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塑料回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塑料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进料口;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顶端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设置有移动与固定机构;所述移动与固定机构包括万向轮、调节腔、螺套、螺杆、套槽、抵接块、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连接轴,所述装置主体底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装置主体底端的靠近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螺纹连接在螺杆的外侧,且螺杆的顶端套设在套槽的内部,所述套槽开设在调节腔的顶端;通过移动与固定机构使防止便于移动和固定,方便与其他塑料加工装置组合使用。与其他塑料加工装置组合使用。与其他塑料加工装置组合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回收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回收领域,具体是一种塑料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料回收是指采用一定的回收工艺将废弃的塑料例如塑料泡沫、塑料包装、塑料容器等经过处理后,进行回收再利用,现在对塑料制品进行回收时一般先需要使用回收专用的塑料粉碎装置进行粉碎然后再进行后续的熔融重铸。
[0003]现有的塑料回收利用装置大都无法进行移动,在需要将装置移动到指定地点与其他装置配合使用时较为不便,实用性和易用性较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塑料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塑料回收利用装置大都无法进行移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塑料回收利用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塑料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进料口;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顶端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设置有移动与固定机构;所述移动与固定机构包括万向轮、调节腔、螺套、螺杆、套槽、抵接块、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连接轴,通过移动与固定机构起到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和固定的作用,所述装置主体底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装置主体底端的靠近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螺纹连接在螺杆的外侧,且螺杆的顶端套设在套槽的内部,所述套槽开设在调节腔的顶端,所述螺杆的底端贯穿装置主体并延伸至装置主体的外侧,所述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抵接块,所述螺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远离第二锥形齿轮的一侧贯穿装置主体并延伸至装置主体的外侧,且连接轴远离第二锥形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上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卡合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内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且插槽的内部套设有插杆,所述插杆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通过移动与固定机构使便于对装置进行移动和固定的作用,方便与其他塑料加工装置组合使用。
[0006]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盖板、限位块、滑套、滑杆、第二弹簧、活动槽、固定块、拉杆和缓冲垫,所述进料口的顶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盖板,且盖板与限位块卡合,所述限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套,且滑套套设在滑杆的外侧,所述滑杆的外侧缠绕有第二弹簧,所述滑杆固定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且活动槽开设在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与进料口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远离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且拉杆呈“L”形设计,通过防护机构起到对进料口进行防护,防止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杂物进入到装置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螺杆顶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
一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套槽内部的两侧,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起到对螺杆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的作用,防止螺杆移动过度。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靠近插杆的一侧与插杆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远离插杆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插槽的内部,通过第一弹簧的还原力的作用起到使卡块自动回弹的效果。
[0009]优选的,所述拉杆上胶粘有缓冲垫,且缓冲垫为橡胶材质,通过橡胶材质的缓冲垫的作用使操作人员在拉动拉杆时更加舒适。
[0010]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1]1.本技术通过万向轮、调节腔、螺套、螺杆、套槽、抵接块、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连接轴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和使装置稳定固定的功能,当要对装置进行固定,首先将卡块向装置主体的一侧进行按压,在压力的作用下卡块向装置主体的一侧进行移动并对第一弹簧产生挤压使第一弹簧产生弹性形变,此时卡块解除与卡槽的卡合状态解除对转动把手的限位,然后转动转动把手并通过连接轴的作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产生转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带动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产生转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带动固定连接螺套产生转动,使与螺套螺纹连接的螺杆产生移动,带动与螺杆固定连接的抵接块与地面抵接,起到对装置进行固定的作用,当要对推动装置进行移动时反向操作解除抵接块与地面的抵接后即可推动装置进行移动,解决了现有的塑料回收利用装置大都无法进行移动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易用性,方便装置与其他的塑料加工装置组合使用;
[0012]2.本技术通过盖板、限位块、滑套、滑杆、第二弹簧、活动槽、固定块、拉杆和缓冲垫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对进料口进行保护的功能,当要将盖板打开时,首先将拉杆向远离盖板的一侧拉动,在拉力的作用下限位块和滑套向远离盖板的一侧进行移动并对第二弹簧产生挤压,使第二弹簧产生弹性形变,对盖板的限位效果解除,然后将盖板向上翻起即可打开盖板,当要闭合盖板时,首先将盖板向下翻动,使盖板对限位块进行挤压,在限位块顶端的斜面的作用下,限位块受到盖板的挤压时向远离盖板的一侧进行移动,并对第二弹簧产生挤压使第二弹簧产生弹性形变,当盖板向下转动到无法转动时,盖板对限位块的挤压消失,此时限位块在第二弹簧的还原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对盖板进行限位,解决了装置在工作时可能会有杂物落入装置的内部的问题,避免了装置在工作时操作人员误将肢体或杂物落入其中。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4]图1为实施例一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一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实施例一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实施例一的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实施例二的局部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装置主体;2、进料口;31、万向轮;32、调节腔;33、螺套; 34、螺杆;35、套槽;36、第一滑块;37、第一滑槽;38、抵接块;39、第一锥形齿轮;310、第二锥形齿轮;311、连接轴;312、转动把手;313、卡槽;314、卡块;315、插槽;316、第一弹簧;317、插杆;318、第二滑块; 319、第二滑槽;41、盖板;42、限位块;43、滑套;44、滑杆;45、第二弹簧;46、活动槽;47、固定块;48、拉杆;49、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一
[0022]请参阅图1
‑
4所示,一种塑料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进料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和进料口(2);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2),且进料口(2)的顶端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移动与固定机构;所述移动与固定机构包括万向轮(31)、调节腔(32)、螺套(33)、螺杆(34)、套槽(35)、抵接块(38)、第一锥形齿轮(39)、第二锥形齿轮(310)和连接轴(311),所述装置主体(1)底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1),所述装置主体(1)底端的靠近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调节腔(32),所述调节腔(32)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套(33),所述螺套(33)螺纹连接在螺杆(34)的外侧,且螺杆(34)的顶端套设在套槽(35)的内部,所述套槽(35)开设在调节腔(32)的顶端,所述螺杆(34)的底端贯穿装置主体(1)并延伸至装置主体(1)的外侧,所述螺杆(3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抵接块(38),所述螺套(3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39),所述第一锥形齿轮(39)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310),所述第二锥形齿轮(310)与连接轴(3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311)远离第二锥形齿轮(310)的一侧贯穿装置主体(1)并延伸至装置主体(1)的外侧,且连接轴(311)远离第二锥形齿轮(3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312),所述转动把手(312)上开设有卡槽(313),且卡槽(313)的内部卡合有卡块(314),所述卡块(314)的内部开设有插槽(315),所述插槽(31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来君,李占军,王玉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天碧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