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风自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693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风自救装置,所述箱门的内侧上设有用于收卷供气管的收卷装置,所述收卷装置包括下壳、上盖、用于供气管缠绕的转动盘和用于转动盘复位转动的涡簧,所述下壳和上盖相扣合形成内腔,所述转动盘和涡簧均设在内腔内,所述下壳和上盖上对应开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进管口和出管口,所述下壳的中心上设有供转动盘转动连接的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供气管缠绕的凹槽,所述转动盘的中心上设有内腔,所述凹槽与内腔之间设有供供气管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中心柱内中空设置且与内腔连通,所述中心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供气管穿过的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防止相邻的供气管之间发生缠绕,使其使用更加的便捷。便捷。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风自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救生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压风自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压风自救装置是一种隔离式呼吸保护装置。主要用于煤矿或在普通大气压的作业环境中发生有毒有害气体突出时,现场人员来不及撤离,可就近戴上隔离呼吸面罩进行自救,在保证正常呼吸不受毒气伤害的前提下,等待救援。
[0003]现有的压风自救装置内的供气装置是通过供气管与面罩连接,但是供气管为了方便使用,其长度都较长,而且压风自救装置内都多个供气管和面罩,供气管在压风自救装置内很容易与相邻的供气管缠绕,而且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时,难以区分哪根供气管连接哪个供气装置以及面罩,使用十分的不便,影响使用者在佩戴时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风自救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压风自救装置,包括箱体和设在箱体内的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通过供气管连接有面罩,所述箱体上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内侧上设有用于收卷供气管的收卷装置,所述收卷装置包括下壳、上盖、用于供气管缠绕的转动盘和用于转动盘复位转动的涡簧,所述下壳和上盖相扣合形成内腔,所述转动盘和涡簧均设在内腔内,所述下壳和上盖上对应开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进管口和出管口,所述下壳的中心上设有供转动盘转动连接的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供气管缠绕的凹槽,所述转动盘的中心上设有空腔,所述凹槽与空腔之间设有供供气管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中心柱内中空设置且与空腔连通,所述中心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供气管穿过的第二通孔。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气管收卷在收卷装置内,当需要使用时,通过面罩拉动出管口内的供气管,从而带动转动盘转动,涡簧张紧,在第一通孔内的供气管固定不动,能轻松的拉出收卷装置内的供气管使用,当放开供气管时,涡簧回弹带动转动盘反向转动,从而使多余的供气管拉回并缠绕在凹槽内,能有效的减少外部的供气管,防止与其相邻的供气管之间发生缠绕,使其使用更加的便捷。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盘的上侧设有供涡簧安装的涡簧槽,所述上盖的中心上设有伸入涡簧槽内与涡簧连接的连接柱,所述涡簧的两端分别与涡簧槽的内壁和连接柱固定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和下壳之间固定连接,能有效的通过涡簧来带动转动盘转动,使其使用更加的方便,结构更紧凑。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盘上在凹槽槽口的两侧上均凸出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远离转动盘的一侧相互远离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供气管缠绕在凹槽上时,导向板能有效的进行导向,防止供气管发生偏移,使其缠绕更加的精准。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卷装置固定安装在箱门上,所述收卷装置的进管口朝向供气装置装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打开箱门时,对面罩以及供气管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气管固定安装在进管口内。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使收卷装置内的供气管只有与面罩连接的一端能够伸缩,使其供气管在伸缩的时候更加的稳定、方便。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收卷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a

a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风自救装置,包括箱体1和设在箱体1内的供气装置2,所述供气装置2通过供气管4连接有面罩5,所述箱体1上铰接有箱门3,所述箱门3的内侧上设有用于收卷供气管4的收卷装置6,所述收卷装置6包括下壳7、上盖8、用于供气管4缠绕的转动盘9和用于转动盘9复位转动的涡簧10,所述下壳7和上盖8相扣合形成内腔12,所述转动盘9和涡簧10均设在内腔12内,所述下壳7和上盖8上对应开设有与内腔12连通的进管口13和出管口14,所述下壳7的中心上设有供转动盘9转动连接的中心柱11,所述中心柱1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供气管4缠绕的凹槽15,所述转动盘9的中心上设有空腔18,所述凹槽15与空腔18之间设有供供气管4穿过的第一通孔19,所述中心柱11内中空设置且与空腔18连通,所述中心柱1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供气管4穿过的第二通孔20。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气管收卷在收卷装置内,当需要使用时,通过面罩拉动出管口内的供气管,从而带动转动盘转动,涡簧张紧,在第一通孔内的供气管固定不动,能轻松的拉出收卷装置内的供气管使用,当放开供气管时,涡簧回弹带动转动盘反向转动,从而使多余的供气管拉回并缠绕在凹槽内,能有效的减少外部的供气管,防止与其相邻的供气管之间发生缠绕,使其使用更加的便捷。
[00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盘9的上侧设有供涡簧10安装的涡簧槽 16,所述上盖8的中心上设有伸入涡簧槽16内与涡簧10连接的连接柱17,所述涡簧10的两端分别
与涡簧槽16的内壁和连接柱17固定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和下壳之间固定连接,能有效的通过涡簧来带动转动盘转动,使其使用更加的方便,结构更紧凑。
[00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盘9上在凹槽15槽口的两侧上均凸出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板21,两个所述导向板21远离转动盘9的一侧相互远离设置。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供气管缠绕在凹槽上时,导向板能有效的进行导向,防止供气管发生偏移,使其缠绕更加的精准。
[002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收卷装置6固定安装在箱门3上,所述收卷装置6的进管口13朝向供气装置2装置。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打开箱门时,对面罩以及供气管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00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供气管4固定安装在进管口13内。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使收卷装置内的供气管只有与面罩连接的一端能够伸缩,使其供气管在伸缩的时候更加的稳定、方便。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风自救装置,包括箱体(1)和设在箱体(1)内的供气装置(2),所述供气装置(2)通过供气管(4)连接有面罩(5),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铰接有箱门(3),所述箱门(3)的内侧上设有用于收卷供气管(4)的收卷装置(6),所述收卷装置(6)包括下壳(7)、上盖(8)、用于供气管(4)缠绕的转动盘(9)和用于转动盘(9)复位转动的涡簧(10),所述下壳(7)和上盖(8)相扣合形成内腔(12),所述转动盘(9)和涡簧(10)均设在内腔(12)内,所述下壳(7)和上盖(8)上对应开设有与内腔(12)连通的进管口(13)和出管口(14),所述下壳(7)的中心上设有供转动盘(9)转动连接的中心柱(11),所述中心柱(1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供气管(4)缠绕的凹槽(15),所述转动盘(9)的中心上设有空腔(18),所述凹槽(15)与空腔(18)之间设有供供气管(4)穿过的第一通孔(19),所述中心柱(11)内中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虎陈献杨熊淼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安防爆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