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冠脉内预扩溶栓球囊导管,包括预扩球囊导管、锥形头端、溶栓部和导丝,所述的预扩球囊导管包括球囊部、路径部、导丝交换口,所述的球囊部包括球囊和马克标记,所述的路径部包括球囊加压管、注药管、球囊加压口和注药口,所述的球囊加压管连接球囊和球囊加压口,所述的注药口设置,所述的溶栓部包括封闭头端,所述的封闭头端位于锥形头端后端,封闭头端上均匀分布有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冠脉内预扩溶栓球囊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冠脉内预扩溶栓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胸痛中心建设的发展,急诊心梗直接PCI的数量逐年增加,但针对急性心梗高负荷血栓的处理不尽人意,血栓抽吸是一个方法,但仍然有血管迂曲,抽吸导管不能到位,到位后抽吸不出来,抽吸后血栓脱落到脑,肠系膜,下肢动脉造成栓塞等严重乃至死亡性并发症。
[0003]随着近几年我国介入领域临床实践的增加和药物的进步,冠脉内注入纤溶酶原激活剂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裂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的病例越来越多,方法包括:指引导管注入溶栓药,抽吸导管注入,微导管注入,刺破球囊注入,方法各异,但效果千差万别,这与形成血栓时间的长短,各人体质,各种抗板,抗凝药物在不同人身上的反应,体内纤溶酶活性等多个因素相关。但刺破球囊注入溶栓显示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血栓形成时间长短,原位血栓,还是漂浮,脱落的远端血栓,药液的不损失性通过球囊小孔形成的压力,使药液进入血栓内部,球囊轻度充盈减少再通后血流对药物的冲刷方面及经济效益方面,通过性方面,刺破球囊溶栓都显示了强大的作用和应用前景,未来,会产生更多的思维和方法论证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0004]但刺破球囊是预扩张球囊在导丝通过病变后,通过导丝推至病变处以一定的压力扩张,扩后,一部分高负荷血栓通过冠脉注入造影剂就显现出来,通过按“高负荷血栓”判断标准,认定明确后,对血栓负荷进行取出或减小体积乃至变回原来的一个个红细胞状态,此时球囊需要从冠脉内拉出,在体外用10ml注射器针头对球囊进行扎4
‑
5个小孔,再将球囊送入冠脉内。
[0005]此操作存在如下弊端:1,耗时,费力;2,有的将球囊剖开,这就起不到药液通过压力在小孔处形成“喷射效应”注入血栓内部的作用,等同于各种导管注入,效果差;3,不剖开,手工扎孔,存在:
①
不均匀;
②
刺手;4,要均匀,需要助手加2
‑
4atm压力保持球囊充盈,刺前刺后的孔的高压水柱无方向“喷射”易造成环境污染,如喷到显示器,地面,C臂上,周围器械上甚至进入术者和助手的眼睛中造成后果。5,扎的不好,会造成球囊皮往复送出过程中脱落在冠脉内或体内。
[0006]因此,一个简单,方便,实用的在明确高负荷血栓,直接不动,便可以在冠脉内直接注入药物就能减轻血栓负荷的新型器械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冠脉内预扩溶栓球囊导管,直接对急性心梗闭塞段球囊预扩张后明确高负荷血栓病变直接溶栓的导管,能够有效清除处理高负荷血栓,操作方便,简单,减少操作并发症,降低病人死亡率。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冠脉内预扩溶栓球囊
导管,包括预扩球囊导管、锥形头端、溶栓部和导丝,所述的预扩球囊导管包括球囊部、路径部、导丝交换口,所述的球囊部包括球囊和马克标记,所述的路径部包括球囊加压管、注药管、球囊加压口和注药口,所述的球囊加压管连接球囊和球囊加压口,所述的注药口设置,所述的溶栓部包括封闭头端,所述的封闭头端位于锥形头端后端,封闭头端上均匀分布有8
‑
10个圆孔,圆孔为长8
‑
10mm的溶栓药液喷射部分,所述的导丝交换口包括四种设置方式,第一种设置在锥形头端,导丝从锥形头端交换,第二种设置在注药管外侧,导丝穿行于锥形头端、封闭头端和注药管一侧,在球囊后交换,第三种设置在注药管外侧,导丝穿行于锥形头端、封闭头端和注药管中间,在球囊后交换,第四种设置在注药管尾端,导丝穿行于锥形头端、颗粒活塞和注药管中间,注药口连接在注药管一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预扩球囊导管的尺寸为2.0
‑
2.5mm*8
‑
12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锥形头端为长3
‑
5mm,适合0.016英寸的常规普通导丝通过的部分,锥形头端的材料中添加部分不透X光成分,用于标记示踪。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封闭头端上的圆孔为通过激光打孔的粗细分布均匀的圆孔或渐变的圆孔或360度旋转的圆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导丝交换口第四种设置方式中锥形头端内靠近前端处和注药管内靠近后端处均设有颗粒活塞,导丝贯穿颗粒活塞。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封闭头端上均匀分布有8
‑
10个圆孔,使注射的药液在圆形血管中无死角的得到有一定压力且压力一致的注入血栓内部并不对血管造成人为损伤,本申请简单,方便,实用,明确高负荷血栓,直接不动,便可以在冠脉内直接注入药物减轻血栓负荷,能够有效清除处理高负荷血栓,操作方便,简单,减少操作并发症,降低病人死亡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导丝交换口第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导丝交换口第二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导丝交换口第三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导丝交换口第四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如图所示:1、锥形头端,2、球囊,3、马克标记,4、球囊加压管,5、注药管,6、球囊加压口,7、封闭头端,8、导丝交换口,9、导丝,10、颗粒活塞,11、注药口,12、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一种冠脉内预扩溶栓球囊导管,包括预扩球囊导管、锥形头端1、溶栓部和导丝9,所述的预扩球囊导管包括球囊部、路径部、导丝交换口8,所述的球囊部包括球囊2和马克标记3,所述的路径部包括球囊加压管4、注药管5、球囊加压口6和注药口11,所述的球囊加压管4连接球囊2和球囊加压口6,所述的注药口11设置,所述的溶栓部包括封闭头端7,所述的封闭头端7位于锥形头端1后端,封闭头端7 上均匀分布有8
‑
10个圆孔12,圆孔12为长8
‑
10mm的溶栓药液喷射部分,所述的导丝交换口8包括四种设置方式,第一种设置在锥形头端1,导丝9从锥形头端1交换,第二种设置在注药管5外侧,导丝9穿行于锥形头端1、封闭头端7
和注药管5一侧,在球囊2后交换,第三种设置在注药管5外侧,导丝9穿行于锥形头端1、封闭头端7和注药管5中间,在球囊2后交换,第四种设置在注药管5尾端,导丝9穿行于锥形头端1、颗粒活塞10和注药管5中间,注药口11连接在注药管5一侧。
[0021]所述的预扩球囊导管的尺寸为2.0
‑
2.5mm*8
‑
12mm。
[0022]所述的锥形头端1为长3
‑
5mm,适合0.016英寸的常规普通导丝通过的部分,锥形头端1的材料中添加部分不透X光成分,用于标记示踪。
[0023]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脉内预扩溶栓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扩球囊导管、锥形头端(1)、溶栓部和导丝(9),所述的预扩球囊导管包括球囊部、路径部、导丝交换口(8),所述的球囊部包括球囊(2)和马克标记(3),所述的路径部包括球囊加压管(4)、注药管(5)、球囊加压口(6)和注药口(11),所述的球囊加压管(4)连接球囊(2)和球囊加压口(6),所述的注药口(11)设置,所述的溶栓部包括封闭头端(7),所述的封闭头端(7)位于锥形头端(1)后端,封闭头端(7)上均匀分布有8
‑
10个圆孔(12),圆孔(12)为长8
‑
10mm的溶栓药液喷射部分,所述的导丝交换口(8)包括四种设置方式,第一种设置在锥形头端(1),导丝(9)从锥形头端(1)交换,第二种设置在注药管(5)外侧,导丝(9)穿行于锥形头端(1)、封闭头端(7)和注药管(5)一侧,在球囊(2)后交换,第三种设置在注药管(5)外侧,导丝(9)穿行于锥形头端(1)、封闭头端(7)和注药管(5)中间,在球囊(2)后交换,第四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冬冬,吴晗琼,
申请(专利权)人:吴冬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