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镜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94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5
一种消化内镜清洗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消化内镜水洗操作不便的问题;包括主体,主体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弧口前后相对,前侧的弧形板可前后移动,主体内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连接槽,连接槽右侧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右端贯穿主体且设有螺纹接头,主体内设有可遮挡连接槽的挡块,主体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下且位于挡块左方的倒L形槽,两个倒L形槽下侧分别位于两个弧形板的外侧且其相对侧与连接槽连通,主体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倒L形管,倒L形管开口朝左且其上侧与其对应侧的倒L形槽连通,倒L形管左端设有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避免了水洗时需要移动消化内镜的现象,增加了清洗人员清洗消化内镜的效率。的效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镜清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消化内镜
,特别是一种消化内镜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消化内镜是经消化道直接获取图像或经附带超声及X线的设备获取消化道及消化器官的超声或X线影像,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组设备。消化内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仪器,由于其结构复杂和材料特殊不易达到完全灭菌要求,操作时一旦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将大大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0003]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在使用后需要立即用湿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之后将内镜进行水洗、酶洗、清洗、消毒、水洗等步骤,水洗过程中需要用一次性棉絮或纱布在流水下擦拭多遍,目前,内镜清洗消毒时皆直接用水龙头提供流水,由于水龙头在水池正上方不能移动,导致水洗时始终需要移动消化内镜清洗部位至水龙头下方,降低清洗人员的舒适度及清洗效率,操作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消化内镜清洗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消化内镜水洗操作不便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主体,主体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弧口前后相对,前侧的弧形板可前后移动,主体内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连接槽,连接槽右侧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右端贯穿主体且设有螺纹接头,主体内设有可遮挡连接槽的挡块,主体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下且位于挡块左方的倒L形槽,两个倒L形槽下侧分别位于两个弧形板的外侧且其相对侧与连接槽连通,主体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倒L形管,倒L形管开口朝左且其上侧与其对应侧的倒L形槽连通,倒L形管左端设有喷头。
[0006]本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避免了水洗消化内镜时需要移动消化内镜的现象,增加了清洗人员清洗消化内镜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8]图2是本技术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0009]图3是本技术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0010]图4是本技术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主体1,主体1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弧形板2,两个弧形板2弧口前后相对,前侧的弧形板2可前后移动,主体1内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连接槽3,连接槽3右
侧设有进水管4,进水管4右端贯穿主体1且设有螺纹接头5,主体1内设有可遮挡连接槽3的挡块6,主体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下且位于挡块6左方的倒L形槽7,两个倒L形槽7下侧分别位于两个弧形板2的外侧且其相对侧与连接槽3连通,主体1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倒L形管8,倒L形管8开口朝左且其上侧与其对应侧的倒L形槽7连通,倒L形管8左端设有喷头9。
[0013]为了使前侧的弧形板2前后移动,所述的主体1上开设有开口朝下且前后方向的滑槽10,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1,滑块11下端与前侧的弧形板2固定连接且其前端经第一弹簧12与滑槽10固定连接。
[0014]为了限制弧形板2的位置,所述的后侧的弧形板2后端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挂钩13,前侧的弧形板2经固定带设有挂环14。
[0015]为了使挡块6前后移动,所述的主体1上开设开口朝上的移动槽15,移动槽15为倒L形且其前侧与连接槽3连通,挡块6与移动槽15滑动连接且其后端经第二弹簧16与连接槽3固定连接。
[0016]为了便于限制挡块6的位置,所述的主体1上开设有后侧与移动槽15连通的卡槽17,挡块6上端后侧铰接有可插入卡槽17内的卡块18,卡块18上端设有拨块19。
[0017]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两个弧形板2相对端分别设有弹性垫20。
[0018]本技术在使用时,设置挡块6与连接槽3前侧壁接触,螺纹接头5与水龙头管螺纹连接的初始状态,工作人员向前拉动前侧的弧形板2,前侧的弧形板2带动滑块11向前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12,前侧的弧形板2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后,将手腕放在两个弧形板2之间,此时,松开前侧的弧形板2,前侧的弧形板2在第一弹簧12弹力下向后移动,直至两侧的弹性垫20与工作人员接触;
[0019]两侧的弹性垫20与工作人员接触后,向后拉动挂环14,挂环14带动固定带向后移动,直至挂环14挂在合适的挂钩13上,此时,完成了对主体1的固定;
[0020]固定主体1后,向后推动拨块19,拨块19带动挡块6向后移动,第二弹簧16被压缩,当挡块6脱离连接槽3后,向下按压卡块18,当卡块18与挡块6接触后,减小对拨块19的压力,挡块6在第二弹簧16弹力作用下插入卡槽17内,此时,水流经螺纹接头5、进水管4、连接槽3、倒L形槽7、倒L形管8并从喷头9处喷出,此时,即可手持纱布或棉絮进行水洗;
[0021]水洗过程中,随着工作人员手腕的移动,手腕经主体1带动两侧的倒L形管8移动,水从工作人员手腕两侧经喷头9喷在消化内镜上,避免了需要移动消化内镜的现象;
[0022]水洗完成后,向后拨动拨块19,拨块19经卡块18带动挡块6向后移动,第二弹簧16被压缩,当卡块18前端脱离卡槽17后,向上拨动拨块19,使卡块18脱离移动槽15,此时,减小对拨块19的推力,卡块18在第二弹簧16弹力作用下伸出避让槽,直至挡块6恢复至初始位置;
[0023]挡块6恢复至初始位置后,拉动挂环14,使挂环14脱离挂钩13,此时,移走主体1即可。
[0024]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设置两个倒L形管,只需将主体通过弧形板固定到清洗人员手腕上,便可使水随清洗人员手腕移动,避免了水洗消化内镜时需要移动消化内镜清洗部位至水龙头下方的现象,增加了清洗人员清洗消化内镜的效率,增加了清洗人员的舒适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镜清洗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弧形板(2),两个弧形板(2)弧口前后相对,前侧的弧形板(2)可前后移动,主体(1)内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连接槽(3),连接槽(3)右侧设有进水管(4),进水管(4)右端贯穿主体(1)且设有螺纹接头(5),主体(1)内设有可遮挡连接槽(3)的挡块(6),主体(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下且位于挡块(6)左方的倒L形槽(7),两个倒L形槽(7)下侧分别位于两个弧形板(2)的外侧且其相对侧与连接槽(3)连通,主体(1)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倒L形管(8),倒L形管(8)开口朝左且其上侧与其对应侧的倒L形槽(7)连通,倒L形管(8)左端设有喷头(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上开设有开口朝下且前后方向的滑槽(10),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1),滑块(11)下端与前侧的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放朱大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