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3224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高度调节台,所述高度调节台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收缩柱,所述收缩柱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高度调节柱,所述高度调节柱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载物台,所述载物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行把手,所述载物台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抵力杆,所述抵力杆远离固定器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抵力固定盘。通过固定器,抵力杆,抵力固定盘和缓力垫相配合,起到了可以固定物料的同时,对装载的物料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对物料表面进行挤压用力过度,导致物料表面出现损伤的效果,避免了由于物料的损伤导致影响后期正常使用的现象。现象。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中会用到无数的建筑材料,材质各不相同,无论社会怎样进步,钢筋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无可取代,钢筋是建筑工程施工时使用最多的一种建筑材料之一,在钢筋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位置的搬运,这时候就需要一种钢筋的搬运装置,但是由于钢筋的重量比较重,所以需要在搬运装置中加装减震装置,减少钢筋对搬运装置的损伤。
[0003]传统的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4]1、一般的减震装置会加装弹簧,但是单一的弹簧受力,会导致弹簧出现受力过度,导致弹簧出现形变的现象,更换弹簧特别的麻烦,会浪费过多的工作时间,从而降低装置的工作效率。
[0005]2、钢筋搬运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固定作业,但是由于固定的力度掌握不好,这样就会导致钢筋的表面受到损伤,影响钢筋的整体质量,从而影响后期的钢筋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解决了减震装置的单一受力,会导致减震弹簧出现受损,更换起来也会很麻烦。浪费过多的工作时间;对物料的固定方式会损伤到物料的表面,影响物料后期的正常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包括高度调节台,所述高度调节台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收缩柱,所述收缩柱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高度调节柱,所述高度调节柱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载物台,所述载物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行把手,所述载物台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抵力杆,所述抵力杆远离固定器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抵力固定盘,所述抵力固定盘的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缓力垫,所述高度调节台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调节转动轴,所述调节转动轴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调节转动轴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调节把手。
[0008]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柱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收缩柱的横截面直径,所述收缩柱和所述高度调节柱的连接关系为活动套接,所述高度调节柱和所述调节转动轴的连接关系为从动连接,所述缓力垫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抵力固定盘的横截面积。
[0009]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台一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支撑柱,所述连接支撑柱一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缓力盘,所述缓力盘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缓力挤压杆,所述缓力挤压杆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减震柱。
[0010]优选的,所述减震柱一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一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移动轮,所述支撑盘的横截面积小于
所述安装盘的横截面积。
[0011]优选的,所述减震柱的内部包括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内部可拆卸安装有伸缩分力杆,所述伸缩分力杆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收缩支撑柱。
[0012]优选的,所述伸缩分力杆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收缩支撑柱的横截面直径,所述伸缩分力杆和所述收缩支撑柱的连接关系为活动套接,所述伸缩分力杆和所述收缩支撑柱的材质均为不锈钢金属材料。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提供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通过固定器,抵力杆,抵力固定盘和缓力垫相配合,起到了可以固定物料的同时,对装载的物料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对物料表面进行挤压用力过度,导致物料表面出现损伤的效果,避免了由于物料的损伤导致影响后期正常使用的现象。
[0015]2、本技术提供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采用挤压板,减震弹簧,伸缩分力杆和收缩支撑柱相配合,起到了可以在减震弹簧的内部加入分力装置,减少弹簧受到的压力,从而保证弹簧使用寿命的效果,避免了减震弹簧受到的力度太大,导致弹簧出现形变,不能继续使用,需要更换,降低装置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装置仰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减震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高度调节台;2、收缩柱;3、高度调节柱;4、载物台;5、推行把手;6、固定器;7、抵力杆;8、抵力固定盘;9、缓力垫;10、调节转动轴;11、限位环;12、调节把手;13、连接支撑柱;14、缓力盘;15、缓力挤压杆;16、减震柱;17、支撑盘;18、安装盘;19、移动轮;161、挤压板;162、减震弹簧;163、伸缩分力杆;164、收缩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包括高度调节台1,高度调节台1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收缩柱2,收缩柱2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高度调节柱3,高度调节柱3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载物台4,载物台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行把手5,载物台4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器6,固定器6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抵力杆7,抵力杆7远离固定器6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抵力固定盘8,抵力固定盘8的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缓力垫9,高度调节台1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调节转动轴10,调节转动轴10
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1,调节转动轴10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调节把手12,高度调节柱3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收缩柱2的横截面直径,收缩柱2和高度调节柱3的连接关系为活动套接,高度调节柱3和调节转动轴10的连接关系为从动连接,缓力垫9的横截面积小于抵力固定盘8的横截面积。
[0024]在实施方案中,通过固定器6,抵力杆7,抵力固定盘8和缓力垫9相配合,起到了可以固定物料的同时,对装载的物料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对物料表面进行挤压用力过度,导致物料表面出现损伤的效果,避免了由于物料的损伤导致影响后期正常使用的现象。
[0025]实施例二:
[0026]请参阅图1

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高度调节台1一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支撑柱13,连接支撑柱13一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缓力盘14,缓力盘14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缓力挤压杆15,缓力挤压杆15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减震柱16,减震柱16一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盘17,支撑盘17一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盘18,安装盘18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移动轮19,支撑盘17的横截面积小于安装盘18的横截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包括高度调节台(1),所述高度调节台(1)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收缩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柱(2)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高度调节柱(3),所述高度调节柱(3)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载物台(4),所述载物台(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行把手(5),所述载物台(4)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器(6),所述固定器(6)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抵力杆(7),所述抵力杆(7)远离固定器(6)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抵力固定盘(8),所述抵力固定盘(8)的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缓力垫(9),所述高度调节台(1)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调节转动轴(10),所述调节转动轴(10)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1),所述调节转动轴(10)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调节把手(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柱(3)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收缩柱(2)的横截面直径,所述收缩柱(2)和所述高度调节柱(3)的连接关系为活动套接,所述高度调节柱(3)和所述调节转动轴(10)的连接关系为从动连接,所述缓力垫(9)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抵力固定盘(8)的横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领域工程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台(1)一侧的底端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铸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