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厢技术领域,尤其为适用于电车的轻质结构货车车厢,包括车厢,所述车厢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贯穿底座,所述固定板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斜梁和承重梁,将车厢外侧的材质通过铁材质制成,内部通过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等铝的材质制成,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支撑起车厢内壁,保证车厢大致整体的形状,在通过斜梁对其行进加固,而承重梁设置成弧形的,这样能够对车厢外形起到一个整体制成的作用,保证车厢外形的美观度和坚硬程度,这样设置在保证车厢的安全性能的同时也减少了车整体的重量。了车整体的重量。了车整体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电车的轻质结构货车车厢
[0001]本技术涉及车厢
,具体为适用于电车的轻质结构货车车厢。
技术介绍
[0002]电车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自1881年德国人维尔纳
·
冯
·
西门子专利技术有轨电车后,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20世纪70年代,是无轨电车复兴的时期,除了出现大批斩波调压车外,还出现了一批新的车型,如采用感应电动机驱动的交流传动电车和带有辅助动力装置的无轨电车等,最简单的辅助动力是蓄电池,这种电车能在无接触网的地区作短途运行,此外,还有以柴油机为辅助动力的电车,如今,除了一些城市仍在使用有轨电车外,无轨电车已经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使用,现在,英国制造的双层无轨电车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也颇受欢迎,1914年,中国在上海开始使用无轨电车,至今,北京、广州、天津、武汉等大城市都有无轨电车通行,在强调环境保护的今天,无轨电车作为无空气污染的环保明星,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
[0003]现有技术中,市面上大部分的车厢都是采用铁材质制作而成的车厢,要保证车厢的安全性能,车壁就要保证一定的厚度,这样就导致整辆车偏重,整体的物资损耗过多,并且车辆在运输的过程中,如是易碎物品,随着车的运动,内部震动,容易导致箱体之间出现偏移,导致箱体坠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电车的轻质结构货车车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适用于电车的轻质结构货车车厢,包括车厢,所述车厢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贯穿底座,所述固定板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侧设有弹性弹簧,所述支撑杆下端滑动连接有减震块,且减震块贯穿支撑杆,所述底座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减震块贯穿固定块,所述减震块与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车厢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梁,且第二横梁贯穿第一横梁,所述车厢内壁上端左右两侧与车厢内壁下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斜梁,且斜梁均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固定连接,所述车厢内壁固定连接有承重梁,且承重梁均贯穿第一横梁和斜梁。
[0007]优选的,所述减震板是由橡胶材质的板材制成的,且减震板与底座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弹性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杆固定连接,且弹性弹簧的另一端与减震块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减震块的个数共有7个,且减震块呈均匀分布在底座内侧。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呈相交设置,且第二横梁与车厢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承重梁的另一端呈弧形设置的,且承重梁均与第一横梁和斜梁固定
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斜梁和承重梁,将车厢外侧的材质通过铁材质制成,内部通过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等铝的材质制成,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支撑起车厢内壁,保证车厢大致整体的形状,在通过斜梁对其行进加固,而承重梁设置成弧形的,这样能够对车厢外形起到一个整体制成的作用,保证车厢外形的美观度和坚硬程度,这样设置在保证车厢的安全性能的同时也减少了车整体的重量;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减震板、减震块、弹性弹簧和固定块,车厢内侧震动,弹性弹簧与减震块对其进行吸收与减震,配合减震板一同减少车厢内部的震动,设置的减震块和固定块,一是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二是为减震板提供更好的支撑力,通过减震板、减震块、弹性弹簧和固定块对其进行吸收与减震,这样设置能够提高车厢内部物资的稳定性能,防止出现物资破损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的局部剖视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的车厢剖视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弹性弹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承重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
车厢、2
‑
底座、3
‑
减震板、4
‑
固定板、5
‑
支撑杆、6
‑
弹性弹簧、 7
‑
减震块、8
‑
固定块、9
‑
第一横梁、10
‑
第二横梁、11
‑
斜梁、12
‑
承重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3]适用于电车的轻质结构货车车厢,包括车厢1,所述车厢1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上端设有减震板3,所述减震板3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且固定板4贯穿底座2,所述固定板4与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内侧设有弹性弹簧6,所述支撑杆 5下端滑动连接有减震块7,且减震块7贯穿支撑杆5,所述底座2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且减震块7贯穿固定块8,所述减震块7与固定块8滑动连接,所述车厢1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梁9,所述第一横梁9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梁10,且第二横梁10贯穿第一横梁9,所述车厢1内壁上端左右两侧与车厢1内壁下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斜梁11,且斜梁11均与第一横梁 9和第二横梁10固定连接,所述车厢1内壁固定连接有承重梁12,且承重梁 12均贯穿第一横梁9和斜梁11。
[0024]所述减震板3是由橡胶材质的板材制成的,且减震板3与底座2固定连接,将减震板3设置成橡胶材质的,这种材质具有很高的减震和防滑的功能,这样当物品放在车厢1内侧
的时候,保证其的稳定性能,所述弹性弹簧6的一端与支撑杆5固定连接,且弹性弹簧6的另一端与减震块7固定连接,当电车运行的时候,车厢1内侧震动,弹性弹簧6与减震块7对其进行吸收与减震,配合减震板3一同减少车厢1内部的震动,所述减震块7的个数共有7 个,且减震块7呈均匀分布在底座2内侧,设置那么多的减震块7和固定块8,一是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二是为减震板3提供更好的支撑力,所述第一横梁9与第二横梁10呈相交设置,且第二横梁10与车厢1固定连接,将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10设置成相交的,这样第一横梁9和第二横梁10能够支撑起车厢1内壁,提供最大的支撑力,所述承重梁12的另一端呈弧形设置的,且承重梁12均与第一横梁9和斜梁11固定连接,承重梁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电车的轻质结构货车车厢,包括车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上端设有减震板(3),所述减震板(3)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且固定板(4)贯穿底座(2),所述固定板(4)与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内侧设有弹性弹簧(6),所述支撑杆(5)下端滑动连接有减震块(7),且减震块(7)贯穿支撑杆(5),所述底座(2)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且减震块(7)贯穿固定块(8),所述减震块(7)与固定块(8)滑动连接,所述车厢(1)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梁(9),所述第一横梁(9)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梁(10),且第二横梁(10)贯穿第一横梁(9),所述车厢(1)内壁上端左右两侧与车厢(1)内壁下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斜梁(11),且斜梁(11)均与第一横梁(9)和第二横梁(10)固定连接,所述车厢(1)内壁固定连接有承重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权,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东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