SiO2系或Bi2O3-B2O3-SiO2系等)、聚合引发剂、光固化性单体、有机溶剂等的感光性Ag糊。将这种感光性Ag糊采用丝网印刷法等在黑色层上形成膜,然后采用光刻法进行图案形成来形成导电性电极层。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遮光部7是与构成总线电极4b、5b的黑色层共同的材料黑色材料,因此,可以在透明电极4a、5a上形成黑色层时同时形成,从而可以减少PDP的制造工时,能够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即,可以在成为非放电部的显示电极6间和显示电极6上,将既是黑色层材料也是遮光部7材料的黑色材料成膜,分别将总线电极4b、5b的图案和遮光部7的图案对合而进行图案形成,同时形成总线电极4b、5b的黑色层和遮光部7。另外,所谓黑色层,并不只是漆黑的黑色,也可以是灰黑等偏黑的颜色。接着,用电介质层覆盖如上所述形成的显示电极6和遮光部7。电介质层8是通过把含有铅系玻璃材料的糊采用如丝网印刷法等涂布、干燥后,进行烧成而形成。然后,用保护层9覆盖电介质层8而完成前面板2。保护层9例如是由MgO构成,采用蒸镀或溅射等成膜工艺来形成。另一方面,背面板10是在玻璃基板11上呈条带状形成地址电极12。具体讲,采用丝网印刷法等在玻璃基板11上形成作为地址电极12的材料的感光性Ag糊等,然后采用光刻法进行图案形成并烧成而制成。接着,用电介质层13覆盖如上所述形成的地址电极12。电介质层13是采用丝网印刷法等涂布例如含有铅系玻璃材料的糊,干燥后进行烧成而形成。另外,也可以对成形后的薄膜状电介质层的前体进行层压并烧成而形成,来代替对糊进行丝网印刷。接着,以条带状形成隔板14。隔板14是采用印刷法或模具涂布法等形成以Al2O3等骨料和玻璃料为主剂的感光性糊,并采用光刻法形成图案后进行烧成而形成。另外,也可以采用丝网印刷法以给定间隔反复涂布含有铅系玻璃材料的糊,干燥后进行烧成而形成。这里,隔板14的间隙尺寸,例如对于32英寸~50英寸的HD-TV来说,是130μm~240μm左右。在隔板14与隔板14之间的沟槽中形成由红色(R)、绿色(G)、蓝色(B)的各荧光体粒子构成的荧光体层15R、15G、15B。各颜色的荧光体层15R、15G、15B是通过涂布由各颜色的荧光体粒子和有机粘合剂构成的糊状的荧光体油墨并将其干燥,然后在400℃~590℃的温度下烧成以烧掉有机粘合剂,将各荧光体粒子粘结而形成。把如上所述制作的前面板2和背面板10重叠,使前面板2的显示电极6和背面板10的地址电极12大致上正交,同时在周边插入密封用玻璃等密封部件,将其例如在450℃左右烧成10分钟~20分钟,利用烧成后形成的气密密封层(未图示)将其密封。然后,把放电空间16内排气至高真空(如1.1×10-4Pa)后,用66.5kPa(500Torr)的压力封入放电气体如Ne-Xe5%的放电气体,制成PD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等离子体显示屏,把至少前面侧透明的一对基板对置配置,在基板间形成放电空间,在前面侧的基板上设置具备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显示电极和在该显示电极之间的非放电部中的遮光部,而在背面侧的基板上设置通过放电来发光的荧光体层,其特征在于,由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构成所述显示电极,由多个电极层构成所述总线电极,同时,所述电极层的至少一层为电阻率与膜厚之乘积小于等于2Ωcm↑[2]的黑色层,所述遮光部为电阻率大于等于1×10↑[6]Ωcm的黑色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12-16 417803/20031.等离子体显示屏,把至少前面侧透明的一对基板对置配置,在基板间形成放电空间,在前面侧的基板上设置具备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显示电极和在该显示电极之间的非放电部中的遮光部,而在背面侧的基板上设置通过放电来发光的荧光体层,其特征在于,由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构成所述显示电极,由多个电极层构成所述总线电极,同时,所述电极层的至少一层为电阻率与膜厚之乘积小于等于2Ωcm2的黑色层,所述遮光部为电阻率大于等于1×106Ωcm的黑色层。2.等离子体显示屏,把至少前面侧透明的一对基板对置配置,在基板间形成放电空间,在前面侧的基板上设置具备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显示电极和在该显示电极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足立大辅米原浩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