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包括底框和柔性电路板,底框包括底板和侧框,侧框固定在底板上,侧框绕着底板的周向设置,侧框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拼接直角,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位于第一拼接直角的端部相互间隔设置,底板上设有过线孔,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第一固定段固定于第一侧板,第二固定段固定于第二侧板,第一固定段与第二固定段电性连接,第一固定段与第二固定段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拼接直角,第二固定段远离第一固定段的端部从过线孔穿出。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能够防止柔性电路板被割伤从而导致线路断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种车载显示装置。种车载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以及车载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屏
,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以及车载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显示屏的“多屏发展”为面板企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面板厂商相继抢占车用显示这一细分市场,由于我国车载终端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这也直接带动了车载显示器的市场需求,由于车载显示屏在电性功能显示方面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对车载背光源的线路断裂要求也比较严格,车载背光源FPC被下铁框披锋割伤断开后,导致线路损坏断裂开路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0003]传统的车载背光源底框四周转角处采用的是包角结构设计,因此底框在四周转角处会有冲切披锋或冲切不平整变形等问题,FPC在转角处易被披锋割断导致线路断开,从而导致背光模组出现黑屏现象,以及车载显示屏在强烈振动后遗落到背光源内侧的异物会产生白点、白块等外观不良现象,直接影响驾驶人员的行车驾驶体验及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背光模组能够防止柔性电路板被割伤从而导致线路断开的问题。
[0005]一种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包括底框和柔性电路板,底框包括底板和侧框,侧框固定在底板上,侧框绕着底板的周向设置,侧框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拼接直角,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位于第一拼接直角的端部相互间隔设置,底板上设有过线孔,过线孔靠近第二侧板设置,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第一固定段固定于第一侧板,第二固定段固定于第二侧板,第一固定段与第二固定段电性连接,第一固定段与第二固定段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拼接直角,第二固定段远离第一固定段的端部从过线孔穿出。
[0006]在本技术中,上述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包括间隔膜,间隔膜设置于第一拼接直角,间隔膜固定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间隔膜位于侧框与柔性电路板之间。
[0007]在本技术中,上述间隔膜包括胶层、泡棉层和间隔层,胶层固定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泡棉层固定在胶层上,间隔层固定在泡棉层上。
[0008]在本技术中,上述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胶带,胶带设置于第一拼接直角,胶带固定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胶带位于侧框与柔性电路板之间。
[0009]在本技术中,上述第一固定段与第二固定段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固定段电性连接有多个LED灯。
[0010]在本技术中,上述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反射膜设于底板上,导光板设于反射膜上,光学膜片设于导光板上。
[0011]在本技术中,上述侧框还包括第三侧板,第三侧板与第一侧板平行且相对设
置,第三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形成有第二拼接直角,第三侧板与第二侧板位于第二拼接直角的端部相互间隔设置。
[0012]在本技术中,上述侧框还包括第四侧板,第四侧板与第二侧板平行且相对设置,第四侧板与第三侧板之间形成有第三拼接直角,第四侧板与第三侧板位于第三拼接直角的端部相互间隔设置;第四侧板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第四拼接直角,第四侧板与第一侧板位于第四拼接直角的端部相互间隔设置。
[0013]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
[0014]本技术的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的第一拼接直角不会产生披锋或变形,避免位于第一拼接直角处的柔性电路板被割损从而引起线路断裂等现象,此外当背光模组强烈振动时,避免有侧框上的残渣落入背光模组内,提高了背光模组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底框和柔性电路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拼接直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拼接直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拼接直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本申请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底框和柔性电路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拼接直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包括底框11和柔性电路板12,底框11包括底板111和侧框,侧框固定在底板111上,侧框绕着底板111的周向设置,侧框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第一侧板112与第二侧板113之间形成有第一拼接直角116,第一侧板112 与第二侧板113位于第一拼接直角116的端部相互间隔设置,底板111上设有过线孔101,过线孔101靠近第二侧板113设置,柔性电路板12包括第一固定段12a和第二固定段12b,第一固定段12a固定于第一侧板112,第二固定段12b固定于第二侧板113,第一固定段12a与第二固定段12b电性连接,第一固定段12a与第二固定段12b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拼接直角116,第二固定段12b远离第一
固定段12a的端部从过线孔101穿出。
[0023]本技术的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的第一侧板112与第二侧板 113之间形成的第一拼接直角116不会产生披锋或变形,避免位于第一拼接直角116处的柔性电路板12被割损从而引起线路断裂等现象,此外当背光模组强烈振动时,避免有侧框上的残渣落入背光模组内,提高了背光模组的产品质量。
[0024]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段12a与第二固定段12b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固定段12a电性连接有多个LED灯14。
[0025]进一步地,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15、导光板16 和光学膜片17,反射膜15设于底框11内,导光板16设于反射膜15上,光学膜片17设于导光板16上。在本实施例中,反射膜15通过胶带固定安装于底板111上,导光板16通过双面胶粘贴于反射膜15,扩散膜171通过双面胶粘贴于反射膜15,增光膜172通过双面胶粘贴于扩散膜171,增亮膜173 通过双面胶粘贴于增光膜172;导光板16与光学膜片17之间也可通过安装块和安装槽的方式进行固定,但并不以此为限。
[0026]进一步地,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18,所述中框18 绕着下铁框的周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11)和柔性电路板(12),所述底框(11)包括底板(111)和侧框,所述侧框固定在所述底板(111)上,所述侧框绕着所述底板(111)的周向设置,所述侧框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所述第一侧板(112)与所述第二侧板(113)之间形成有第一拼接直角(116),所述第一侧板(112)与所述第二侧板(113)位于所述第一拼接直角(116)的端部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底板(111)上设有过线孔(101),所述过线孔(101)靠近所述第二侧板(113)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12)包括第一固定段(12a)和第二固定段(12b),所述第一固定段(12a)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112),所述第二固定段(12b)固定于所述第二侧板(113),所述第一固定段(12a)与所述第二固定段(12b)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段(12a)与所述第二固定段(12b)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拼接直角(116),所述第二固定段(12b)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段(12a)的端部从所述过线孔(101)穿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包括间隔膜(13),所述间隔膜(13)设置于所述第一拼接直角(116),所述间隔膜(13)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112)、所述第二侧板(113)上,所述间隔膜(13)位于所述侧框与所述柔性电路板(12)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膜(13)包括胶层、泡棉层和间隔层,所述胶层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112)、所述第二侧板(113)上,所述泡棉层固定在所述胶层上,所述间隔层固定在所述泡棉层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底框产生披锋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胶带,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景阳,曹俊威,冯超,刘子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