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55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和具有其的车辆,顶盖后横梁包括:后横梁主体,后横梁主体与所述车辆的顶盖外板相连,且在所述后横梁主体与所述顶盖外板之间限定出腔体,所述后横梁主体设有天线安装部,所述天线安装部用于安装车载天线。通过后横梁主体与车辆的顶盖外板固定相连,并且通过在后横梁主体和顶盖外板之间限定出腔体以提升顶盖后部的扭转刚度,保证后横梁主体与顶盖外板的连接可靠性,同时后横梁主体设置有天线安装部,可以将车载天线安装在天线安装部,无需设置单独用于安装车载天线的部件。本申请中的顶盖后横梁结构简单且装配难度低,在顶盖后部占用的空间小,可以预留出更多的后排乘坐空间,提升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辆中的后横梁组件通常包括后横梁上板和后横梁下板以及天线安装板,并通过将上述多个板体在竖向方向连接配合以构成后横梁组件,上述结构的后横梁组件装配过程繁琐,并且需要在车辆的Z向占用较大的装配空间,从而影响顶盖内饰板的装配高度,影响车辆后排的乘坐空间,导致后排乘客乘坐舒适性较差。同时,后横梁组件中的制件重量较大,不利于整车减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顶盖后横梁,所述顶盖后横梁与顶盖外板连接可靠性高,而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以在车辆后排的高度方向预留出大空间,提升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包括:后横梁主体,所述后横梁主体与所述车辆的顶盖外板相连,且在所述后横梁主体与所述顶盖外板之间限定出腔体,所述后横梁主体设有天线安装部,所述天线安装部用于安装车载天线。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横梁主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分别与所述顶盖外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板与所述顶盖外板之间限定出所述腔体。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和竖向方向均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二板相连。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板设置在所述第三板的前侧,所述天线安装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板的中部位置。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板设置在所述第三板的前侧,所述第一板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一板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顶盖外板固定相连。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的后侧,且所述第三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链安装部,所述铰链安装部用于安装铰链。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竖向方向的夹角为α,且满足关系式:30
°
≤α≤60
°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盖后横梁一体成型。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顶盖后横梁具有以下优势:
[0015]通过后横梁主体与车辆的顶盖外板固定相连,并且通过在后横梁主体和顶盖外板之间限定出腔体以提升顶盖后部的扭转刚度,保证后横梁主体与顶盖外板的连接可靠性,同时后横梁主体设置有天线安装部,可以将车载天线安装在天线安装部,无需设置单独用于安装车载天线的部件。本申请中的顶盖后横梁结构简单且装配难度低,在顶盖后部占用的空间小,可以预留出更多的后排乘坐空间,提升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顶盖后横梁为一个制件,可以减少工装投入成本。
[001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00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8]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顶盖后横梁。
[0019]所述车辆与上述顶盖后横梁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顶盖后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顶盖后横梁与侧围的配合示意图;
[0023]图3是图2中线A

A处的剖面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顶盖后横梁与顶盖外板的配合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顶盖后横梁与顶盖外板配合的俯视图;
[0026]图6是图5中线B

B处的剖面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顶盖后横梁100、顶盖外板200、D柱加强板301、D柱内板302、
[0029]第一板11、连接部111、第二板12、第三板13、铰链安装部131、走线孔 132、翻边14、
[0030]腔体10a、天线安装部10b。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顶盖后横梁100包括后横梁主体,后横梁主体与车辆的顶盖外板200相连,而且在后横梁主体与顶盖外板200之间限定出腔体10a,后横梁主体设有天线安装部10b,天线安装部10b用于安装车载天线。
[0034]如图2和图5所示,顶盖后横梁100为车辆中的重要连接梁结构,顶盖后横梁100的两端分别与车辆的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固定相连,同时顶盖后横梁100还与顶盖外板200固定相连,以对顶盖外板200提供支撑力。
[0035]参照图6,本申请中的后横梁主体与顶盖外板200相连,并在后横梁主体和顶盖外板200之间限定出腔体10a,腔体10a沿车辆的Y向(即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从而通过在后横梁主体和顶盖外板200之间形成腔体10a以保证车辆顶盖结构后部的扭转刚度。
[0036]如图4和图5所示,后横梁主体还设置有天线安装部10b,天线安装部10b 用于安装车载天线,从而无需在后横梁主体处设置单独用于安装车载天线的结构,节省顶盖后横梁100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在车辆后排乘坐空间处预留出更多的乘坐空间,提升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0037]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车辆中的后横梁组件通常包括后横梁上板和后横梁下板以及天线安装板,并通过将上述多个板体在竖向方向连接配合以构成后横梁组件,上述结构的后横梁组件装配过程繁琐,并且需要在车辆的Z向(即车辆的竖向方向)占用较大的装配空间,从而影响顶盖内饰板的装配高度,影响车辆后排的乘坐空间,导致后排乘客乘坐舒适性较差。
[003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顶盖后横梁100,通过后横梁主体与车辆的顶盖外板200固定相连,并且通过在后横梁主体和顶盖外板200之间限定出腔体10a 以提升顶盖后部的扭转刚度,保证后横梁主体与顶盖外板200的连接可靠性,同时后横梁主体设置有天线安装部10b,可以将车载天线安装在天线安装部 10b,无需设置单独用于安装车载天线的部件。本申请中的顶盖后横梁100结构简单且装配难度低,在顶盖后部占用的空间小,可以预留出更多的后排乘坐空间,提升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0039]如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横梁主体,所述后横梁主体与所述车辆的顶盖外板(200)相连,且在所述后横梁主体与所述顶盖外板(200)之间限定出腔体(10a),所述后横梁主体设有天线安装部(10b),所述天线安装部(10b)用于安装车载天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主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板(11)、第二板(12)和第三板(13),所述第一板(11)和所述第三板(13)分别与所述顶盖外板(200)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板(12)与所述顶盖外板(200)之间限定出所述腔体(10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1)和所述第三板(13)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和竖向方向均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二板(12)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1)设置在所述第三板(13)的前侧,所述天线安装部(10b)形成在所述第一板(1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板(11)的中部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印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