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309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彼此相对的上基板和下基板;阻挡肋,布置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与上基板和下基板一起限定多个放电单元;放电持续电极对,沿布置在第一方向的放电单元扩展并包括彼此平行布置的扫描电极和持续电极;浮动电极,布置在扫描电极和持续电极之间并电浮动;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扩展的地址电极;布置在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以及填充在放电单元中的放电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允许使用较少驱动电路板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是使用气体放电来显示图像的平板显示器。由于PDP具有极好的显示特性,例如显示容量、亮度、对比度、残留图像以及视角,其被强调为代替阴极射线管(CRT)的下一代平板显示器。图1是传统PDP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的PDP中,阻挡肋(rib)24在横向和纵向上扩展,以便限定多个放电单元30,并沿在预定方向布置的放电单元30配置持续(sustain)电极对,包括扫描电极Y1:Ym和持续电极X1:Xm。例如,一个扫描电极Y1和一个持续电极X1形成放电持续电极对。此外,沿在与放电持续电极对交叉的方向布置的放电单元30安放地址电极A1:An。Y驱动部件和X驱动部件分别向扫描电极Y1:Ym和持续电极X1:Xm施加驱动信号,并且地址驱动部件向地址电极A1:An施加地址信号。图2显示了用于驱动图1PDP的传统方法。参照图2,可以通过将一帧分成多个子字段SF以便显示各种灰度等级来驱动PDP。子字段被分成复位周期PR、地址周期PA以及持续周期PS。在复位周期PR,在向扫描电极Y1:Ym迅速施加持续电压Vs之前,向所有扫描电极Y1:Ym施加地电压Vg。随后向扫描电极Y1:Ym施加上坡(risingramp)信号,以将电压从持续电压Vs升高预定电压Vset,从而达到峰值电压Vs+Vset。接下来,电压从峰值电压Vs+Vset迅速下降到持续电压Vs,并随后施加下坡(falling ramp)信号,以将施加到扫描电极Y1:Ym的电压减小到电压V’nf。此外,在上坡信号期间,持续电极X1:Xm偏置到地电压Vg,并且随后在复位周期PR的剩余时间内它们被偏置到偏置电压Vb。在复位周期PR期间,地址电极A1:An偏置到地电压Vg。在地址周期PA内,低扫描电压V’scl的扫描脉冲被顺序地施加到偏置在高扫描电压V’sch的扫描电极Y1:Ym上,并且同时,地址信号施加到地址电极A1:An上。施加在地址电极A1:An上的地址信号包括选择相应放电单元的正极性地址电压Va以及当不选择相应放电单元时的地电压Vg。因而,当正地址电压Va与低扫描电压V’scl同时施加时,在相应放电单元的扫描和地址电极之间出现地址放电,从而形成壁电荷。在持续周期PS内,将具有持续电压Vs和地电压Vg的持续脉冲交替施加到所有扫描电极Y1:Ym和持续电极X1:Xm上。因而,在地址周期PA期间,在形成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中产生持续放电。根据传统技术,由于持续脉冲被施加到扫描电极Y1:Ym和持续电极X1:Xm上,因此包括了Y驱动部件和X驱动部件(参见图1),以分别向扫描电极Y1:Ym和持续电极X1:Xm施加驱动信号。然而,由于这些驱动部件一般由具有多个安装电路器件的电路板形成,因为电路板很昂贵,所以增加了显示设备的制造成本。而且,形成驱动部件的电路板产生大量的热,并且如果不能迅速消除这些热量,可能使电路器件退化,这使得难以有效驱动显示板。因而,可能需要附加的散热部件。此外,驱动部件可能产生噪声和振动。如果噪声和振动传到板外面,则板的质量退化,并可能需要附加部件来阻挡噪声和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较少驱动电路板仍可提供基本均匀亮度放电操作的PDP。本专利技术的附加特征将在随后描述中进行阐述,并且部分内容根据该描述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专利技术来了解。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DP,该PDP包括彼此相对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阻挡肋,其布置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与上基板和下基板一起限定多个放电单元。放电持续电极对沿布置在第一方向的放电单元扩展,并包括彼此基本平行布置的扫描电极和持续电极。浮动电极布置在扫描电极和持续电极之间,并且电浮动。地址电极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扩展,荧光层布置在放电单元中,并且在放电单元中包括放电气体。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PDP,该PDP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布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多个放电单元。放电单元包括用于产生持续放电的持续放电部件,并且该持续放电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该第三电极布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且电浮动。应该理解,前面的概括性描述和后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范性和说明性的,并且用于提供所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解释说明。附图说明本申请包括附图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结合在本说明书中,且构成说明说明书一部分,该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描述部分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传统PDP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是显示用于驱动图1PDP的传统方法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PDP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IV得到的PDP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图3的PDP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图6是根据PDP上形成的放电单元位置的亮度变化的示图;图7是显示用于驱动图5的PDP的方法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PDP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随后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申请所阐述的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本公开更透彻,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地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清晰,可放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可以理解,当称元件(例如层、膜、区域或基板)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还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称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4是沿图3的IV-IV线得到的PDP横截面视图。参照图3,PDP包括上面板110和下面板120,下面板120与上面板110相对并与上面板110耦合。上面板110包括上基板111、以预定模式布置在上基板111下表面的多个放电持续电极对S、覆盖放电持续电极对S的上介电层114以及覆盖上介电层114的保护层115。上基板111可由主要包含玻璃的透明材料形成。放电持续电极对S以预定模式(例如,在预定方向扩展的条形模式)布置在上基板111的下表面。各放电持续电极对S包括基本彼此平行布置的扫描电极Y和持续电极X。扫描电极Y和持续电极X分别包括透明电极Ya和Xa以及总线电极Yb和Xb。作为备选方案,扫描电极Y和持续电极X可以只包括总线电极。透明电极Ya和Xa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用于在基本不阻挡由荧光层125发射的光经上基板111传输的情况下产生放电。例如,透明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形成总线电极Yb和Xb,以增强透明电极Ya和Xa的导电性,并且它们可以直接形成在透明电极Ya和Xa上。总线电极Yb和Xb可由高导电材料形成,例如Al或Ag的单金属层,或者Cr-Cu-Cr的三层金属层。总线电极Yb和Xb可以比透明电极Ya和Xa窄,以减小其挡光量。例如,如图4所示,当限定放电单元130的阻挡肋124之间的间距W是大约320到350μm时,透明电极Ya和Xa的宽度Wa可以是大约100到120μm,并且总线电极的宽度Wb可大约是70到80μm。在各放电持续电极对S的扫描电极Y和持续电极X之间可以至少布置一个浮动电极M。浮动电极M沿放电单元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包括:彼此相对的上基板和下基板;阻挡肋,布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一起限定多个放电单元;放电持续电极对,沿布置在第一方向的放电单元扩展,所述放电持续电极对包括彼此基本平行布置的扫描电极和持续电极;浮动电极,布置在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持续电极之间,所述浮动电极电浮动;地址电极,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扩展;荧光层,布置在所述放电单元中;以及放电气体,在所述放电单元中。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4-11-16 10-2004-0093503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包括彼此相对的上基板和下基板;阻挡肋,布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一起限定多个放电单元;放电持续电极对,沿布置在第一方向的放电单元扩展,所述放电持续电极对包括彼此基本平行布置的扫描电极和持续电极;浮动电极,布置在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持续电极之间,所述浮动电极电浮动;地址电极,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扩展;荧光层,布置在所述放电单元中;以及放电气体,在所述放电单元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DP,其中所述浮动电极连续形成,沿布置在第一方向的所述放电单元扩展。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DP,其中所述浮动电极间隔布置于在第一方向布置的各放电单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DP,其中与距离所述扫描电极相比,所述浮动电极布置为更靠近所述持续电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DP,其中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持续电极各包括透明电极,其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以及总线电极,其包括接触所述透明电极的金属,并且所述浮动电极包括金属电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PDP,其中所述浮动电极布置为与所述透明电极共面。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PDP,其中所述浮动电极布置为与所述总线电极共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DP,其中所述放电持续电极对基本被上介电层覆盖,并且所述地址电极基本被下介电层覆盖。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PDP,其中所述放电持续电极对和所述浮动电极布置在所述上基板的表面,并且保护层覆盖所述上介电层。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PDP,其中所述地址电极布置在所述下基板的表面,并且所述荧光层布置在所述下介电层的上表面和阻挡肋的侧面。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DP,其中通过执行包括复位周期、地址周期和持续周期的一系列驱动周期来驱动所述PDP,并在所述驱动周期内将恒定电压施加在所述持续电极上。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PDP,其中所述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种基姜太京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