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高精度埋置传感器的混凝土模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795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高精度埋置传感器的混凝土模具装置,其中模具本体包括一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上端面上设置一圈围沿;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均跨过容纳空间;下定位件、上定位件的两末段均可拆卸地安装于围沿上,下定位件的中间段向上凸起;下定位件的中间段上开设若干下定位孔,每个下定位孔内均设置一上橡胶圈;上定位件的中间段垂直于下定位件的中间段;上定位件的中间段开设若干上定位孔;上定位孔与下定位孔对应设置;每个下定位孔内设置一下橡胶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正交排布的上定位件和下定位共同作用下实现传感器在水平面上固定,受橡胶圈的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固定;由此实现了该传感器在混凝土内的高精度埋置。实现了该传感器在混凝土内的高精度埋置。实现了该传感器在混凝土内的高精度埋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高精度埋置传感器的混凝土模具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埋置火灾高温下混凝土内集成孔隙压力探头和热电偶的传感器的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可高精度埋置传感器的混凝土模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应用广泛的材料之一,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久性且易获取、成本低等优点。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其结构致密,经历高温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在温度应力和孔隙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爆裂。探究混凝土内部孔隙压力的大小对于探究高温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场的时空分布至关重要,有利于结构防火和灾后修复和重建。
[0003]目前,尚缺乏用于精准埋置特制传感器(由申请号202011577150.0一种用于测量混凝土内孔隙压力与温度的传感器装置及方法可知:特制传感器为集成烧结金属堵头、热电偶和孔隙压力探头的传感器)的混凝土模具装置,其困难在于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传感器会发生随机方向的移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无法确定传感器的错位情况,严重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无法满足现阶段科学研究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精度埋置传感器的混凝土模具装置,金属毛细管置于上橡胶圈和下橡胶圈中,金属毛细管在正交排布的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共同作用下实现在水平面上固定,受橡胶圈的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固定;由此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传感器不会发生移动和偏转,实现了该传感器的高精度埋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高精度埋置传感器的混凝土模具装置,包括:
[0006]模具本体,包括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上端面敞开且上端面上设置一圈围沿;
[0007]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均跨过所述容纳空间;所述下定位件、上定位件的两末段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围沿上,所述下定位件的中间段向上凸起;所述下定位件的中间段上开设若干下定位孔,每个所述下定位孔内均设置一上橡胶圈,每个所述上橡胶圈均套设于一传感器的金属毛细管上;所述上定位件的中间段向上凸起,所述上定位件的中间段垂直于所述下定位件的中间段;所述上定位的中间段开设若干上定位孔;所述上定位孔与所述下定位孔对应设置;每个所述下定位孔内设置一下橡胶圈,每个所述下橡胶圈均套设于一传感器的金属毛细管;上下对应的上橡胶圈和下橡胶圈套设于同一金属毛细管上。
[0008]优选地,所述上定位件的两末段和围沿之间均设置一上夹具单元;所述上夹具单元包括一上U形卡,所述上U形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面、第二板面和第三板面,所述第三板面上开设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一固定螺丝,所述第一板面朝向第三板面的一侧,与所述围沿接触。
[0009]优选地,所述下定位件的两末段和围沿之间均设置一下夹具单元;所述下夹具单元包括一下U形卡,所述下U形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板面、第五板面和第六板面,所述第六板面下开设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一固定螺丝,所述第四板面朝向第六板面的一侧,与所述围沿接触。
[0010]优选地,所述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均为一钣金件。
[0011]优选地,模具本体由塑料材质制成。
[0012]优选地,所述围沿为一平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为:由于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相互正交且预制孔(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投影重合,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均通过相应的夹具单元固定于围沿,从而可固定金属毛细管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和夹角,防止金属毛细管在水平面上的移动和偏转;同时由于两橡胶圈和同一金属毛细管之间的摩擦力,可固定金属毛细管,确保金属毛细管竖直方向的位置不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可高精度埋置传感器的混凝土模具装置的立体图;
[0015]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16]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17]其中,1

金属毛细管,2

上橡胶圈,3

下定位件,4

上定位件,5

固定螺丝,6

上U形卡,7

模具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如图1~3所示,一种可高精度埋置传感器的混凝土模具装置,包括:模具本体7、上定位件4、下定位件3、上橡胶圈2、下橡胶圈、上夹具单元和下夹具单元。
[0020]模具本体7,由塑料材质制成。模具本体7包括一容纳空间,用于装入初拌的混凝土。容纳空间的上端面敞开且上端面上设置一圈围沿。具体的,围沿为一平面,可提高两定位件和围沿之间的贴合度。
[0021]上定位件4和下定位件3,均跨过容纳空间;下定位件3、上定位件4的两末段均可拆卸地安装于围沿上。在本实施例中,上定位件4和下定位件3均为一钣金件。
[0022]具体的,下定位件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末段、中间段和第二末段。其中,第一末段和第二末段均为一水平段,用于贴合围沿。中间段包括一下水平段(跨过容纳空间的一段)和两下竖直段。由此,下定位件3的中间段向上凸起;下定位件3的中间段上开设若干下定位孔,即下定位孔下水平段上;每个下定位孔内均设置一上橡胶圈2,每个上橡胶圈2均套设于一传感器的金属毛细管1上。特别的,上橡胶圈2和上定位孔之间为过盈配合。
[0023]在本实施例中,上定位件4的结构和下定位件3的结构相同。上定位件4的中间段向上凸起,该中间段同样包括一上水平段(跨过容纳空间的一段),上定位件4的中间段垂直于
下定位件3的中间段;上定位的中间段开设若干上定位孔;上定位孔位于上水平段上;上定位孔与下定位孔对应设置(即两定位孔的投影重合);每个下定位孔内设置一下橡胶圈,每个下橡胶圈均套设于一传感器的金属毛细管1;上下对应的上橡胶圈2和下橡胶圈套设于同一金属毛细管1上。
[0024]上夹具单元和下夹具单元的具体结构如下:上定位件4的两末段和围沿之间均设置一上夹具单元;上夹具单元包括一上U形卡6,上U形卡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面、第二板面和第三板面,第三板面上开设一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一固定螺丝5,第一板面朝向第三板面的一侧,与围沿接触,固定螺丝旋紧后有效防止上定位件4在混凝土振捣时发生偏转。下定位件3的两末段和围沿之间均设置一下夹具单元;下夹具单元包括一下U形卡,下U形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板面、第五板面和第六板面,第六板面下开设一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一固定螺丝5,第四板面朝向第六板面的一侧,与围沿接触,固定螺丝旋紧后有效防止下定位件3在混凝土振捣时发生偏转。以一个下U形卡为例说明下夹具单元的工作原理:将下U形卡安装于围岩外侧,同时使得下U形卡放置于下定位件3的第一末段(第二末段),之后拧紧下U形卡上的固定螺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高精度埋置传感器的混凝土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包括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上端面敞开且上端面上设置一圈围沿;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均跨过所述容纳空间;所述下定位件、上定位件的两末段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围沿上,所述下定位件的中间段向上凸起;所述下定位件的中间段上开设若干下定位孔,每个所述下定位孔内均设置一上橡胶圈,每个所述上橡胶圈均套设于一传感器的金属毛细管上;所述上定位件的中间段向上凸起,所述上定位件的中间段垂直于所述下定位件的中间段;所述上定位件的中间段开设若干上定位孔;所述上定位孔与所述下定位孔对应设置;每个所述下定位孔内设置一下橡胶圈,每个所述下橡胶圈均套设于一传感器的金属毛细管;上下对应的上橡胶圈和下橡胶圈套设于同一金属毛细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高精度埋置传感器的混凝土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件的两末段和围沿之间均设置一上夹具单元;所述上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雷张林飞曹茂森任青文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